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福 崔銳
關鍵詞 新建本科院校 專業建設 建設策略
基金項目:陜西省2017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應用型高校課堂教學改革實證研究”(立項編號:17BY106)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陳永福,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務處教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法學、法理學研究;崔銳,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教務處教師,教授,主要從事教育管理、中國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78
專業是高校人才培養工作的基本載體,是影響、甚至決定學校地位與聲譽的重要指標。因此,各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都十分重視專業建設。但是,對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其專業建設理念、建設經驗、建設基礎、建設策略等各方面與一般本科院校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如何提高專業建設水平,采取什么樣的策略補足專業建設的“短板”,這是新建本科院校在專業建設過程中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一、做好專業申報論證
“高校設置和調整專業,應主動適應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適應知識創新、科技進步以及學科發展需要,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接受高質量高等教育需求;應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符合學校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優化學科專業結構,促進學校辦出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為高校如何做好專業申報論證工作指明了方向。
第一,新增專業要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十九大報告提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因此,高校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要充分把握專業的社會需求,“進行社會調查,作好人才需求預測分析;組織專家論證,確立正確的專業設置方向。” 新建本科院校只有做好專業設置的論證工作,才能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契合,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也只有這樣,高校才能更好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發揮好“社會服務”職能。
第二,設置新增專業要保持前瞻性和穩定性。新建本科院校在設置新專業時,既然把握經濟社會的發展規律,在設置專業時要獨具回想,具有“預見性”;也要腳踏實地,與行業、職業發展需求“無縫對接”,培養經濟社會發展的急需人才。既要撤銷、淘汰一部分社會需求小的專業,也要注重專業的持續性,把辦學過程中形成的比較持久、穩定的專業辦的更有質量、更有特色,保持新建本科院校在專業理念、辦學傳統、學校文化上的持續性、連續性和統一性。
第三,新增專業要符合學校的辦學定位和辦學條件。當前,高校專業同質化、求大求全、千校一面的現象十分嚴重。特別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急功近利,出于短期利益的考,不顧學校的辦學條件,慮盲目進行專業數量的擴充。專業建設缺乏必要的基礎,造成新設專業無力舉辦或舉辦不好。學校有限的資源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嚴重限制了專業發展的后勁。新建本科院校應結合自身的辦學定位,集中優勢和有限的辦學資源,把符合學校定位和辦學條件的專業辦出水平、辦出質量、辦出特色。
二、加強專業集群建設
“專業群集”是高校圍繞自身獨特的辦學優勢、辦學特色,按學科基礎、行業基礎、技術基礎相同或相近原則,整合學校現有專業、現有辦學資源而形成的相互聯系、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多個專業的集合。專業集群不是幾個專業的簡單拼湊,也不是一種時髦的“概念”,而是行業、學科基礎上的整合。建立專業集群,有利于充分整合、利用學校的辦學資源,產生1+1>2的效應。
第一,樹立專業集群建設理念。專業集群通過整合學校現有教學資源,通過建立集群內各專業教學資源共享機制,促進集群內各專業共同發展。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樹立專業集群的理念,圍繞學校的辦學定位、服務面向,完善專業集群建設體制機制,夯實專業集群建設措施,建立若干個專業集群,促進本校專業質量整體提升。
第二,做好集群專業的組建。按照學科性質相同或相近的原則,積極組建專業集群。一方面,實行動態調整,以核心專業為龍頭,形成專業集群;同時,把新增的專業及時歸入各個專業集群中;另一方面在建設專業集群的過程中,逐步淘汰與地方產業發展關聯度不強的專業,適時增設產業集群急需專業,納入相應專業集群建設。通過持續建設,形成符合本校定位、發展特色、結構優化、面向區域的學校專業集群。
三、強化特色專業建設
特色專業是高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具有較高的培養水平和社會知名度、實力強于其他高校的優勢專業。特色專業建設要“貫徹‘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專業建設發展思路,帶動和強化專業特色,長線與短線相結合,長線做強,短線做活,有所側重,建設重點專業,打造品牌專業。”
第一,準確認識特色專業。特色專業的核心是特色,其集中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有歷史積淀。特色專業是高校在長期的辦學基礎上形成的,一定程度上是一所高校的象征。因此,特色專業建設不是一蹴而就,不是貼上“特色標簽”就是特色專業,也是不自封為特色專業就成為了特色專業。二是質量上乘。特色專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成熟的培養模式、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等,因此具有很高的人才培養能力。三是社會知名度高。特色專業因其悠久的辦學歷史和上乘的辦學質量,具有較高的社會知名度,某種程度就是學校的身份和象征。
