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馬克思 異化 “低頭族”
作者簡介:羅毓涓,海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8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
中圖分類號:A8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62
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給人們帶來了很多便利,同時也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如隨處可見的“低頭族”。“低頭族”現象不知不覺影響了人們正常的生活、學習與工作。為了更好地讓人們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正常的生活、學習與工作,有必要對“低頭族”現象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對策。
一、相關概念界定
要想對馬克思異化理論視野下的“低頭族”現象進行研究,了解“低頭族”和異化等相關概念是尤為必要的。
(一)“低頭族”
“低頭族”已經成為比較普遍的現象,并成為許多人的一種形象代名詞。“低頭族”的英文名為“Phubbing”,由澳大利亞麥肯和Macquarie大辭典聯手精心設計而來,由phone(手機)與snub(冷落)組合而成,指無論何時何地,都在低頭看屏幕的人。 低著頭是他們共同的特征。
(二)異化
馬克思的異化理論是在充分汲取并批判繼承德國古典哲學異化思想的基礎上而逐漸建立起來的。馬克思主義認為,異化的含義與對象化相關,是指主體的活動結果與主體活動的原有目的背道而馳,反過來支配或損害主體的行為現象,個體的獨立自由因此喪失。 這一概念為下文分析手機技術的異化與人的類本質的異化奠定了基礎。
二、“低頭族”現象存在的主要問題
“低頭族”現象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有身體問題、心理問題、安全問題、學習與工作問題,以及人際關系問題。
(一)身體問題
在身體問題方面,主要體現在眼部、頸部、頭部和四肢等方面。
第一,長期低頭玩手機,容易引發干眼癥、導致視力下降,以及造成兩眼視力有偏差。
第二,長期低頭玩手機,能導致頸椎退化、造成頸部肌肉勞損。
第三,長期低頭玩手機,會因為長期低頭看手機使椎動脈遭受到刺激和壓迫,而椎動脈遭受到刺激和壓迫時,會出現頭暈、頭痛和失眠等癥狀,急性發病時,病人不能抬起頭。
第四,長期低頭玩手機,會使手臂麻木、疼痛,手部沒有力量、拿東西拿不穩,出現運動和感覺障礙等。
(二)心理問題
“低頭族”遭遇因特網線路被切斷或其他原因不能正常上網時,會感到焦躁不安,或者情緒低落。有的人只有不斷增加玩手機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才會感到開心和滿足。更有人雖然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玩手機后感到非常后悔,但是第二天依然抵擋不住手機誘惑,繼續低頭玩手機。
(三)安全問題
因“低頭族”而引發的摔跤、掉水溝和出車禍等事件時有發生,但仍無法引起“低頭族”的注意。很多人抱著僥幸心理,認為過馬路來往車輛一定會為自己讓路,沉迷于玩手機。更有甚者,司機駕駛過程中一邊開車,一邊玩手機。其實,無論是行人過馬路玩手機,還是司機開車玩手機,都是在用生命開玩笑,相當危險,很容易發生交通事故。
(四)學習與工作問題
通過玩手機,許多人可以瀏覽朋友圈和QQ空間、刷微博、玩游戲、看小說等。這些會讓人處于活躍狀態,大腦不能得到充分休息。當人們再去投入到學習與工作時,就不能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有效地完成學習與工作的任務,從而耽誤了學習與工作。
(五)人際關系問題
手機的出現原本是為了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事實上卻加劇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冷漠。“低頭族”的不斷涌現,對人際關系造成了很大的沖擊。手機逐漸代替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在日常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人在“線下”的朋友寥寥無幾,在“線上”卻擁有數不勝數的“朋友”。親朋聚會變成了“換個地點玩手機”。在“低頭族”看來,無論在家,還是在公眾場合,手機似乎永遠比面對面的交流更吸引人。這就使得人們與同學、同事、親人、朋友之間的話題越來越來,人際關系越來越淡,心靈之間的距離越來越遠。
三、“低頭族”現象存在的問題分析
“低頭族”現象之所以出現身體問題、心理問題、安全問題、學習與工作問題,以及人際關系問題,主要是因為手機技術的異化,以及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一)手機技術的異化
手機技術凝結了人的勞動,充分體現了人的主觀能動性。手機技術作為人類的勞動成果,原本是為人類服務的,然而,恰恰相反的是,正是人類的這種勞動成果無情地剝奪了人的主體性。可以說這就是手機技術的異化。
手機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手機功能越來越強大,手機越來越強大的功能使得手機充滿著很多趣味性的內容,因此手機能不斷地吸引著人們去嘗試使用。自從有了手機之后,人們就整天都圍繞著手機轉,每時每刻都要盯著手機,常常下載各類軟件,探索更多趣味性的東西,反而忽略了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慢慢地,人不再是手機技術的主人,而是逐漸淪落成為手機技術的奴隸和附庸。此外,長期低頭玩手機,也使得人們的身心受到了威脅。
(二)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人作為社會存在物,自發地將自身的社會性本質對象化為社會存在和社會力量。不幸的是,當人還沒有自覺地占有自身所創造的社會存在和社會力量的時候,人卻反而被社會存在和社會力量所占有和支配著。在馬克思看來,人的類本質是自由自覺的活動,這種自由自覺的活動就是勞動,也就是人能夠有效地擺脫本能的沖動,在理性的支配下,認真地按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進行生產。
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人的類本質包含了兩層含義,第一種是勞動是人的需要,當人在勞動的時候,勞動是單純的,沒有功利性的勞動,勞動也是快樂的。第二種是勞動可以協調自然與人類的平衡發展。 然而,不幸的是,手機作為一種勞動產品,它在異化的過程中,逐漸“控制人”“統治人”,以及“奴役人”。手機的異化正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滲透到人的日常生活、學習及工作中去,從而造成人的類本質的異化。
