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
一、醫院財務分析內容
醫院在進行財務分析時,可以根據公立醫院的特點,建立適合自身行業特性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具體可以從預算執行情況、財政保障水平、醫療費用控制水平、經濟效益、償債能力、資產運營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收支結構、發展能力以及工作效率等方面開展分析。
加強對預算執行情況分析的利用,通過對預算的執行分析,可以掌握醫院整體經濟運營情況,對經濟活動進行監管,可以根據醫院的特性,重點從醫療收入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差異原因分析,同時考慮到國家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支出,還應對三公經費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財政保障水平可以反映醫院總收入中財政補助收入占比,醫療費用控制水平是公立醫院需要重點關注的財務指標,其中藥占比指標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對次均費用要進行監測比較。經濟效益指標可以反映醫院的整體經濟運行效率的高低。償債能力可以通過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指標來反應醫院的短期償債能力。收支結構可以反映醫院收入的結構來源,醫院應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優化醫院收支結構,減少藥品、耗材收入的結構占比,提高醫務性收入占比,總體資產運營能力和工作效率可以綜合反映出醫院的資源使用效率,通過各資產周轉率等資產運營能力指標,可以反映醫院資產的整體使用效率;病床利用率指標可以反映出醫療資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醫生診療人次指標能夠體現醫生的工作效率。
二、醫院財務分析方法
(一)比較分析法
醫院可以通過將本單位本期數據與上期數據進行對比,與同行業平均數據進行對比,來揭示差距,分析原因,找出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將實際完成數和預算數進行比較,反映預算完成情況,尋找差異原因,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問題,及時調整偏差,并為下年編制預算提供指導性建議。
(二)結構分析法
醫院財務分析中經常用到的結構分析有資產結構、收入結構、支出結構。資產結構分析可以幫助醫院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加速資金周轉、減少運營風險的作用。收入、支出結構分析可以選取占比較大的主要指標,如收入可以分為門診收入、住院收入、財政補助收入、科教收入、其他收入;支出可以按照人員經費、藥品費、衛生材料費、固定資產折舊費以及其他費用進行業務支出結構的分析,通過各主要指標占總體的比重進行結構分析,并通過同期結構對比來揭示發展變化。
(三)因素分析法
醫院財務分析中,主要是用連環替代法來對醫療收入的兩個影響因素進行替代,從而分析得出診療人次和次均費用的變化分別對醫療收入的影響程度。替換順序一般采用:基本因素在前,從屬因素在后;數量因素在前,質量因素在后;實物量指標在前,貨幣指標在后的方法。所以,在對醫療收入進行影響因素分析時,先替換診療人次,再替換次均費用,就可以得出這兩個指標的變化對收入增減變化的影響程度了。
三、財務分析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醫院管理者對財務分析不夠重視
首先,公立醫院作為事業單位,對財務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更多關心的是新醫療新技術的開展、科研投入成果的產出、政府管控政策的落實、社會責任的履行情況等。其次,醫院管理者多為醫學專業背景出身,缺乏財務專業知識,對各項財務分析指標看不懂,只能憑感覺來大致了解下醫院的經濟運行情況。而不會去具體關注影響收入增長的具體原因,再次,缺乏精細化管理。目前大部分公立醫院都存在嚴重的“重技術輕運營”、“重投入輕管理”現象。新設備投入使用后,缺乏對設備的使用運營能力和使用效率的關注。
(二)財務分析不夠全面和深入
醫院財務分析人員在問題深入研究方面還有待加強。財務分析大多還停留在羅列表格,看著數據說數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深入的原因分析階段。究其原因是因為財務分析人員缺乏對國家政策、院內經濟決策以及業務活動的全面了解,不能將業務活動和財務數據有機結合來發現問題,無法為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議。
(三)財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
管理會計對當前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財務人員全面了解醫院經濟運行規律,了解醫院所處的社會和經濟環境的變化趨勢,了解國家多項醫改政策,如此才能寫成有深度的分析報告,并提出切合實際的對策或建議。但目前財務人員的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