第二,突出特色專業的特色。特色專業有別于普通專業。它不僅辦學歷史長于其他專業,辦學質量也高于其他專業。而且,它還具有獨特性甚至“唯一性”。當然,這并不意味著特色專業的建設目的是突出其獨特性,那種為了差異化而差異化的建設觀點是錯誤的。特色專業要做培養方向、培養質量、就業領域等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體現學校的辦學定位,真正達到聞其名而知學校、聽校名知專業的程度。
第三,發揮特色專業的示范性引領性。特色專業具有示范和引領的功能。一方面,特色專業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本校的辦學方向、辦學實力和建設重點。因此,在專業建設上具有明顯的導向性,為其他專業的建設指明了方向。另一方面,特色專業建設過程中形成的成熟經驗、建設標準、培養模式可為同類專業建設提供參考借鑒,產生專業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
四、夯實專業建設措施
專業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新建本科院校要提高專業建設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必須多措并舉,從專業設置、專業集群、課程建設、課堂教學改革、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教學資源建設等各個方面全面推進。同時,也要善于抓住“牛鼻子”,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推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是人才培養過程中形成的比較穩定的培養方式。新建本科院校要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探索適合本校人才培養實際與特點的人才培養模式。通過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校地共建等多種形式,為專業建設引入“活水”,增強辦學活力,增強人才培養的應用性、實踐性。
第二,制訂科學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規定了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修業年限、課程設置等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指明了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也是檢測人才培養效果的核心指標。人才培養要充分體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結合職業崗位實際,參照相關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同時,要加強實踐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第三,加強教學條件建設。新建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歷史短、教學條件積累少,普遍存在辦學條件薄弱的“短板”。因此,新建本科院校要全面加強教學條件建設,為專業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特別是要加強課程資源建設。課程是專業的基礎,如果沒有數量足夠的課程,專業的“大廈”就缺少了堅實的基礎。新建本科院校要加強課程建設,通過自建、購買等方式,建設一批專業基礎課程、公共必修課程和公共選修課程,完善課程體系,增加課程“基數”,提高課程建設質量,達到優化學生知識結構、提升能力素養的目的。此外,要特別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師德高尚、師能精湛、業績突出”為標準,努力提升教師隊伍的師德修養、專業素養和育人技能。
五、建立專業動態調整機制
專業要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決定了專業必須要動態調整。所謂動態調整,就是及時增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專業,淘汰與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老舊落后專業。專業動態調整包括專業構成調整與專業內涵調整等幾個方面的含義。
第一,專業構成的調整。新建本科院校要按照本校的辦學定位和服務面向,合理制定專業建設規劃,既不要貪多求全,也不要急功近利,不切實際地盲目擴充專業數量。專業的種類、數量要和學校的發展實際、發展目標緊密結合起來。在申報新專業的時候,充分考慮專業的區域布局、院校布局,按照有利于本校專業集群發展的思路,進行新設專業的申報,做好專業建設的“加法”。同時,也要做好專業建設的“減法”,對于無力舉辦的專業、沒有堅實辦學基礎的專業、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以及不利于專業集群發展的專業,新建本科院校要痛下狠心,堅決撤銷。通過“加法”和“減法”混合運算,合理布局本校專業結構,集中力量將其辦好、辦出特色。
第二,專業內涵的調整。專業調整不僅體現在專業數量的增加或減少,也體現在修業年限、學位授予種類和教學內容等方面的調整。從專業的修業年限來看,本科專業的基本修業年限是4年。新建本科院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學業成績,適當減少或延長修業年限,以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從學位授予的種類來看,新建本科院校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校的學科優勢,調整學位授予的種類。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來看,新建本科院校應該著力提高課程建設質量,全面打造“金課”,通過課堂教學改革、課程資源建設、教材建設等,為專業建設提供更好的支撐,夯實專業建設基礎,實現專業結構的“軟調整”。
第三,建立專業調整體制機制。專業調整要有制度規范。在調整的過程中,嚴格按照制度辦事,克服各種人為因素的干擾。同時,要規范專業調整的程序,充分發揮二級院系的主體作用,在廣泛聽取二級院系意見的基礎上,民主決策。新建本科院校要對調整結果及時公示,及時受理和妥善解決來自院系、教師、學生的不同意見。通過構建內容科學、程序健全的專業調整體制機制,達到專業布局合格、結構科學、內涵豐富,從而更好促進“立德樹人”根本目標的實現。
注釋:
教育部官網: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EB/OL].http://www.moe.gov.cn/s78/A08/gjs_left/moe_1034/s3881/201305/t20130523_152287.html.2019年6月28日訪問.
王光明,鐘昆明.新時代的高等教育:特征、問題與改革理路[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100-103.
趙品華.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經驗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2(8):117-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