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聞
一、工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工業經濟存在的問題很難在短時期內得到有效化解,面臨形勢依然嚴峻,規上工業增加值負增長的態勢難以改變。當前濱州市工業經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
(一)工業結構不合理。濱州市工業對個別行業依賴較大,工業企業“見高峰、少群山”現象突出,大企業指標波動,對整體指標影響較大。有色金屬行業增加值占比高達38.6%。雖然3月份以來電解鋁價格較2月份環比小幅上漲(2.99%),但受采暖季限產15%的影響持續到4月上旬,同時直接造成了下游鋁深加工企業產值下滑。
(二)部分行業市場需求下降、產品價格回落。當前,部分行業市場需求呈較大下降趨勢,產品價格持續回落,企業效益增長有所放緩。國際原油價格雖近期小幅上漲,但自去年10月份以來仍呈下跌趨勢,短時間內不會有大的改觀,加之3月份以來,主導產品環氧丙烷和燒堿價格分別環比下跌3.83%、2.41%,石化行業將繼續承壓;受中美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影響,進入3月份以來,紡織企業訂單較去年同期減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一季度企業產值。
(三)規上企業戶數減少,部分企業開工不足。濱州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126戶,比上年凈減少135家,全市工業經濟的“盤子”明顯縮小。全市規上企業中,1-5月停產91家,減產450家,部分企業開工不足,且多數因環保督查整改、資金鏈斷裂等停產的企業,短時間內較難復工復產,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季度工業經濟增速。
(四)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盡管國家多次下調了存款準備金率,但在防范金融風險形勢下,金融機構信貸審批加嚴、要求提高,貸款審批時限延長,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資金緊張的狀況仍將十分突出,導致企業投資雖有回暖,但仍未達到預期。
二、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統籌謀劃,精準施策,加快工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一是實施精準招商、定向招商,圍繞產業鏈缺少環節、關鍵節點、面向國內外開展招才引智,加大與國內外科研機構進行實質性合作,推動主導產業規模持續壯大,提升全市產業發展能級。二是重視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企業強化創新意識,加快設立研發中心,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企業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能力。三是積極推進、重點發展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支持企業大力發展專業服務、增值服務等新業態。要建立起支持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化運行長效機制,更好地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激勵創新創業。
(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服務業發展。一是著力解決對服務業地位認識不足、對服務業發展重視不夠的問題。要拋棄那種“先工業后服務業”的發展思路,形成工業和服務業共同發展、互為支撐、互相促進的發展格局。要充分地認識到,服務業已經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是容納就業的最大載體,是惠及民生的必然要求,也是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要像重視工業那樣重視服務業,將發展服務業擺上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二是進一步提升主輔分離力度,促進服務業大企業遍地開花。濱州工業結構“高山林立”的特點,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造就了西王物流、京博化工研究院等一批發展態勢良好、經營管理規范的服務業企業。應該進一步深化大型企業集團主輔分離力度,鼓勵大型企業集團設立的研發、信息、物流等子公司提升專業化水平,依托強大的背景支持,積極走出去,做大做強,做出品牌,提升企業競爭力,提升服務社會的能力,實現服務業大企業遍地開花的局面。
(三)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一是完善企業創新政策支持體系。加大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財政補助等普惠性政策的宣傳落實力度,調動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積極性,引導大型骨干企業和科技型企業逐步建立研發準備金制度。二是聚焦“5+5”十強產業發展需求,深入實施產業集群科技創新工程,圍繞產業鏈布局完善創新鏈,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加強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加大高層次科技人才引進力度,不斷提升產業科技創新水平。三是進一步完善高新技術企業源頭培育機制,完善配套激勵政策措施,形成科技、財政、稅務等部門聯動工作體系,建立“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培育鏈條,不斷壯大全市科技型企業后備力量。
(作者單位:濱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