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廣毅
現在,我們國家著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而改善農村居民的住房條件就是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工作之一,同時也是能夠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近些年,我們國家的農村經濟一直在迅速發展當中,在農民逐漸富裕起來的過程中,很多農民都會選擇建新房來改善自己的居住環境。但是因為農村地帶缺乏規范化管理,因此在農民住房建設的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土地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嚴重等,阻礙著國家的新農村建設目標達成。如何合理規劃農村居民住房建設布局,既能夠提高農村居民住房滿意度,又能夠有效實現國家的戰略計劃,是需要認真全面研究的問題。
一、新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民住房建設現狀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居民房屋建設逐漸成為熱點話題,同時也引發了很多和新農村建設戰略相悖的矛盾,比較突出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農村房屋閑置現象嚴重
在農村居民大力興建房屋的實際情況中,很多農民的宅基地不夠用,影響房屋修建。相反,不少農民的宅基地超標,造成閑置現象很嚴重,這就容易引發多種矛盾。究其原因,城鎮化的快速發展讓不少農民選擇離開家鄉,到城市中尋找掙錢的機會,而且有不少農村勞動人口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在城鎮中購買房屋安頓下來。不過,根據國家的相關規定,即使是轉移到城鎮生活的農村戶口公民仍然能夠保留在農村的宅基地。由于很多農民對住房政策不了解,不懂得將閑置房屋在農村內部進行流轉,而選擇在農村生活的居民也不能用閑置的宅基地建設房屋,宅基地不能夠被循環運用就會造成房屋閑置嚴重的結果。時間久了,必然會引發村民之間的矛盾,影響社會和諧發展,同時大面積的土地浪費也會造成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受阻。
(二)農村人居環境有待改善
在農民逐漸富裕的同時,修建新房屋成為很多農民的選擇,現在農民的蓋房熱情高漲,但是因為政府規劃建設工作在農村開展有些困難,再加上村干部對合理規劃的了解不夠深入,因此在農民建設新房屋時考慮問題不夠全面,導致基礎設施配置不齊全,人們的居住環境沒有保障。首先,不少農民建房抵制選擇比較隨意,甚至占用公共場地,或者在一些耕地中亂建房屋,而且高低參差不齊,破壞了農村房屋建設整體布局,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整潔。其次,農民在建設房屋時對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的設施沒有做合理規劃,而且不少農村在公共衛生管理的問題上沒有采取有效措施,導致農民對環境保護不重視,生活垃圾到處堆積,造成臟亂差的現象,讓人們的生活環境受到污染,不利于身體健康。
(三)新建房屋適居性差
目前,在我國不少農村當中農民新建的房屋通常都適居性差,很多人在建設房屋時過于追求面積大,或者是好看的外觀,從而忽略了房屋的適居性如何。沒有在保溫、隔熱等問題上做過多思考,在房屋建設時也沒有設計圖紙,一般憑借的都是工匠的個人經驗,或者是為了滿足戶主的攀比心理而選擇一些不節能環保的材料來讓房屋看起來更加氣派。綜合來看,這樣建設出來的房子不僅居住起來不方便,又浪費很多建筑資源,還給環境帶來了污染。比如在冬天要加強取暖,燃燒煤炭、秸稈等,加重霧霾污染。
(四)新建房屋削弱民族特色
我國民族眾多,民族特色體現在各個方面,其中房屋建筑特色比較引人注目,但是隨著城鎮化進程的發展,不少具代表性的房屋被重新修建,但是民族特色已經被削弱不少。農村是民族特色最為集中的地方,農房建筑就是良好的體現,相關部門和農戶應當對這些充滿民族韻味的建筑進行保護和傳承。但是現在很多地區農民對高檔住房的需求很大,新建大量的別墅型或者獨院式住房。也有不少地方干部為了節省宅基地和減少基礎設施配置而鼓勵農民修建這樣的排房,這樣建設出來的房屋不僅沒有濃厚的民族和鄉土特色,也讓農民在情感上削弱了與地域文化的情感。隨著農民住房建設的快速發展,不少承載著豐富傳統文化的建筑,比如吊腳樓、窯洞等特色建筑都在逐步消失,不利于民族特色保護和傳承。
