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公司擔保 無權代理 審查義務
作者簡介:宋亞靜,西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2.29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38
一、問題的提出
擔保制度既是對債務人的一種約束,也是對債權人實現債權的保障,對維護經濟活動、借貸活動中資金秩序與安全有重要作用。在公司擔保中,公司作為第三人,其名義做出,以其資產為債務人(非公司自身)的債務提供擔保的行為,在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時,由該擔保公司代為承擔債務。公司的各種日常的經濟交易中,往往采取擔保的方法來保障各類交易的安全,降低交易的風險。公司擔保制度增加了市場上資金的融通性,有利于增加提供擔保的公司的信譽度及競爭力,同時也有利于市場的資源整合配置。在我國現今的市場經濟環境中,公司提供擔保是市場經濟活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并且已然在各個公司之間的經濟來往中成了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公司擔保制度中的利益沖突
公司擔保制度是充滿利益沖突的制度,這為其運行帶來了潛在風險,在公司擔保運行過程中易出現越權擔保、公司擔保決議的作出不符合公司法表決程序等問題,不利于相對人利益的保護。沖突主要體現在:1.公司擔保以公司的名義作出的,以公司的財產或信用承擔責任,給公司財產帶來了風險,顯然與公司通過經營以達到盈利的目的是有沖突的。2.公司作為擬制法人,需要有相應的機構和人員代表或代理公司對外從事民事活動,其意思表示由公司機關中相應機構和人員決議按章程和《公司法》規定的程序作出。極易出現:(1)個人(實際控制人、大股東)為自己利益、或與債務人惡意串通,犧牲公司利益,代表公司對外決議;(2)法定代表人為某些利益越權代表公司對外擔保等個人越權違規代表公司進行擔保的情形。3.公司擔債務的履行,相對人因財力、信息等資源不對稱,處于弱勢地位。
(二)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與適用爭議
我國1993年《公司法》對此持嚴格限制的立法態度,第60條、214條僅規定了董事、經理不得以公司資產對外提供擔保,存在寬泛、僵硬的缺陷。在實踐中,公司的擔保不僅沒能發揮其應有擔保債務,實現降低風險的功能,反而一定程度上累聚了風險。違規擔保行為的出現,法律適用標準模糊、不一,公司對外擔保中相對人權益得不到保障。2005年《公司法》進行了細化規定,從公司的擔保能力、擔保決議機關、作出決議的程序以及提供擔保的范圍這四方面對公司的擔保制度進行了規定,對公司的擔保能力、決議程序等主要爭議問題點明了標準。但由于該條規定的細節還有待明確,例如:未明確規定違反該條所簽訂的擔保合同的效力問題,在適用過程中對相關法律規定的性質、使用標準依然存有爭議。若公司章程沒有相關規定或者決議程序與章程規定不符,由此作出決議,決議和合同效力如何?
公司作實施法律行為,首先是內部意思表示表決過程,表現為決議的作出,其次是外部表意的過程,進行某種民事行為。在適用法律過程中,對于公司內部意思形成階段應優先適用公司法的相關規定,而對外行為時應由民法調整。公司擔保規制涉及有關公司、擔保、合同的相關規定及司法解釋,但公司擔保制度作為對公司行為的限制,應首先從作為特別法的公司法角度對其解讀。本文以下重點探討論證《公司法》第16條的法律規范屬性,據此認定公司違規擔保中擔保合同的效力,權衡各方利益,以探討對外擔保中相對人利益保護的相關問題。
二、《公司法》第16條的分析
2005年《公司法》第16條第一款規定公司有對外擔保的能力,對決議程序做了限定。決議機關為董事會還是股東會、股東大會屬于公司自治范疇,由公司章程規定,擔保范圍和限額也由章程規定,公司對外擔保的數額不能超過章程的規定。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了公司對股東或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需要經過表決權回避的特殊程序。公司對外擔保按主體分為公司對他人提供的擔保和公司為其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的擔保兩種情形。就該條屬于強制性規范還是任意性規范,本文認為該條法律規定的性質應認定為強制性規范,理由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條文中三處出現“必須”“不得”等強制性詞語,綜合公司對外擔保活動為特殊性經營活動的性質考慮。對外擔保的決議過程必須遵從該法條規定,否則作出的決議即是有瑕疵的決議,需要承擔不利后果。第二,雖然關于決議主體、擔保范圍、數額允許公司章程自治,但章程不能隨意規定,只能在法條給定的方式和范圍中選擇,不符合任意性法律規范的特點。公司法立法形式有其特殊性,公司法強調公司的獨立性(人格獨立與財產獨立)以及一定程度上的意思自治,以獨立人格、獨立的財產承擔法律責任,達到其盈利的營業目的。公司法私法屬性表現在公司成立后,很多具體、復雜的公司內部甚至部分外部關系,都可以按照意思自治的私法原則通過公司內部或外部契約來解決。但意思自治不是無邊界的,作為社會經濟細胞的公司,必須遵守其所處社會的整體規則,才能確保其個體的生存與發展。公司法具體條文的制定過程中通過規定公司章程規則與具體規范在立法上的不同關系來達到需要衡量法律強制規定與公司意思自治的目的。公司章程反映的是法律強制與公司自治之間的界限,在現代公司法的規定中越來越重視公司章程的作用。合同自由與章程自由分別是私法自治原則在交易法領域和組織法領域的體現,所以公司法把一些事項授權由公司章程進行規定,并不能就由此判斷該條屬于任意性規范,并由此認定違反該條規定的行為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