關鍵詞 民商法 P2P網絡借貸 法律問題
作者簡介:張歆,吉林財經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2.28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32
P2P網絡借貸平臺可以沉淀大量擁有閑余資金并且需要進行投資理財的人群,同時擁有大量消費需求、資金周轉需要的人群,這兩方的人群可以通過這個平臺進行借貸交易 。但是在運營的過程中,由于未受到相關法律法規的保護,容易出現風險,導致很多人上當受騙,因此,應該從民商法的視角下來對P2P網絡借貸平臺存在的法律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科學的措施,以便促進金融市場能夠更好地發展,更好保護借貸雙方的切身利益。
一、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現狀
P2P網絡借貸主要應用的運營模式涉及到傳統的p2p模式和債權轉讓模式,創新的運營模式。
(一)傳統的p2p模式
是指由網貸平臺僅僅為借貸的雙方提供信息流通交互、信息價值認定和其他促成交易完成的服務,并不實際參與到借貸的利益鏈當中,而是由參與借貸的雙方直接發生債權債務關系,而網絡平臺依靠向借貸的雙方收取一定的服務費來幫助維持運營。意味著出借人根據需求在平臺上自主選擇貸款對象,平臺不介入交易,只負責信用審核、展示及招標,以收取賬戶管理費和服務費為收益來源 。傳統的P2P網絡借貸在我國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公民的信用體系不完善,并且投資者的利益也難以被保護,存在著一定的信用問題。目前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在信用貸款方面引入親朋聯保;其他貸款方面引入抵押或者質押進行反擔保;企業貸款引入第三方融資擔保公司對項目審核和本息擔保,擔保方需要加強風控,而平臺則需要加強信息的披露 。
(二)債權轉讓模式
指的是借貸的雙方并不直接簽訂債權債務合同,而是由第三方個人先行放款給需要資金的客戶,然后將債權轉讓給出資人,P2P網絡借貸則為此次交易提供服務。采用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的連接客戶雙方的資金需求,投資者的理財需求,P2P網絡借貸也能更加積極主動,批量化地展開業務,擴張規模 。由此,借貸的雙方經由第三方個人產生借貸的關系模式使“一對一”“一對多”的借貸關系變成了“多對多”,但是同時也存在著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若管理不善,容易涉及變相吸收公共存款,導致非法集資。其運營的風險相對傳統模式較大,速度較快,能夠及時足額滿足債務人的融資需求。
(三)創新的運營模式
指的是提供本金甚至利用利息擔保的P2P模式是金融市場的主流模式,而本金擔保的P2P模式是指間接的接觸資金。
二、民商法視域下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風險以及措施
(一)民商法視域下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風險
P2P網絡借貸目前正在快速發展壯大,并且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認可,但是對于借貸雙方來說,同樣具有很大的風險。現在民商法的視域下,對此問題進行分析:
1.借款人的信用風險較大
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其中包括了借款人的資格,借款人的證明信息,從個人的方面而言主要涉及借款人的身份證明、財產證明、繳費記錄以及熟人的相關評價等信息;從公司的方面而言主要涉及到營業執照、經營場所證明、近年的財務報表或者納稅證明等相關信息都需要通過審查。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信息都有存在著造假的可能性,使得借貸的雙方都無法全面借助網絡平臺對對方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且進行風險評估。
2.非法集資
由于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此行為形成保護,也沒有銀行愿意出面管理資金,這些閑散的資金就只能由平臺進行直接管理,導致借貸雙方的錢款得不到有效保障,平臺缺少管理資金的資格,容易被認為是非法集資,由此信譽受損,影響經營的可能。
3.資金的安全性較低
由于網絡平臺涉及運轉的資金過多,由網站獨立管理經營,容易出現漏洞。例如網站被黑;網絡平臺的相關信息被披露,從而泄露客戶的個人信息。
(二)解決民商法視域下的P2P網絡借貸平臺存在問題的相關措施
通過對上述存在的P2P網絡借貸平臺法律風險進行分析,為了能夠保障資金的順利借貸以及借貸雙方的利益,平臺的信譽,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科學有效的建議:
1.建設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對此平臺的監管力度,增強信息的保密程度,嚴格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建立嚴格的內控機制,制度保障工作人員的行為,使工作人員擁有專業的技能,一定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從自身內部給客戶雙方以安全感,確保平臺運營過程中的穩定和安全,提升客戶對平臺的信任程度,增強平臺的信譽。