(五)新建房屋安全隱患問題大
現在我們國家對農房建設的監管制度尚不健全,現有的建筑法律并不適用于農村的底層住宅,因此農村在新建房屋時依靠的是農民自控自律。由于在建材選擇、空間格局、質量監督等環節都沒有管理機制,所以隨著樓層建設的高度逐步增加,不僅會讓施工難度更大,也會給安全質量帶來很大的隱患。一方面,農民的質量意識不夠,而且不少建房工匠都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沒有技術證書,不完全具備建設房屋的資格。另一方面,施工者在建筑材料選擇上都是靠經驗進行,沒有經過仔細挑選來選擇符合國家技術標準的材料,建材質量難以保證。最后,在房屋建設完成后也沒有專門人員來檢查施工質量,房屋的適用性和安全性問題隱患很大。
二、新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民住房建設問題的對策
(一)健全農宅流轉制度
面對當下農村閑置住房嚴重的問題,政府部門應該盡快健全農宅流轉制度,并在農村地區進行大力宣傳。把永續使用權作為農村宅基地制度的核心內容,宅基地產權必須明確,同時要加強對宅基地市場的規范化管理,讓農宅流轉的渠道更加方便、高效。另外,還應該出臺一些便利政策,比如減免農宅流轉的稅費等,還可以加收閑置農宅的房產稅,通過這樣的政策能夠讓宅基地不足的農民有合理的宅基地,讓閑置房屋過多的農民加快辦理農宅流轉手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農村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
(二)多方籌集資金來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
針對現在農村的基礎設施不夠完善,以及居住環境難以得到保障的問題,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改善這一問題。籌集資金的渠道可以從財政支出、農民集資、社會捐助等方面進行,將籌集的資金用于修建道路、排水、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盡量把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與城市設施建設進行同步規劃與落實,加快農村基礎設施的建設進程。此外,農村的醫療設施、體育設施等也要盡快完成建設,滿足農村居民的看病需求和娛樂需求等。
(三)加強農民住房建設的管理與服務工作
政府應該把對農村建設住房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納入到有關部門的職能當中,做好對農民的房屋建設引導工作,讓他們知道應該從本地區的生產生活和經濟發展情況出發,在滿足適居性和環保性要求的前提下,來建設經濟適用的房屋,既可以有效保護農村的生態環境不受污染,又能夠促進國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目標實現。
(四)注重房屋的民族特色保護與傳承
具有民族特色的房屋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能讓帶有豐厚民族特色底蘊的建筑遭到破壞,因此在修建新房屋時,政府部門也要做好管理和監督工作,妥善處理民族特色房屋的修建問題,既要讓原有的特色建筑元素得以保留,又要加入現代生活元素來滿足農民改善居住房屋的需要。
(五)加強安全管理監督
因為很多農村地區的地勢較為復雜,而農民普遍缺乏科學選址的認知,因此就需要政府部門加強對安全管理的監督,對一些自然災害頻發的地區,應該帶領他們進行集體搬遷,或者設置對自然災害可以進行有效監測的儀器,并做好應急預案計劃。另外,政府應該加大對農村地區的住房質量宣傳工作,指導他們要選擇符合國家生產標準的建筑材料,并且建設房屋應該有設計圖紙,要找專業的施工隊伍,這樣能夠讓房屋的質量安全得到保障。
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完成國家對農村地區實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目標,針對現在農村房屋建設中出現的問題應該盡快采取合理措施,讓農民住房建設工作能夠順利完成,改善農民的居住條件,促進農村經濟的穩定快速發展。(作者單位:青島嶗山灣國際生態健康城開發建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