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陽
我國作為農業大國,在經濟體制推進改革中,由于社保系統與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民利益有著直接聯系,如何發揮社保制度,創新社保制度系統牽動著社會各界的心。為此本文將著眼于實際,參照各種文獻資料,查閱、對比與分析社保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希望能夠為進一步完善我國的社保系統貢獻綿薄之力。
一、社保與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作為一項利國利民的政策,社保與國民收入直接掛鉤。國家能夠在人民群眾陷入生活困境、缺少收入的情況下,給予其更好的生活條件與必要的生活保障。也就是說社保是國家系統建立的一種帶有福利性質的能夠穩定社會發展的系統,其包括社會保障、社會福利、社會救濟、社會保險等項目。
(一)保障經濟發展
首先社保能夠推動社會的現代化、經濟的現代化發展,實現市場秩序的穩定與控制。社保制度提倡公平、公正,需有效處理社會需求、社會發展建設。社保是政府為人們提供的一種必要性保障制度,需要體現三公原則。收入分配的調節是社保最重要的功能之一。不論是社會救濟還是社會保險都是社會再分配的體現,是高收入經濟向低收入經濟的一種轉移性支付,能夠保障社會足夠穩定、社會足夠公正。社保制度的規則能夠幫助社會系統變得更為和諧,相當于維持社會秩序的減震帶與安全網。參照歷史經驗可以得出,國家社保系統對于國民經濟的依賴性是非常突出的,為了達成國民經濟穩定協調發展,就必須處理好社保與市場機制之間的關系。打造合理、科學的保障系統,實現社會資源合理性使用,突出政府保護作用,減少社會發展帶給人們的生活的負面影響,實現經濟協調與社會公平目的。
其次完善社保制度能夠很好的擴大社會內需。內需的擴大能夠拉動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增長。目前我國的消費能力實際上遠低于國際化水平,因此當前社會的發展必須重視內需的擴大,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我國市場的經濟活力。當前國內社保系統并不完善,尤其是農村社保系統甚至剛剛開始起步。絕大多數國內農村消費者會將大量的收入用于存儲。社保制度的建設能夠讓人們放心消費,進而刺激消費,實現經濟的拉動與增長。
最后社保系統能夠創造穩定、和諧的經濟發展環境。社保最大的特點是具有保障功能。在面對收入風險、勞動風險的情況下,由國家與社會提供幫助,使失去收入能力的人群也能夠獲得穩定的生活條件。此外社保本身的救濟功能也十分的突出。社保以固定比例繳納,社會成員的風險由全社會承擔,這樣能夠很好的控制風險嚴重程度。這種社保救濟制度為社會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與環境,提高了公民安全感。只有創建了穩定、和諧的社會,人們才能夠將精力全部投入工作當中。也就是說市場經濟的穩定發展與運行,離不開安全、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二)提供豐富的物質基礎
對于社會的發展來說,經濟建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社會保障需要有堅強的后盾支撐才能夠保障目標的順利達成。經濟發展水平帶給社保系統的影響與制約十分顯著。社保所用的經濟手段是由當地或是國家經濟水平所決定的。反過來說即社保發展的關鍵點在于經濟發展水平,其限制著社保的水平與規模。例如發達國家因為本身經濟實力強,所以社保系統十分強大。發展中國家因為不具備扎實的經濟發展能力,故社保系統、網絡并不健全。國內不同地區的社保其發展結果也是不同的。發達地區有著很好的社保結構與水平,而貧困地區則存在社保系統不平衡、不合理的問題,制約了當地的社保系統完善。
二、基于國內實際情況打造社保系統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參照我國經濟發展情況可以得知,當前我國社保系統的建立具有非常大的潛力。結合發達國家社保制度的發展,這一分析得到了認證。事實上很多發達國家在建立社保制度之初并沒有足夠強大的經濟系統支持。比如美國社保系統為上世紀30年代開始,彼時美國正處于經濟危機時期。美國利用社保系統為美國經濟的健康發展、持續性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幫助。英國同樣如此,英國福利社會是在上世紀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建立的。正因英國的社保制度適時建立,英國才會在二戰后得以迅速恢復與發展。很多人認為日本在二戰后能夠迅速崛起與自身的教育系統沒有得到破壞,與美國的幫助有直接關系。但我們也不能忽視的是,日本在二戰結束后第一時間建立了福利制度、社保體系,正因如此日本才能夠在當時迅速恢復,走出戰爭的陰影。社保制度除了受經濟水平限制以外,同時也受文化傳統、政治、社會等要素的影響。社保制度的建立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言意義非常突出,并不會成為經濟發展負擔。在完善與打造現代社保系統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對社會局勢、社會需求分析加以足夠關注。
