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青年學生 價值觀 核心價值體系 多樣性 社會思潮
作者簡介:李寧寧,山東政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訴訟法學、 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17
價值觀的養成始于出生,在家庭和社會的影響下逐步形成的。青年學生作為激情和活力的化身,是一個國家最具有朝氣、最具有創造力的社會生產力。青年學生是推動社會先進文化發展的骨干力量人群,提高一個民族的文明素養,從而促進國家的發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講,體現在青年一代的價值觀選擇和養成上,對朝氣蓬勃的青年學生來說,僅僅依靠自己成長道路上努力進取還不夠,必須將自己的發展成長和國家的發展、民族的復興統一起來,個人的奮斗才有價值意義,青年學生的能力才能轉化為家國的前進動能。
一、當代青年學生價值觀的特點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面對機遇和挑戰,青年學生們的價值觀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下呈現出以下特征:
(一) 對價值觀的認知上具有困惑與迷茫之趨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青年學生在價值觀的養成上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的轉型期,還存在一些問題,為青年學生的成長之路帶來了挑戰。歸根到底,青年學生面臨的是價值觀方面的困惑。伴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青年學生在獲得物質價值與精神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選擇與平衡的困惑和迷茫;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應用,在生活中大家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出現了現實生活中是一個人,網絡空間又變成了另外一個人的現象,給青年學生的價值觀都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挑戰;各種網絡平臺、聊天交友軟件的推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變得熟悉又陌生,對青年學生的道德考驗要求更高;處于“前鋒”的青年學生信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但是,與此同時又受到了經濟全球化背景的沖擊和干擾,尤其是對自我認知的理想信念和價值實踐不一致時,很容易在價值觀的認知和選擇上陷入迷茫和困惑。例如,有些學生平時對娛樂八卦等新聞充滿了好奇心,但是對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問題關心太少,不會主動去了解,覺得離自己太遙遠,從而相應的擔當意識、責任意識就會淡漠甚至是缺乏;還有些同學受負面新聞引導或者是媒體輿論的影響較大,不能堅定的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有時會發表一些不符合其身份的言論和評語,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行為上逃避,思想上腐朽的意識等。青年學生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的發展息息相關,在追求自我價值和人生理想的路上,思想上表現為堅持對理想信念的信仰和追求,求知路上和生活過程中,對個人能力和社會的發展進程會有些許的擔憂和顧忌,從而,時間在不停的進行選擇和對個人的否定質疑中,使得個人價值遲遲不能實現。在現在的千禧寶寶一代身上體現尤為明顯,當自身的利益受到侵犯或者損害,當自身的成長發展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會不自覺的自然而然的把原因歸咎于別人或者其他因素,而不是首先從自身找原因。抱怨外界因素總是多于對自我的反思反省。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幫助青年學生們進行正確的價值觀的引導,準確精準給自身進行定位和剖析。
(二) 青年學生們的價值觀取向走向多樣化和世俗化
青年階段是整個人生發展過程中關鍵的一段時期,其思想觀念的形成和對社會的認知也處于過渡時期,在這個時期,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完整的、獨立的人生價值觀,遇到問題時,會表現出猶豫不決,善變等情形。 我們在社會這個集體中生活和學習,不可避免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會影響我們的認識和選擇,青年學生的價值觀取向收到了市場功利化和個人利益價值追求的影響,不可避免的就會變得多樣化和世俗化。這些作用又會使部分學生的認知陷入矛盾和糾結狀態,即便是主觀上表現出對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但是,行為上卻會表現出功利性,過分追求個人利益的最大化。
(三)青年學生在實踐中,價值觀表現追求個人的個性化
當代的高校中的學生們,多為 20 世紀 90 年代末出生的獨生子女,社會中存在的自由主義、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等思想觀念,在潛移默化的對他們的價值觀念進行影響,在這種影響的推動下,在實踐中,就會非常明顯的表現出過分追求個人的個性化。在集體生活中,不懂得如何和別人交流和合作,不懂得換位思考,凡事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過分在意個人的感覺體驗,過分的追逐財富、金錢和個性的張揚。從而在思想上和行為上,在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和對夢想的堅持方面,缺乏對人生價值的深刻思考。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光陰飛逝,當一個人的價值觀被物質化的觀念所腐蝕,他的行為最終會滑落至毫無底線的追逐物欲的深淵。所以,我們必須堅定不移的引導青年學生,堅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走好并且走對自己的人生之路。
二、新時代背景下,在引導青年學生的價值觀的養成上進行加強
“志當存高遠”。一個人的理想志愿只有同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相結合在一起才有價值,一個人的信念追求只有同社會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相一致才有意義。
(一)新時代要求在青年學生在價值觀養成上深化內涵
新時代、新思想,新思想的誕生在新時代。先進的科學理論之所以能更快的被大家廣泛傳播和應用,離不開新時代的大背景,必須面向新時代,走向新時代,深化內涵,只有這種理念,才能在青年學生價值觀的養成上,更好地發揮新思想的引領作用。新時代作為全新的夢想舞臺,是青年學生們的成長成才之路上的最突出的時代標簽。這就要求我們在青年學生的價值觀養成上,在新時代背景下,對青年大學生在價值觀養成上加強對正確引導,使其內涵進行深化。對于部分青年學生而言,可能更多地表現在我們的政治教材上,屬于非常宏觀系統的理論知識。如果我們想要把這些價值理念深化認同,就要求我們必須對其對其進行內在的轉化,最為重要的一點則是,要把課本上的宏觀的理論知識內化為我們內心的價值觀認同,引起我們思想的共鳴,轉化為推動新時代發展的思想源泉,凝聚青年學生的社會力量的信仰,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對我們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優秀傳統文化資源進行深入挖掘,取其精華,結合新時代的發展,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得到深化,內涵更加具有時代意義,在生活和社會實踐中,以文化人和以為育人二者統一起來,增強價值觀的感召力。
(二)新時代要求在青年學生價值觀養成上用好“主渠道”
