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冰
一、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基石,培育中國人獨特的文化價值觀和審美情趣
書法是漢“文字”的書寫藝術,是人們對以漢“文字”為審美對象的書寫藝術的稱謂,是將漢“文字”符號按照一定的法度表現出來,抒發作者情感的藝術;漢“文字”是象形文字,起源于紋理與形象,具有花紋、顏色與形象的內涵,文字又有記錄思想、交流信息的功能。因此,書法藝術是中華民族文化與藝術的基石,是傳遞文化與藝術的基本載體。
“文”的原意是指事物錯綜所造成的紋理或形象,如“燦若文錦”。“文”的本義是指花紋、紋理。字,是指文字。“文”,在先秦時期就有文字的意思。“字”,到了秦朝才有此意。分別講,“文”指獨體字;“字”指合體字。籠統地說,二者都泛指文字。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的符號系統,是文明社會產生的標志。古代把獨體字叫做“文”,把合體字叫做“字”,現在聯合起來叫做“文字”。從社會發展、歷史演變的角度看,文字,是文化的主要載體。以前的觀點是,人類的文字史分為三個階段: 形意文字、意音文字和拼音文字。而現在的觀點是,側重表意或側重表音是文字的不同發展方向。
二、書法藝術是國家形象的塑造者和國家文化發展戰略的承擔者
放眼全球,中國是文化資源大國,但是在當今世界上卻還稱不上是文化強國。中國文化在與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國家的交流和抗衡中常常處于弱勢地位,與中國日益強大的經濟政治實力不相匹配。而要實施文化發展戰略,壯大我國的文化軟實力,一是要提高文化傳播能力,實施文化“走出去”戰略。在當今的信息化社會中,先進的傳播手段和強大的傳播能力是一個國家文化理念和價值觀念廣為流傳的重要保障。文化實力強大的國家憑借文化資本優勢和文化傳播優勢大舉進入國際文化市場,輸出本國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對文化輸入國的文化體系和價值觀念產生巨大沖擊。中華文化走出去是新形勢下提升我國文化實力的戰略舉措,是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增強文化產業國際競爭力的現實需要,是擴大我國文化傳播范圍和國際影響力的重要體現。二是要促進“原產地”文化藝術的大發展大繁榮。沒有“原產地”文化藝術的極大豐富,就不可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就不可及由此而形成國家戰略發展和戰略競爭所需要的文化軟實力。書法藝術作為最具“原產地”特色的文化品種,作為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內容,必然成為文化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環節,理所應當走出國門,在國際文化競爭中展現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和實力,承擔起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提升中國文化實力、構建和諧世界的歷史使命。
三、強調書法藝術的文化戰略地位,是大力發展文化藝術產業的客觀需要
書法是時間老人為中國文化結構做出的頂層設計。中國書法盡管人人可為,但歷經幾千年之后,它已經升華為中國文化最高雅、最精致、最經典、最深奧的文化形式。它是最偉大、最杰出的藝術,它也是最普通、最世俗的文化工具。我們可以放棄它的工具性,但我們必須堅守它的藝術性,否則我們這一代必將成為歷史的不肖子孫和不可饒恕的文化罪人。書法藝術因為它所蘊含的實用性和商品性,成為藝術產業的一部分。書畫產業資源消耗低,無環境污染,是典型的低碳經濟。書畫產業吸納勞動能力強,它需要藝術家的創作或工匠的制作,人工裝裱,經營者流通,并可帶動美術培訓和畫材生產銷售等相關產業,書畫產業并且具有特殊的文化影響力,對人們陶冶情操、提高審美情趣、傳承書畫藝術、弘揚國粹文化、促進精神文明建設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書畫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在經濟文化生活與實用層面上,書法具有廣大的空間,例如: 產品包裝、建筑、器皿、服飾、商店牌匾、寺廟題額、民間楹聯、場所美化、廳堂匾聯、旅游題詞、家庭裝飾、文化活動等等,成為收藏投資、社會交際、裝飾居室的理想物品。為其他文化作品加上了書法獨有的符號,提升了產品的品牌效應,增加了附加值,增添了藝術性。
總之,書家應該有憂患意識,遏住自身的文化缺失,保持對情感的滋潤與涵養,并加強文化的熏陶與修養。同時,保護和發展藝術市場也是全社會的共同義務和責任。書畫市場是書畫家、經紀人、收藏家實現經濟價值的重要途徑,也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必然產物,它對于社會的文化發展與藝術普及也有裨益。雖然目前書畫市場還有很多令人困惑與不合理之處,但只要我們不斷提高全民的道德素質、藝術素質,加強藝術專業法律體系建構,就一定會在將來走出誤區,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作者單位:黑龍江財經學院)
2018年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
項目名稱:黑龍江省書法藝術產業發展路徑研究。
項目編號:18YSC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