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靜
摘 要 目的:探討狂犬病患者隔離防護與護理,為狂犬病的防控提供臨床指導。方法:2016年9月-2017年10月收治狂犬病患者14例,對患者進行隔離防護和護理,總結如何隔離防護和護理的經驗。結果:14例患者均死亡,其中有3名護士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發生針刺傷,經檢查治療后未出現狂犬病癥狀,其余護理人員未受到感染。結論: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與護理,嚴密消毒隔離,可以很好地預防狂犬病的交叉感染,有效控制狂犬病的傳播。
關鍵詞 狂犬病;消毒隔離;傳播;護理
狂犬病(rabies)乃狂犬病毒所導致的急性傳染病,是常見的人類和動物疾病,最常見的是狗、狼、貓和其他食肉動物患病,人被生病的動物咬傷而感染。臨床表現為特異性怕水、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麻痹等。因而本病又名恐水癥(hydrophobia)。目前狂犬病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狂犬病的致死率100%,患者一般于3-6d內因呼吸或循環系統的衰竭而死亡,故應加強預防措施以及對患者的隔離防護和護理[1]。2016-2017年收治狂犬病患者14例,現總結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收治狂犬病患者14例,男6例,女8例,年齡23 - 50歲,平均年齡(37±5.65)歲,犬咬傷部位:面部、胳膊、手以及腿部,咬傷部位全部為開放性傷口,血壓70 - 90/45 - 55 mmHg。臨床表現過程可以分為3期:侵襲期患者癥狀主要包括乏力、面色蒼白、低發熱、食欲不振、惡心、頭痛、疲勞、一般不適等等,形似“感冒”,緊隨其后的是恐懼和不安,對聲、光、風、痛等都極為敏感,并伴有喉嚨緊縮感。興奮期患者逐漸進入高度興奮狀態,表現極度恐怖、怕水、怕風、突發性咽部肌肉痙攣、呼吸困難、排尿排便困難及多汗、流口水等,此期持續13 d。麻痹期的患者痙攣慢慢停止,患者逐漸安靜,相應的會出現遲緩性癱瘓,多數為肢體軟癱。并且因眼肌、顏面肌肉及咀嚼肌受累,出現為斜視、眼球運動失調、下頜骨下垂、口不能閉、面部表情缺乏等,這一時期持續6 - 18h。
方法:1)隔離防護對策:將患者隔離且將其安置在單獨的房間內,病室內保持絕對安靜、遮光,防止音、光、水、風等刺激,使用柔和的光線。室內要換氣通風,空調風向要避開患者,狂犬病患者有嚴重的恐水表現,不可在患者面前提任何與水有關的字眼。入院的狂犬病患者或疑似患者必須進行隔離觀察,醫護人員必須采取防護措施,包括戴口罩.戴帽子、穿隔離服和戴乳膠手套等,防止護理人員呼吸道感染或通過皮膚黏膜損傷而感染,并且要為患者戴上口罩或者防護罩,防止患者向周圍吐唾液,與患者有密切接觸的親友也應采取相應預防措施;醫護人員在為患者治療、護理操作前必須要用消毒液清洗雙手。對醫療廢棄物應規范處理,在治療過程中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要放置于專用的黃色垃圾袋內,非一次性用品使用后要進行滅菌及消毒處理,患者的排泄物以及嘔吐物全部要用1 000 -2 000 mg/L的含氯消毒劑浸泡40 min,經攪拌過后再倒入下水道內。隔離室門口內外分別放置噴有500 mg/L含氯消毒劑的腳墊,門把手也要纏裹紗布并且噴灑200 mg/L的含氯消毒劑。同時要約束患者,防止狂犬病患者抓傷醫護人員。2)對癥護理:①環境護理:將患者安置于安靜、黑暗的單間,通過特殊護理,以及避免風、光等刺激來保持患者安靜,對患者要進行嚴密的接觸隔離。