在高校中,對青年學生價值觀的養成上要用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我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傳統授課方式是“填鴨式”的教學和灌輸,教師授課模式陳舊,課堂不活潑,不能吸引大家,激發起大家的學習興趣來,青年學生們則是處于被動的地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同于其他課程,它具有雙重屬性,既是知識體系有事價值觀念。這就要求教師們在進行價值觀引導時,必須改變授課方式,給課堂注入新鮮的血液,轉變教育話語模式。結合社會生活中生動鮮活的例子,與青年學生的生活實踐相結合,由課堂上的思政課向生活中的思政課轉變,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接地氣而又不失時代性特征。增強教育感染力和說服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借助“互聯網+”,創新授課模式,如“慕課”等,真正把學生引導到情境中。最后,通過分析和思辨,潛移默化影響青年學生辯證思維,達到提升明辨是非能力的目標。
(三)在實踐中強化認同
實踐出真知,只有在不停地反復的實踐中,才能強化認同。所以,青年學生價值觀的養成要求我們必須要深入實踐。通過推進多元化陣地建設,是強化理論認同的重要環節。比如說,在教學方式方面進行全面改革和創新,通過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的加強,提高思政課教專業教師的師資力量和教學水平,打造高端的、精品的有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變傳統的授課模式,對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和創新,提思政課的趣味性,增加思政課的吸引力。
三、青年學生價值觀的養成規律表明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大家交流更暢通,打開手機,不需要我們搜索,憑我們以往的瀏覽記錄就會出現大量的網頁供我們選擇。青年學生喜歡在QQ、微信、微博等網絡平臺上花費大量的時間,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碰撞與取舍都在進行著一場博弈,價值多樣化,青年學生們朝氣蓬勃,更需要一個共同的主導價值觀的引導。所以要求青年學生要求真務實,要勇于開拓進取。堅定的信仰馬克思主義。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像我們呼吸的空氣一樣,時時處處都存在。
(一)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讓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馬克思主義誕生170年以來,始終經受住實踐的檢驗,以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知識體系,不斷揭示人類社會和自然界發展的普遍規律,為人類進步發展指明了前進的方向,猶如永不枯萎的鮮花,彰顯出強大的生命力。然而,一些大學生卻對馬克思主義存在誤讀與曲解,認為馬克思主義是空洞的說教,對自己沒有用。之所以存在認識誤區,是因為不了解,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不了解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價值,不了解馬克思主義指導青年人成長的意義。當代社會正處于重大轉型時期,改革開放為社會和市場經濟的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經驗和挑戰,中外文化交流更加密切,思想碰撞更加激烈,然而人們的思想活動獨立性增強,選擇越來越多,差異也越來越大,價值取向多樣性現象的出現,要求我們青年學生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幫助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馬克思主義信念之燈作為青年學生成長之路的引領。
(二)堅定地將共同理想作為青年學生養成正確價值觀的思想基礎
理想信念作為當代青年成長之路上的目標和方向,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基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需要共同理想這一動力源泉。同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養成同樣與共同理想息息相關。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對共同理想的堅持,只有堅定不移的堅定對共同理想的堅持,才能保證前進道路的正確方向,共同理想凝聚了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信念,凝聚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力量,有了對共同理想的堅定之心,我們的青年學生在生活中,才能堅定信仰,不被其他價值觀所腐蝕。團結全國人民,團結起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來,筑起我們共同的理想信念之基。所以,我們必須堅定青年學生的理想信念,將個人的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使個人理想與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相一致,在確立共同理想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堅定不移的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設。
(三)堅持求真務實,勇于開拓創新,引導青年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當代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化和大眾化的發展進程中要贏得青年、依靠青年,以青年發展為理論發展的前提和依托。當代青年學生富有巨大的理論熱情和思想需求,需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作為指導。所以要求我們的青年學生在品德方面,一定要錘煉自己高尚品格,在學習方面需要練就過硬本領,青年人要自強,矢志艱苦奮斗,勇于開拓進取,任何美好的理想都不會唾手可得,都需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和奮斗,青年學生要牢記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需要青年學生們自強不息,鍥而不舍,從自身做起,從點滴做起,用勤勞的雙手、一流的業績成就屬于自己的人生精彩。通過對青年學生價值觀養成規律研究的展開,不外乎需要我們青年學生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共同理想信念,需要青年學生踏踏實實的干好事業,學好本領,青年學生們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堅韌不拔、鍥而不舍,在時代的大潮中為中國夢的實現而奮斗。
四、結語
在對任何價值觀念和思想理論的探討,我們最終的目標都要落實到為實踐提供理論指導上。因此,青年學生價值觀養成的規律要求我們應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于自身成長全過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擔當起強國一代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謝玉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革命”與時代責任[J].思想教育研究,2019.
[2]史柳,戶俊凱.新時代我國青年教育思想的激勵作用探討[J]. 傳播與版權,2019.
[3]潘素潔.用核心價值觀培育新時代新青年[J].人民論壇,2018.
[4]馬愛軍.當代大學生價值分析[J].現代農業科學,2009.
[5]張曉東,渠彥超.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指導地位[J].唯實,2016.
[6]任中杰.“90 后”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
[7]謝曉娟,王晶晶.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論依據與路徑選擇[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8.
[8]何小紅.文化自信與青年責任[J].吉林教育,2019.
[9]戴木才.引導大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
[10]陳雙榮.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價值觀引導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