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城鄉融合 產業融合 漁業 政策創新
基金項目:本論文是湖南省2018年研究生科研創新項目。項目編號:CX2018B788。
作者簡介:蔣瑀,湖南理工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學科教學·思政。
中圖分類號:D922.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084
城鄉融合的關鍵在于產業融合。產業融合是基于技術創新或制度創新形成的產業邊界模糊化和產業發展一體化現象。由于歷史原因,城鄉融合在我國還有很長的發展路程,其中產業融合是城鄉融合的重要方面之一,作為我們國家的戰略性產業之一的漁業,在社會主義經濟發展上有著重要的作用與價值。隨著十三五戰略的推進,為漁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漁業的第一產業發展龐大,為漁業轉型升級也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同時,岳陽漁業發展歷史悠久,前景廣闊,漁業現代產業融合發展,能夠對岳陽的城鄉融合起到推動作用,具有重大意義。
一、岳陽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發展的背景
岳陽市位于江南洞庭湖之濱,為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岳陽現代漁業總產值逐年增長,是拉動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一) 岳陽市城鄉融合發展的迫切需要
隨著岳陽市政治經濟的不斷發展,連接城鄉發展更為密切,城市的發展帶動鄉村地區更高效的發展,但同時也帶來例如產業發展不均,發展后勁不足等一系列問題。岳陽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據岳陽市統計局統計,2018年岳陽水域灘涂總面積約 471.98萬畝,可養水面約 133萬畝,漁業總產值約107.89億元,水產品總產量連續20年位居全省第一,由于岳陽在資源和水域環境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馴養的特種水產品如鱔、鱖、大口鯰、絨鰲蟹等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規模,岳陽湖泊漁業資源豐富,實現漁業產業發展,可與岳陽小城鎮地區對接,小城鎮發展是農村發展之首,實現城鄉地區綜合發展有利于推進城鄉緊密聯系,帶動岳陽市城鄉融合,使城鄉共享產業融合發展收益。
(二)岳陽市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發展成效
2018年岳陽市全年豬、牛、羊肉總產量約38萬噸,比上年下降約5.88%。其中:豬肉產量約36.5 萬噸,下降約7%;禽蛋產量約5.98萬噸,增產約2.6 %;水產品產量約49.88萬噸,增產約4.6%。 由此可見,在第一產業中,水產品的增產最高。2018年岳陽漁業總產值約107億元,較上年增長約16.98%,成為推動第一產業增長的主要動力。2016年,20個農業特色產業小鎮中有錢糧湖、鶴龍湖、黃蓋湖、陸城4個漁業小鎮,稻蝦輪作種植面積約30萬畝,近3年平均增幅約在29%以上,特別是華容、臨湘、君山區發展迅猛。岳陽市積極探索,總結多種創新模式,例如在發展岳陽漁業的同時,推進漁業與休閑垂釣、餐飲、農家樂等相結合,推動了旅游業及其他產業的綜合發展,實現漁業與其他產業的高度融合,通過多樣化的產業模式,使農村與城市地區共同發展,相互融合。為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提供了有利條件。
(三) 岳陽市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岳陽市積極投身于漁業產業發展,取得了卓越的成績,但是隨之帶來潛在的問題也影響漁業發展。漁業龍頭產業較少,生產規模小,市場競爭力較弱,龍頭企業與養殖戶關系不夠緊密,造成企業規模擴大緩慢,養殖戶收入增長緩慢。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共發展、共進步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關系。目前,我市漁業雖與旅游業等其他產業相互交融,但對于漁業文化挖掘不夠深入,旅游景點及配套設施建設不夠完善,使得漁業發展綜合性及效益性不夠明顯,同時,由于一些農民存在盲目性和積極性,以盈利和利潤為上,服務意識、服務質量較差,使得漁業發展緩慢。
二、岳陽市政府促進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發展政策的創新
岳陽市政府積極對全市漁政工作進行認真總結,對漁政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主要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縣域三產融合以及科技和人才支撐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政策創新。
(一)岳陽市在現代漁業產業融合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政策創新
