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人工智能 刑事責任能力 刑事責任主體
作者簡介:張靈敏,浙江民邦律師事務所,律師,研究方向:民商事、刑事。
中圖分類號:D920.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8.103
時代在進步,科學在發展,目前處于人工智能時代,智能機器人應運而生,不少人有以下幾點疑惑:自然人、智能機器人,兩者之間的差別在哪里?智能機器人殺人犯不犯法,要不要承擔刑事責任?上述問題確實值得人們思考,但是首先要弄清楚刑事責任主體是什么,然后再討論智能機器人能不能當刑事責任主體。
一、智能機器人的特征
智能機器人的重點在于人工智能技術,普通機器人和智能機器人的區別在于,智能機器人可以進行深度學習,而普通機器人不能。其實ATM機也被當成“機器人”,原因在于機器人能夠代替部分人腦功能開展一些業務,ATM機只是一個普通的“機器人”,它不能進行深度學,它之所以能做出反應,是觸發了人們事先設定的程序,人工智能的機器人做出的反應和人接近,這種反應是深度學習后才具有的,智能機器人內有人工神經網絡,可以像人一樣決策和判斷,智能機器人在深度學習以后可以“舉一反三”,而普通機器人則做不到“舉一反三”,因為普通機器人沒有深度學習的功能,所有的反應都是事先設定好的程序做出對外界的反應。普通機器人會“被騙”,智能機器人也不例外,區別在于普通機器人不具備主動“騙人”的功能,而智能機器人則能做到“騙人”,這樣是不是說明智能機器人已經和人一樣沒有區別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機器人沒有生命,它是由一系列的程序設計而成的,行為會受到程序的制約和限制,盡管未來智能機器人的外貌、形狀、動作會越來越接近人,智商、情商都會掌握,但是生命是自然人的基礎,只有有生命才會有意識和意志,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需要具有生命的,智能機器人仍然不能認為是生命體,那么問題來了:智能機器人有辨認力和控制力,唯獨它沒有生命,它的法律地位該怎樣確定呢?
二、刑事責任主體基本內涵概述
(一)刑事責任能力的核心
根據刑法的規定,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和單位,才可以作為刑事責任主體,而刑事責任能力與年齡大小、精神狀態有關。有關單位犯罪的規定是:“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實施的危害社會行為,法律認定為單位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人有辨認力和控制力,可以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具有刑事責任能力。有人認為有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前提是要看一個人是否構成犯罪,并且明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時候,而不是簡單認為只需有辨認力和控制力。辨認力和控制力是犯罪主體的條件之一,不具備這兩種能力就不可能構成犯罪。如果簡單的把辨認力和控制力當做刑事責任能力,雖承認了刑事責任主體具備的能力,但忽視了犯罪主體所要達到的條件,筆者認為上述的看法存在對刑事責任能力的“刑法定位”理解不到位,犯罪行為成立的條件下才會討論刑事責任,犯罪后討論的不是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能力一開始就是具備的,刑事責任能力不是承受刑法的能力,它是不管犯罪主體最終有沒有實施犯罪行為的條件,比如精神病患者或者十四歲以下的人,這兩類人都不具備刑事責任能力,他們不構成犯罪,刑事責任能力與辨認力、控制力有關,而刑事責任主體的認定條件之一是要有刑事責任能力。刑事責任能力的認定因素有兩點,一是辨認力,二是控制力,刑事責任能力與年齡和精神狀態有關,這些因素自然人與生俱來就擁有的,并不是等到犯罪以后才來考量的。辨認力和控制力受年齡和精神狀態控制,人從小慢慢長大,心智也趨于成熟穩定,辨認力不斷提高,完全能夠識別自己的所作所為將帶來什么樣的后果,控制力與年齡成正相關,年齡越大越能控制自己的行為,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精神狀態也影響人的辨認力和控制力,精神病人在正常精神狀態下,具有辨認力,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在非正常精神狀態下,不具有控制力和辨認力。刑事責任能力只與年齡和精神狀態有關,在不犯罪的情況下也是自有屬性,刑事責任能力是行為人能認識自己的行為,控制自己的能力,是刑事責任的來源,自然人除去年齡和精神狀態因素,刑事責任能力一直都具有的,行為的做與不做,都是自己的選擇,刑事責任能力不能解釋為需要承擔刑事責任的能力,有刑事責任能力和犯罪不能劃等號。
(二)刑事責任主體的核心
人可以是刑事責任主體,但是這不意味著一定要承擔刑事責任,承擔刑事責任的前提條件是:做出了危害社會及他人人身安全的行為,刑事責任能力可以簡單理解為是維系辨認力和控制力與刑事責任主體的“紐帶”。自然人的刑事責任能力只與年齡和精神狀態有關,只有當達到年齡,精神狀態正常的情況下,實施犯罪行為,才可以當做刑事責任主體。單位也可以成為刑事責任主體,單位由眾多員工組成,員工作為自然人,是刑事責任主體,有辨認力和控制力,有刑事責任能力,員工的意志則代表的是單位的意志,故單位也可以成為刑事責任主體。
三、智能機器人成為刑事責任主體的必要性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飛速發展,辨認力和控制力不再是單位和自然人專屬,通過設計程序,智能機器人也具有辨認力和控制力,智能機器人做出的行為,在設定程序之外,是可以看做刑事責任主體,智能機器人的行為,危害到社會和他人安全,理應負刑事責任,理由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