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
一、可持續競爭力內涵
可持續競爭力主要是指在市場競爭過程中企業內部與外部資源之間的融合以及相互協作,如此能夠較其他產品或服務更為有效地獲得市場的青睞及認可,并讓企業本身獲取整體利潤以及自我發展。從客觀角度來看,企業可持續競爭力是以能夠預測到的將來為時間推移,這種可預測性也從側面反映了可持續發展的時間有限,該時期發展跨度是能夠被企業管理者所控制的。企業可持續競爭力具有一定特征:(一)可持續性。可持續性是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典型特征。依靠可持續競爭力,企業才能獲得充足的動力,才能產生持續性的利潤回報。(二)動態性。可持續競爭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企業需要不斷更新知識、技術、管理以及發展理念,才能讓可持續競爭力延續下去,使其得到進一步發展。(三)全面性。對于企業而言,單一性的優勢并不能構成可持續競爭力,可持續競爭力的形成需要通過各種資源互補協調才能實現。
二、中小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相關問題分析
目前來看,很多中小企業對可持續競爭力愈來愈關注,但中小企業在可持續競爭力發展過程中還是暴露了一定問題:(一)企業穩健增長基礎較差。目前很多行業進入了供給側調整期,雖然部分行業存在產能過剩,但能源以及原材料市場需求并未明顯縮減。中小企業在能源以及原材料方面依然要支出較多成本,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導致中小企業缺乏穩健增長基礎,會限制可持續競爭力發展。(二)企業發展阻力較大。部分中小企業依然面臨著較大的發展阻力。由于市場經濟環境愈來愈緊張,整體運營成本不斷上升,中小企業的利潤空間受到進一步打壓。再加上融資難度不斷提升以及稅負因素影響,導致債務風險日趨嚴重。如此一來,中小企業可持續競爭力將受到諸多限制。(三)產品差異性不足。很多中小企業在產品及服務方面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缺乏技術創新,無法滿足客戶多元化的需求,其可持續競爭力必然會受到限制。
三、提升中小企業可持續競爭力的有效策略
(一)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在中小企業積累以及發展可持續競爭力的過程中,技術創新能力至關重要。一方面,中小企業要不斷增強自主研發能力,開發核心技術。中小企業在自主研發方面要加大投入,并制定相應的機制,加強外部技術交流。一旦自主研發產品取得成功,其產品市場存活周期將不斷延長。如此一來,中小企業在積累以及發展可持續競爭力的早期便可實現產品壟斷,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通過研發還能夠增加產品附加值,實現產品升級,打造差異化產品,以此來獲得市場青睞。另一方面,中小企業要重視技術優化。利用核心技術優勢對相關技術進行改良,以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并形成產品優勢,不斷增強企業可持續競爭力。
(二)不斷提升市場開發能力
中小企業在積累以及發展可持續競爭力的過程中,應該先專注于某個領域,在此領域扎根,做大做強,把握市場主動權。在形成自身獨特競爭力的同時,也可避免與大型企業發生沖突,形成專屬市場范圍,借此不斷積累,為企業未來發展創造空間。在市場開發過程中,中小企業要抓住“空白小生位”。例如,在產品更新換代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時間滯后的情況,中小企業需要抓住此空白期獲得機遇。同時,中小企業要具備前衛的發展目光,重視自身創新能力以及學習能力積累,形成獨有的產權、技術以及市場競爭力,特別要重視專利保護,以專利為發展可持續競爭力的基礎。
(三)加強優勢產業發展
中小企業要摸清發展政策與發展方向,重視優勢產業發展。例如,在制藥行業,隨著新版醫保目錄&談判目錄、一致性評價和優先審評等政策的推進,未來國內整體用藥結構有望升級,高品質國產仿制藥和國產創新藥占比有望不斷提升。中小企業要扣住相關優勢產業,在引進先進技術、革新生產方法的同時,及時淘汰落后產能。通過實現自主創新,不斷提升生產效率以及經營效率,獲得更大的效益空間,不斷提升可持續競爭力。
四、結語
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可持續競爭力。企業本身要不斷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加強市場開發能力,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也要充分發揮引導作用,加強優勢產業發展,為中小企業提供政策扶持,讓中小企業能夠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充足動力。
(作者單位:海南通用康力制藥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