2.完善平臺的保護機制,尤其是網絡平臺,加強對網絡平臺的管理程度。例如對客戶的相關信息進行嚴密地保護,包括電話、職業等私人的信息,以免不法分子利用客戶的個人信息進行詐騙,對客戶造成不利的影響。定期檢查平臺是否出現漏洞,及時彌補,以防出現網絡平臺被黑,導致大量的資金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的情況。
另外,可以加強與銀行的合作,獲得銀行的支持,能夠幫助管理資金,以防造成非法集資的誤會,損傷聲譽,也能使客戶的資金更加安全,減少風險。或者與擔保公司合作,保障借貸雙方利益的同時保證自身的利益,最大程度減少對客戶可能造成的損傷,也能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更多的客戶參與進來。平臺在此過程中應盡量保持自己的“中立”,不插手平臺資金的流轉,能夠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客戶的信任。
3.將P2P網絡借貸平臺進行規模化,以便能夠促進資金之間的快速流通,使投資者能夠快速找到中意的投資項目,同時融資者也能夠及時融到資金;完善信用評級體系的建設,對客戶的身份資料做好相關的登記記錄,并保存一定的期限,對借款人的相關信息進行全面了解,包括借款金額的多少,借款的期限以及還款能力等,方便相應檢查機關能夠順利開展反洗錢偵查,保障平臺運營的正規性和安全性。
4.實行小額分散貸款的辦法。小額分散對網貸平臺而言是一種直接且切實有效的風控手段,指的是讓資金分配到不同的借款主體,以便可以控制壞賬的風險,同時能達到有效降低壞賬發生時平臺出借人所承擔的成本的目的。并且,在堅持小額分散的同時,可以緊握金融科技驅動風控,通過信息收集進行風險畫像、加強反欺詐綜合評估風險、持續監測并適時激勵與介入等科技手段,起到智能高效地幫助更多個體及小微企業解決短期消費、經營資金需求,切身踐行普惠金融精神的作用,保持穩健增長,防止借款人借款過多,從而影響了網絡平臺的發展。
5.保護債權轉讓模式下借貸雙方的利益。網絡平臺在幫助轉讓人進行轉讓標的時候應該事先對轉讓標的信息進行充分了解,并在網絡上將相關的轉讓標的信息進行充分展露,讓有意標的客戶能夠對轉讓標充分了解后入手。負責監管轉讓的機構應該制定相關的轉讓規則,保護雙方的利益,簽訂合法有效的轉讓合同,使轉讓的過程能夠順利進行,以此保證金融市場的穩定,使客戶雙方都能產生信任,放心轉讓,放心接受。
三、結論
P2P網絡借貸平臺為借款人和貸款人提供了一個場所,它可以促成借貸雙方完成交易,完成的手續方便快捷,資金的運轉也較快,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和個人貸款難的困境。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它的存在就是為了提供給中小企業和個人的貸款,從而達到建立個人信用信息體系的目的。它屬于新生事物,因此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風險,例如經驗一方的風險,信用風險,發展的生命周期較短等,為了能進一步促進它的發展,保障借貸雙方以及平臺的利益,有必要從民商法視域的角度對存在的法律風險進行評估并且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
通過本文的研究分析可得,P2P網絡借貸平臺存在的風險主要涉及借貸雙方的信用,資金的安全性以及觸及到非法集資的紅線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主要辦法可以從制定法律法規,完善網絡平臺的運營以及加強資金的保護力度等方面出發,贏得客戶的信賴,促進它的快速高效發展,以達到推動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目的。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注釋:
王艷華.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中的法律問題——以民商法研究為視角[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 29(2):58-63.
汪青松.論個體網絡借貸系統性風險的法律控制機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8,325(11):89-98.
馬培莉,馬永保.P2P網絡借貸平臺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征信,2017,35(6):26-33.
王龍,盧希霖.P2P網絡借貸:問題、原因及對策[J].貴州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8,30(5):11-17.
劉曉宇.基于金融倫理視角下我國P2P網絡借貸平臺的監管研究[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8,149(3):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