漁業合作社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全市注冊的漁民專業合作社約有 320 個左右,共約8298 戶社員,參合率約為 34.89%,年產值約達 24.56 億元,占漁業總產值的 31.93%。同時,岳陽市積極投入現代漁業的生產建設。例如岳陽市華容縣田家湖漁場為全國現代漁業種業示范場、國家黃顙魚種質資源場,是中南五省最大的魚苗繁育場,湖南農大和上海海洋大學等大學院校學生定點實習單位與實驗基地。為了積極穩妥的做好后續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全省養殖業發展,岳陽市以鄉村振興、綠色漁業發展為引領,有效促進了全區水產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二) 岳陽市在促進現代漁業產業縣域三產融合政策創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工業、服務業等于漁業相互影響,相互融合。使現代漁業基本內容不同于傳統漁業,產生了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新型現代漁業。按照英國英國經濟學家阿·費希爾在他的著作《安全與進步的沖突》一書中提出的“三次產業分類法”的分類依據,可將現代漁業劃分成一、二、三產業。首先是第一產業,以漁業生產為對象,主要是水產養殖;其次是第二產業,第二產業是第一產業的延伸,主要是漁業產品加工,以及水產品運輸,包裝和水產品養殖所需要的飼料加工業;最后是第三產業,是以漁業為主題的服業,例如“魚”主題的餐飲服務業,觀光旅游業,休閑娛樂業,還有水產品貿易業等。現代漁業不斷的發展,在十三五期間,應該順應國家鄉村振興政策和國家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提升產業融合發展。同時,岳陽通過立足特色資源,提升科研實力,融合產業發展這一系列舉措,積極構建以水產養殖業和捕撈業為中心,水產品加工業為重點,休閑漁業為目標的現代漁業綜合體系,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與此同時,岳陽市相關部門,加強了對洞庭湖現狀研究,積極研究品牌文化建設,在養殖業上提倡實施無害化綠色養殖,提高漁業產品品質,以品質創收;在加工業上,更加注重特色產品的研發,實施品牌戰略;同時利用洞庭湖濱岸灘等有利地形和洞庭湖的歷史文化,打造休閑漁業和水產餐飲業。
(三) 岳陽市加強現代漁業產業科技與人才支撐政策創新
岳陽市建立了一系列漁業發展科技支持體系。集合岳陽地區高校、科研單位和相關企業的漁業方面人才作為技術骨干,來開展一系列漁業專業合作培訓,對社員專業技術進行指導,通過合作社這個載體,積極推廣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健康養殖技術。如鶴龍湖、新泉、嶺北、南湖等地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縣水產技術推廣站的支持和配合下,已舉辦各類技術培訓班約有12期,接受培訓漁農約650人次,很多社員已成為養殖能手。同時組織引導社員研究市場信息、外出觀摩學習,培養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漁農。如洞庭黃龍原生態水產養殖合作社高度重視新型漁農隊伍建設,聘請水產高級工程師擔任常年技術顧問,從高校畢業生中招聘技術人員,定期對社員開展技術培訓。
三、岳陽市政府在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發展政策評估
岳陽市政府在現代漁業產業方面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面臨一些問題。例如:漁民生產面臨社會保障體系及基礎設施供給力度不夠、先進科技及人才投入等困境。針對存在問題,應立足現狀進行有效分析。
(一)岳陽市政府在現代漁業產業融合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政策評估
公共服務一般意義上是對城市公共資源的合理工給和再次分配。因此,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會受到城市資源飽和度的限制。基于岳陽市交通、醫療衛生保障、教育、生產生活資料等基本公共服務的分析狀況可知,岳陽市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資源存在不足。筆者認為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漁民增長數量逐漸增加且生產方式單一,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擠占了公共資源,造成公共資源緊缺。雖然有一部分漁民表示放棄漁業經營或者漁業生產方式,但由于自身受教育水平低且缺乏經營其他行業的經驗,真正意義上放棄漁業工作少之甚少。因此,造成行業間人員流動困難。
第二,岳陽市的資源配給雖實現地區覆蓋,但有些鄉村地區基礎設施、生產生活資料、醫療、教育、交通等仍然處于落后,岳陽市鄉村地區的公共服務供給存在嚴重缺口,漁民的服務需求不足,限制了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
(二)岳陽市政府在現代漁業產業融合促進縣域三產融合政策評估
根據國內外的發展實踐經驗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指的就是以農業為基本依托, 通過產業聯動、產業集聚、技術滲透、體制創新等方式,將資本、技術以及資源要素進行跨界集約化配置,使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和銷售、餐飲、休閑以及其他服務業有機地整合在一起,使得農村一、二、三產業之間緊密相連、協同發展,最終實現農業產業鏈延伸、產業范圍擴展和農民增加收入。近年來,岳陽市的產業融合效果還不夠突出,漁業和其他產業之間相互滲透不強。為此,提出以下兩點:
第一,農村一、二產業聯動中,漁業產品加工的相關企業和漁民之間沒有建立密切的利益聯接,企業與漁民的協商合作層次不高,對接不夠,導致供給關系不穩定,本地農民增收不明顯。其中,以休閑漁業為代表的三產與農民的利益聯接機制更為薄弱,農民得到的產業利潤較低,極大影響了農民生產積極性,制約了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的發展空間。
第二,涉及漁業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財政投資比較分散,尚未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合力。由于岳陽有些鄉村地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發展相對滯后,極大的增加了發展漁業二、三產業的社會成本。
