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莉 陶劍波 徐長志
關鍵詞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青年大學生 “中國夢”
作者簡介:趙莉,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云南民族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及思想政治教育;陶劍波、徐長志,云南民族大學。
中圖分類號:D6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16
一、用理論武裝頭腦,鼓舞青年大學生積極響應“中國夢”的時代召喚
用習近平新思想武裝青年大學生的頭腦,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們黨培養新時代高素質人才的重要舉措,是國家精心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礎性宏大工程,也是廣大青年大學生將我們黨的未來發展的新思想、新戰略、新目標、新遠景、新藍圖付諸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活動的指南。青年大學生必須要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們已進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發生了變化,面臨的挑戰和競爭也更加嚴峻,要時刻把握社會主義的本質,從“人民美好生活”的追求出發,不斷學習不斷進步,把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當成自己的理想信念與價值追求,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斗,向全國各族人民和全世界傳遞中國新生力量。
我國高等院校一直以來都圍繞著“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肩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人才的重任。要用習近平新思想引導青年大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把自己的個人理想同祖國的前途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把自己的個人理想和“中國夢”有機聯系起來,“得其大者而兼其小”,做出正確的選擇,承擔自己應有的責任,確立為人民服務終身的人生追求,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中來;引導青年大學生們帶著感情、帶著使命、帶著問題、帶著任務, 愛拼搏、愛奮斗、愛創新,學好專業知識,學以致用,使知沉淀,使智升華,掌握先進技能,提高綜合素質,成長為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社會主義新人,用自己的知識和實干本領奉獻黨的事業和國家的發展,彰顯自我的價值,積極響應時代的召喚,為實現“中國夢”奮斗不息。
二、中國夢是每一個人的夢,也是青年大學生實現個人理想和報效祖國的夢
大學生是當代青年的主體之一。從歷史上看,青年人始終是推動歷史前進的重要動力。馬克思主義理論指明青年的本質是未來趨向性,總是不自覺地把青年和未來事業聯系起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未來總是屬于年輕人的”,青年是國家、民族、政黨的希望和未來。“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青年大學生們都將是得力干將。用習近平新思想指引他們積極投身于“中國夢”,而不是讓他們成為旁觀者,這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當前最主要的內容之一。
“中國夢”的本質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這飽含著我們黨對近代以來中國歷史的深刻洞悉,又彰顯了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偉愿景,為黨帶領人民開創美好未來指明了前進方向 。可以說,中國夢不僅承載著歷史的厚重、體現著改革創新的時代特征,還折射出每一個中國人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體現出中華民族持久而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中國夢里,個人、民族與國家的夢想三位一體,相得益彰 。中國夢是每一個人的夢,也是青年大學生們學好本領、造福社會、報效祖國的夢想。青年大學生是未來各行各業的生力軍,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就是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人才保障,是我國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等文明建設的中堅力量,是改革的推進者和促進者。人才是社會文明進步、人民富裕幸福、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推動力量,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而人才最硬核的要義就是“紅”與“純”,也就是我們培養的人才到底是“為誰服務的”。用習近平新思想浸潤,使每一個青年大學生都時刻牢記自己肩上的擔子,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刻苦學習,不斷鉆研,攻堅克難,把自己的一切融入到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和人民幸福的“中國夢”中去,融入到為實現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奮斗中去。
三、厚植愛國主義,堅定理想信念,激發青年大學生為實現“中國夢”奉獻自己的力量
愛國主義是中國精神的內核之一。實現中國夢必須要有中國精神作為精神動力。高校思政教育必須要用愛國主義找到思政教育工作切入點,厚植愛國主義情懷,精準推進習近平新思想入腦入心,用習近平新思想打開青年大學生的“任督二脈”,使他們具有家國情懷,時刻把祖國的發展和繁榮放在心上,始終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上,始終把青年人的使命和擔當扛在肩上。“愛國,不能停留在口號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國的前提,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獻國家。” 要他們把個人的理想信念上升為“愛國”行動,最終實現“內化于心,外化為行”。愛國主義,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豐富的內涵。昔有周恩來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無數革命先烈為共和國的獨立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今日引導青年大學生把深厚的愛國主義升華為熱愛和擁護中國共產黨,立志聽黨話、跟黨走,立志扎根人民、學好本領服務人民奉獻國家,使他們養成愛學習、勤思考、愛動手、勇創新的學習習慣;堅守初心,夯實專業基礎,求真學問、練真本領,扎實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本著“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負責”的態度,以“扎根基層,服務人民,報效國家”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自覺站在服務人民的立場上,擔當起新時代賦予青年的光榮使命,自覺地把自己的人生同中華民族的整個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并將這種基于人民立場的復興使命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新時代的青年大學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和信念。