②飲食護理:有恐水以及吞咽困難者應該禁食,在痙攣發作的期間,一些高熱量的飲食可以通過鼻子進食,如有必要,遵醫囑進行靜脈輸液,確保患者每日的攝入量,保持水、電解質平衡,并且要準確記錄進、出量。③傷口護理:立即徹底清洗消毒傷口,或者接種狂犬疫苗等是對于一般動物咬傷者不能視為狂犬病患者或疑似患者的預防措施,被狂犬(或懷疑狂犬)咬傷后,要立即沖洗傷口,用20%的肥皂水或者0.1%的新潔爾滅溶液來沖洗,接著用大量清水沖洗,然后用燒酒或者70%的酒精輕輕涂擦。也可用蔥白60 g,生甘草150 g,煎水沖洗創口。傷口切不可縫合,注射狂犬疫苗,可以使體內產生抗體,以防止發病。此外,還應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來預防破傷風。驚厥或抽搐:患者非常的狂躁,甚至出現幻聽、幻視、激動等現象,所以應加床檔保護,給予患者適當的約束,防止其墜床造成外傷,甚至咬傷醫護人員。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刺激,特別是與水有關的詞語。呼吸肌痙攣:及時清理唾液及分泌物,保持氣道的順暢,必要時給予氧氣吸入和鎮靜止痙劑,若出現嚴重呼吸衰竭不能自主呼吸,要及時通過咽喉氣管插管、人工呼吸機輔助呼吸,相應護理也要做好。
結 果
14例狂犬病患者全部發病死亡,其中有3名護士在救治患者的過程中發生針刺傷,經檢查治療后未出現狂犬病癥狀,其余護理人員未受到感染。
討 論
狂犬病又名恐水癥,是由狂犬病毒所致的急性傳染病。狂犬病是一種人畜共患病,其病毒只侵害中樞神經系統,傳播途徑有2種,動物和人、動物和動物間傳播。據統計.被病犬咬傷后罹病
率8% - 65%[2]。狂犬病毒屬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狂犬病是一種可預防但不能治愈的傳染病,其不能通過空氣傳播,但是可以通過發病動物咬傷健康動物讓其感染病毒,另外,能夠很好地預防狂犬病的方法,便是狂犬病疫苗,其效果非常優秀。但是狂犬病宿主范圍極其廣泛,潛伏期又不確定,但凡發病,死亡率100%。疫苗的效果在預防上又非常優秀,因此預防狂犬病通過接種疫苗,這個方法是最容易實施和成功的[3]。醫護人員在救助狂犬病患者的過程中特別容易被傳染,所以要認真做好個人防護,防止被患者抓傷的同時還要小心被患者的唾液污染,尤其是皮膚破損的醫護人員在接觸患者時,狂犬病毒會以從傷口進入的形式進入人體內。所以不要直接接觸患者,避免被傳染,狂犬病的另一種傳染方式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內從而引起感染[4],所以密切接觸過患者的醫護人員及家屬均要接種狂犬疫苗。
綜上,由于狂犬病還沒有根治方法,發病后存活時間極其短暫。在對狂犬病患者救治時首先要進行隔離防護,狂犬病有著很強的傳染性,因而醫護人員在救治過程中必須做好個人防護。細心、周到的護理可以很大程度地減輕狂犬病患者的痛苦以及延長他們生存時間,使患者安詳平穩地度過最后的時光;一次性用品用后要有效處理,以及救治完成后要對隔離室消毒,以此來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避免發生感染。對家屬做心理疏導和安撫工作,可以幫助家屬坦然面對即將發生的一切。
參考文獻
[1]黃苒,黃飄,李燕平.狂犬病人的臨床分析及護理[J].全科護理,2010.8(21):1915-1917.
[2]耿貫一.流行病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2:228.
[3]徐恩雯,趙勛皋.流行病工作手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7:220.
[4]葉葶葶.預防醫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