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前,人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問題時,總會先問個“為什么”。然而,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后,人漸漸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沒有先思考,而是總會馬上低頭拿著手機打開瀏覽器搜索答案,搜到答案時,也沒有仔細思考答案是否有誤,而是為自己第一時間搜到答案而盲目自豪與高興。
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前,人具有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總是想打破常規看問題、做事情。然而,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后,總是滿足于現狀,不想去創新,只是想一直低頭玩手機。
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前,人具有提筆記字的能力,總覺得“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勤于動筆寫字。然而,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后,人們總是低著頭用手機那冰冷的鍵盤打字來代替用筆書寫文字,能用手機備忘錄就不堅決用紙質本子,這樣一來,人們便常常提筆忘字。
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前,樂意面對面地和親朋好友進行交流。然而,人的類本質在異化之后,面對面的交流沒有必要,顯得尷尬,所以他們更傾向于低著頭拿著手機,不斷瀏覽朋友圈,然后瘋狂地給別人的點贊。手機屏幕的溫度上升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交流的熱度卻下降了,溫情的接觸也漸漸變得少了。
四、“低頭族”現象中的異化問題解決對策
發現和分析“低頭族”現象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對策。要想更好地解決“低頭族”現象存在的問題,需要“人的異化的揚棄”。人的異化的揚棄,是人積極地占有了自身所創造出來的社會存在和社會力量,使人現實地成為社會的主體,使社會及整個對象世界都成為人自身的一部分,最終完成人與社會以及人與整個對象世界的和諧統一。可以通過反思、相互監督、開展活動等途徑來揚棄人的異化。
(一)學會反思
黑格爾曾經指出,人之所以為人,是因為人有理性。有理性的人應當學會反思。因為反思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面對“低頭族”現象,我們應當學會反思,多問幾個“為什么”,例如,我們為什么要生產手機?我們為什么不能長期低頭玩手機?不可否認,手機的生產需要技術,而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手機技術的發展的確給我們提供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時也給我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擾。作為人類,我們應當認真反思如何更好地趨利避害,讓手機技術朝著正常的軌道發展,讓手機更好地服務于我們人類,從而更好地實現人與技術的和諧發展。
(二)相互監督
相互監督能讓行動更具有動力。“低頭族”可以讓親朋好友監督自己,制定詳細的懲罰規則,當“低頭族”打算長時間低頭玩手機時,親朋好友應當對其及時制止,避免其長時間低頭玩手機。若不聽從制止的一方,應當自愿接受懲罰。
(三)開展活動
仔細一想,我們就會發現,之所以會出現“低頭族”現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娛樂方式的單調和枯燥。在快節奏的生活中,人們只能通過玩手機來作為消遣的方式。久而久之,人們便沉迷手機,無法自拔。為了更好地促進人的身心發展,國家、政府和社會可以適當創建積極向上的活動場所,開展一些豐富多彩又有益的活動,例如:跑步聯誼、爬山聯誼等,鼓勵人們放下手機,走出屋子,參與活動,轉移注意力,發現現實生活的美好。
五、結語
手機技術的發展應當是為人類服務的,是為了促進人類更好地發展。深刻認識“低頭族”現象的出現主要是由于手機技術的異化和人的類本質的異化,同時還要堅信:手機的虛擬世界無論多么精彩,都無法代替現實生活的真實與美好。在看待手機技術時,應當堅持理性尺度與價值尺度的統一,努力避免“低頭族”現象,從而讓手機技術與人類更好地協調發展。
注釋:
王春霞.青少年低頭族現象解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17(12):74-76.
楊鵬.《巴黎手稿》中人的異化問題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6.
于婷.自由之旅還是奴役之路[D].中共四川省委黨校,2017.
參考文獻:
[1]蘇潔,葉勇.技術哲學視野下智能手機對大學生的異化及對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8(12).
[2]虎雪梅,李春輝.馬克思異化理論視角下的“低頭族”現象探析[J].學理論,2016(6).
[3]李虎,范媛媛.高職院校低頭族現狀及異化回歸[J].現代商貿工業,2017(19).
[4]楊雪靜.論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的失落——由“低頭族”引發的思考//云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云南大學哲學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云南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云南省第4-5屆科學技術哲學與科學技術史研究生論壇優秀論文集[C].2016.
[5]王翀,張亞.淺談低頭族根本原因及解決對策[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10).
[6]劉昱岐.技術的祛魅與存在的回歸——海德格爾論技術的本質[J].文化學刊,2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