他們的理想信念不僅僅是自身的選擇,還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否能夠順利地走下去的關鍵性問題。大學生們要堅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堅定不渝地走社會主義道路。勤學、修德、明辨、篤實,堅定馬克思主義價值理想,把“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身的最高價值理想追求。學以因善,學以求真,學以促美,利用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辨別是非觀念、明確道路方向,明辨是非真假、美丑、正誤、主次,作出正確判斷,保持正確的方向,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以人民利益為重,堅定為人民服務的決心,堅定為祖國貢獻力量的紅心,堅定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的信心,擼起袖子來加油干,崇尚工匠精神,牢牢將精益求精印在心上,把工匠精神融入學習全過程,磨煉精湛的一技之長,為祖國的富強、民主、和諧、文明、美麗而不懈奮斗,把真正意義上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當成自己的至高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
四、務實創新,勇擔重任是大學生開啟“中國夢”筑夢之旅的關鍵
青年創新性人才的儲備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關鍵。未來國與國的競爭說到底就是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的競爭。新一輪的科技革命中誰擁有更多的人才,誰將在未來社會競爭中獲得成功。習近平總書記說過:“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創新是推動一個國家向前發展的中堅力量。目前我國正處于“兩個一百年”的第一個交匯點,各種矛盾和新問題不斷出現,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時間越來越短,我們對創新人才的渴求程度也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的緊迫。青年做為社會中最活躍、創新能力強、勇于創新的群體,他們的創新能力決定著一個國家未來發展格局以及發展方向。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有敢為人先的銳氣,勇于解放思想與時俱進,敢于上下求索,開拓進取,樹立在繼承前人基礎上超越前人的胸心壯志。” 廣大青年大學生要有敢想敢干、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闖勁、要有“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意志,還要有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勇氣,無懼在實現中國夢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困難和未知的風險挑戰,堅定“四個自信”,“要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注意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見解,既要專攻博覽,又要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學習擔當社會責任。” 樹立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擔當,掌握“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本領,勇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時代大任和歷史使命。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實干是個體追求成功的“法寶”,也是青年大學生投身中國夢、圓夢中國夢的有效途徑。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奮斗精神的人民”,“中國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沒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奮斗。” 廣大青年正處思維敏捷、接受事物快,創造力強的人生關鍵期,青年的本領和素質決定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進程。積極參與實踐學習,擁有一技之長,做到“求真學問、練真本領”,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成為大學生將來發展的動力之源,掌握過硬本領成為高職生奮斗的能量,使新時代的大學生爭當中國夢的貢獻者,推動者和促進者。
同時,我們的青年大學生還要積極地參與實踐,把自己從書本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積極地運用到實踐中去,在實踐中加強,在實踐中深化,在實踐中創新,客觀認識我們的現有國情和群眾的需求,敢于創新,從群眾中汲取營養,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地深入群眾,和群眾打成一片,了解人民的新需求和困難,激勵自己不斷地學習的創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孜孜以求。
總之,中國夢能否最終實現,是由青年大學生的生命實踐決定的。我們應當鼓勵青年大學生不斷深化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澆筑青年大學生的中國夢,使他們了解中國國情,講好中國故事,感悟中國文化,把“為人民謀幸福、為國家謀復興”作為自己的使命和擔當。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磨煉意志,增進道德情操,提高學習本領和創新能力,為將來成為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打下堅實基礎。
注釋:
程云鵬.我對“中國夢”的感觸[J].河北企業,2014(2):92.
丁姝.中國夢視域下高中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貴州:貴州師范大學,2016.
趙開開,聶家華.習近平新時代愛國主義思想研究[J].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6):5-14.
馮晶.習近平青年觀探析[J].呂梁學院學報,2017,7(1):52-55.
屈海香.知青時期習近平的讀書觀及其啟示[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7(6):50-54.
全心全意為人民——學習習近平在第十三屆人代會上的講話[J].黨史縱橫.2018(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