(三)岳陽市政府在現代漁業產業融合加強科技與人才支撐政策評估
科技與人才是漁業產業融合發展重要的支撐要素,但岳陽在發展漁業產業方面,對科技和人才投入還存在一些不足。
第一,岳陽雖大力推進水產科技進步,但科技研發以及相關配套設施體系建設相對滯后,不能及時順應漁業生產發展的要求,并且對漁業質量檢測不到位,水產養殖病害防治體系和漁業環境檢測體系建設不完善。因此,要加快水產科技體系改革,解決好水產科技與漁業科技“兩張皮”的問題,通過科技興漁戰略帶動漁業產業化發展。
第二,受機構改革影響,近幾年全市從事漁業水產研究的大學畢業生少,漁業行政主管部門老齡化現象突出,相關專業人才緊缺。岳陽相關地區如華容、汨羅等地區承擔了縣級魚病防治站項目且在今年基本竣工,但由于缺乏相關專業人才,漁業水質監測、魚病防治和檢疫作用等不能發揮項目的更大效益,給漁業發展帶來挑戰。
四、政策建議
漁業是岳陽市的一大優勢產業,漁業的發展影響著當前整體經濟的增長,也影響著漁業供給側改革和建設現代化漁業建設的發展。若在漁業產業融合基本公共服務、促進三產融合、加強科技和人才支撐方面提高相應的保障機制,岳陽市漁業就能提高更大的經濟效益,促進岳陽市漁業健康、高效的發展。
(一)完善現代漁業產業融合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均等化保障機制
第一,積極運用大數據、網絡等現代信息技術。岳陽市漁業產業融合在發展的進程中,雖取得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成績,但是要促進岳陽市漁業更高效的發展,應積極應用互聯網等信息技術,將漁業發展與信息技術有機融合,實現智能漁業的發展,緊跟時代步伐,同時,建立岳陽市漁業大數據的規范標準,與岳陽市政府形成數據資源共享,促進岳陽市漁業產業融合高校發展,使岳陽市漁業朝著穩固、先進的方向發展,為岳陽市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提高保障。
第二,建立健全疫病防控及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要加強岳陽市水生物疫病風險評估及保障措施,切實保障岳陽市水產養殖的健康。對病死養殖水生物進行無公害處理,堅決防治疫病風險傳播。加大力度對水生物苗種進行產地檢疫。并且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建立綠色、健康的市場環境。要注重圍繞市場需求發展生產,緊密把握鄉村振興大方向。形成健康養殖、綠色發展的新型現代漁業。
(二)促進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縣域三產融合的保障機制
第一,注重市場的效應,提高漁業產業與市場的融合互動。漁業產業的發展根本是為了提高農民收入。岳陽漁業產業融合發展,要以人為本,不僅要提高漁民的直接收入,還要注重運用品牌效應和文化效應提高二、三產業人員的收入。
第二,進一步加深漁業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岳陽市政府,應該通過政策導向和福利傾斜等措施,集約配置農村缺乏的資源、資本。并將技術和宣傳推廣到水產品加工業、休閑漁業和相關服務業。同時要實現漁業產業的集約化發展,促進漁業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如碼頭,港口等互聯互通,形成“漁民-市場-產業”互動融合的局面。
(三)加強現代漁業產業融合科技與人才支撐保障機制
第一,投入科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要進一步加強科研基礎設施投入,創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實驗基地,科研裝備及科研考察團隊。加強企業技術研發及升級,創設科技創新型企業,樹立企業與漁民共進步、共發展的理念。同時,積極爭取地方財政最大限度的投入漁業科技建設,創設基地平臺,形成多元化漁業投入格局。
第二,貫徹國家“人才強國”戰略, 推動漁業教育體制和人才培養環境改革, 造就一批漁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 盡快形成一支達到國際前眼水平的創新人才隊伍。鼓勵漁民與企業合作,共享發展成果。并且鼓勵漁民積極學習,積極探索,逐步形成一支強有力的漁區實用人才隊伍。
參考文獻:
[1]孫娟.三沙漁民公共服務供給研究[D].海南大學,2016.
[2]郭麗,李朵.科技創新對漁業發展及產業結構升級的作用研究——基于遼寧省漁業數據的實證分析[J].吉林工商學院學報,2018,34(3):14-19.
[3]馬曉河.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J].中國合作經濟,2015(2):43-44.
[4]王波,韓立民,倪國江.產業結構改革下海洋漁業經濟增長結構效應研究——來自面板門檻模型的解釋[J].農業技術經濟,2019(4):132-144.
[5]孫瑜,慕永通,徐濤.鄉村振興背景下漁業產業的成本效益和價值鏈研究——以山東省扇貝產業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9,40(4):40-46.
[6]趙蕾,孫慧武,蔣宏斌.基于產業融合視角的新型漁業經營主體發展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2019,46(3):162-172.
[7]趙文杰,沈佳強.鄉村振興背景下“漁業”轉型及實現路徑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23):84-85.
[8]全國漁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工作現場會在大連舉行[J].中國漁業經濟,2018,3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