參照當前國內社保制度的情況,我們需要加快對社保制度創新與改革的推進,配合我國經濟系統改革,拉動國內發展需求。在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充分展現與完善農村社保制度的實際性作用。比如寧夏省就從多個角度在2009年著手解決省內民生問題,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社保系統、醫療衛生系統與教育系統。
社保系統的運用能夠推動經濟建設。對于我國現階段的發展目標來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追趕發達國家水平,確保每一名國民都能夠在國家的快速發展、快速建設中享受經濟發展、國家建設的豐碩果實。實現這一目標的前提就是處理好國民經濟建設與市場經濟發展,當然還要健全社保體系社保制度。
參照工業國家經驗可以得知,雖然市場經濟能夠帶動國民經濟建設,實現社會快速發展,但不容忽視的是市場經濟本身的弊病與問題也是非常突出的。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改進市場經濟結構,打造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保制度、在社會發展、生產力提高的今天,社保系統需要覆蓋到我國全員,完善我國的社保體系,適應國民經濟建設要求,帶動經濟有序建設,確保社會能夠穩定發展。
三、社保監督系統與管理系統完善的思路
社保系統建設中需要予以監管系統足夠的關注。對此可以從這樣幾個角度出發,對其進行完善與處理。
(一)加強監管系統建設
地方需要主動設立各種代辦機構,并做好社保人員培訓與配備管理。除了要配備專職管理人員以外,也要聘用兼職人員。明確好各級機構的分工與責任,確保每一個人都能夠參與到工作當中。建立詳細管理系統與制度,確保所有人的社保問題能夠及時解決、就地解決,避免部門推諉問題的發生。
(二)加強基金監督
基金的管理與運營需要參照我國的實際條件、實際情況進行約束、規范。絕不允許直接投資、抵押、挪用、拆借問題的發生。管理單位需要建立詳細的管理制度與運營程序。運營管理中需要完備管理手續,保障管理程序足夠合法合理。做好基金提取、回收、存儲、支付、撥出、收繳制度的規范與約束。為保障基金監督有效性,縣級及以上區域需要設立專門的基金監管部門,并配備專職出納與會計,以此保障社保制度、基金監管工作的順利推進。
(三)加強監督審核
對于資金使用、制度執行等做好一年一度審核工作,杜絕違規違紀、濫用資金等現象發生。如果情節比較嚴重追究其法律責任。立法中需要提高懲戒力度與監督力度,確保所有人都能夠按照規定工作。
需說明的是社保制度的建立與經濟發展必須保持相對應的關系。也就是二者應體現在同一水平線。假設社保出現過快發展,那么經濟建設就會承擔很沉重的負擔,其會影響與破壞經濟建設持續性。但如果社保系統落后于經濟發展,就會影響勞動力自由流動與社會資源合理分配,不利于社會穩定性,其對經濟發展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制約要素。社保與經濟建設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相互促進、相互作用。社保建設需要結合國情,保障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穩定建設。
四、結語
社會的發展實際上是由很多要素所決定的,社保與經濟發展之間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經濟能夠帶動社保系統的發展,但社保也會受到社保制度的制約。社保能夠制約與推進經濟建設。二者的辯證統一能夠對社會進步提供很大幫助。合理分配資源、分擔共同利益是非常關鍵的流程與任務。社保作為我國社會系統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結構,其作用十分突出。為了保障社保系統能夠發揮應有作用,就需要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制定政策。這樣社會發展才會足夠健康與穩定,這也是打造和諧、文明、民主社會的重要前提。(作者單位: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