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光能
在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精準扶貧的大趨勢下,政府、市場和社會各個主體都在為創新扶貧機制,解決扶貧困難問題,提高社會扶貧效率而不斷努力。而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是創新我國扶貧機制中最重要的問題,只有通過社會各個主體的不懈努力,才可能真正的改善我國的社會扶貧問題的情況,將我國的社會扶貧政策落到實處,讓人民群眾切實的體會到黨和國家,社會各界對于人民群眾的關懷,尤其是針對農村的貧困問題,我們更應該下大功夫去解決。
一、社會扶貧的必要性
我國是一個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全國總人口中,農民占據其中的70%左右,如何解決好農村貧困問題是促使我國全面均衡發展的重點。而社會扶貧是解決我國農村貧困問題,實現全民收入水平均衡化的重要途徑。其中,社會扶貧的主體不僅僅只有政府、市場,還有社會各界人士,只有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能讓我們的社會扶貧工作做的越來越好,才能更好地解決我國的農村扶貧問題。十九大召開以后,全面精準扶貧已經成為了我國目前主要的國策之一,社會各界都在為如何創新社會扶貧機制,有效解決農村貧困問題而不懈努力。將我國部分發達地區的資源引入到農村,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運用,平衡人民群眾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這是我國社會扶貧的一項重點內容。而僅僅這一項工作,就可以促使我國的農民收入增加30%左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我國農村貧困的問題,將一部分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到小康水準,間接的促進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想目標。由此可見,社會扶貧對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深化改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創新扶貧機制的主要策略
(一)實現資源合理運用
中國有著960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有著數之不盡的礦產資源和金屬資源等,但是現在我國的大部分資源主要集中于大城市和發達地區,而占據了廣袤土地的農村僅僅只占了一小部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去大城市發展,并且希望留在大城市生活,農村就只留下了老人以及小孩,導致越來越多的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人口越來越少。相比較于正在飛速發展的中國經濟而言,農村經濟的發展速度明顯落后。而社會扶貧創新第一個措施就是要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平衡農村與城市之間的人均收入,更好地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國家針對于精準扶貧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實現資源的合理利用可以充分發揮出農村的發展潛力,調動出農民的工作積極性,更好的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
(二)實現市場的作用
中國現在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以市場經濟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充分發揮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來平衡城市和農村之間的經濟發展,這是有效解決農村貧困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市場我們可以將農村的農產品,勞動力輸出到城市來,更好的促進城市的發展建設。同時可以將城市的先進技術和多余的資金更好地轉移到農村,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社會主義市場化程度越高,資源的配置越平衡,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發展越均衡,更好地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更好地平衡農村與城市居民之間的收入。要想創新社會扶貧機制,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充分發揮出市場的作用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必由之路。
(三)實現政府的作用
要想創新社會扶貧機制,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必不可少。只有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才能夠將社會扶貧機制進行正確的引領,實行有效的監督,也可以為社會扶貧機制的創新提供指向作用。政府作為社會扶貧工作的主力軍和領導者,應該從農民的切身利益出發,結合農民現在所處的生活環境,以及農民的生活水平,來進行精準扶貧,合理制定扶貧政策,更有利于農村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領導者的作用,強調市場對于資源的配置作用,突出市場進行資源配置的地位。并且要進行城市與農村之間的協調與聯系,溝通各部門之間的溝通,共同來進行社會扶貧工作。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還要監督社會扶貧工作的進行,不僅僅要監督社會各部門認真落實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還要進行扶貧物資的管理,加強扶貧措施的實行。政府作為整個扶貧工作的領導者和主要參與者,一定要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合理引導社會扶貧工作,改善農村的貧困問題,實現人民的收入均衡,縮小貧富差距。
(四)改變農民的思想
要想實現農村的經濟快速發展,不光要從社會、政府、市場等方面進行先進技術的轉移和資源的傾斜,還需要農民改變自己的思想。讓農民認識到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來改善自己的生活水平,提高自身的收入,切實的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在實現這個過程的前提下,是需要黨和政府進行先進思想的宣傳,將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進行廣泛的傳播,各級社會扶貧部門要認真落實黨和政府的各項扶貧政策,將先進的經濟發展經驗傳遞到農村,從根本上改變農民守土望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落后思想。同時農民要結合信息化時代的優越性,合理利用信息化時代的有利條件,來實現農村經濟的飛速發展。只有解放了思想,才能夠更好的解放農民的雙手雙腳,才能夠讓農民辛勤的努力得到更多的回報,更好地進行農村的經濟建設,從根本上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在整個過程中,創新社會扶貧機制,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是我們改變農民思想的核心理念和重要的方式。
三、結語
中國作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有著14億的人口。我國要想實現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人均收入均衡是一件充滿了挑戰和未知的事。對于現有的經濟發展條件來說,要想更好地實現城市與農村收入均衡化,提高農民的收入,改善農民的生活環境和生活水平,更好地促進農村發展,切實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理想目標,是要通過社會各界的努力來達到的。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需要社會各界進行社會扶貧機制創新,通過政府,市場以及社會各界人士的不懈努力來加強社會扶貧工作的成效;另一方面,通過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更好地提升農村的發展潛力,調動農民的工作積極性。通過農民自身來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從內部來解決農村貧困問題。另外,一些大城市和發達地區將自己的先進技術傳播到農村,更好地改善農村的現有生產技術,提高農村的經濟發展活力。相信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追求下,我國的社會扶貧機制創新在未來會有一個大的發展,農村貧困的問題也早晚會得到有效的解決,城市與農村之間的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小。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一個巨大的提高。(作者單位:中共榕江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