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 張海妮
摘 要:職業教育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在學習國外先進經驗的同時推動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在職業教育“走出去”的試點工作中,分析和探索中國高職院校建筑技術如何協同企業走出去,
關鍵詞:一帶一路;高職院校;建筑技術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積極主動服務國家“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學習國外先進職業教育經驗,探索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的發展模式,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2015年12月,教育部同意在有色金屬行業開展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在非洲贊比亞首次開展。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參與試點院校之一,主要承擔建筑技術“走出去”的教學工作,為我國職業教育“走出去”積累寶貴經驗。
一、項目的背景和意義
教育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繁榮富強的基石,人民幸福樂業的根本,中國職業院校教師走出國門傳授技能知識,積極促進兩國教育的相互交流,為兩國的民心相通搭建橋梁。高等職業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第三級教育層次的職業教育和技術教育,包含就業前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從業后的有關繼續教育。高等職業教育是為社會的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第一線培養實用技術型人才和管理類型人才的面向職業的教育。國內的高職院校與行業企業產教融合,要主動服務走出去企業的需求,協同企業走出去,為走出去企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能型人才,解決走出去企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廣東建設職業技術學院是廣東省唯一一所公辦建筑類高職院,是建筑業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主要基地和 “現代魯班”的搖籃。學院立足“建設行業”,探索并建構了特色鮮明的“依托行業,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發揮依托建筑行業企業的優勢,形成了“校企互動”的“四合作四共”模式(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和人才共育、過程共管、成果共享、責任共擔)。在贊比亞試點工作中開設了架子工、焊工等技能培訓工作,取得良好的培訓效果。建筑業是贊比亞經濟的主要支柱,目前贊比亞基礎設施建設市場十分廣闊,需要大量的住房供應,商業房地產和工業園區建設需要一大批建筑技能型人才。廣東省作為建筑大省,有競爭激烈的建筑市場和一批實力強勁、技術先進的建筑業企業,廣東建筑業迫切需要“走出去”開拓建筑市場。
二、項目的可行性分析
(一)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需要高職教育的“中國經驗”。我國高職院校在職業教育領域取得了較多具有中國特色的成果,例如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具備引領發展中國家職業教育的能力。中國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解決了高職教育國際化過程中輸入和輸出不平衡的問題。
(二)目前贊比亞的建筑市場廣闊,需要建設大量的商業房地產和工業園區等,建筑工程中需要一大批具有建筑技能的專業型人才來支撐。
(三)贊比亞的民眾受教育程度比較低,民眾只要稍有技能就能實現就業。很多民眾選擇邊就業邊學習考取文憑或證書,取得證書的待遇與沒有證書的待遇相差很大,民眾對接受教育積極性很高。
(四)在境外教學需要解決教學場地的問題,中國高職院校依托海外企業在境外開展教學,可以依托中國企業駐外園區內建設校園或技能培訓基地,面向中資企業內的本土員工開展技能培訓工作。
三、建筑技術“走出去”的實踐探索
“一帶一路”倡議為高職院校“走出去”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走出去”面臨多重的機遇和挑戰,中國教師跨出國門傳授技能促進了兩國民心相通,但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傳授技能知識,是每個中國教師要思考的問題。中國企業“走出去”迫切需要配套的人力資源,海外中資企業所使用的設備基本是國內生產運輸過去的,操作設備的員工需要熟悉設備。如果從國內調動大量熟悉設備的技術型員工到國外工作,對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過高。為了減少企業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成本,需要聘請大量配合其企業發展的本土員工,但在本土中缺少熟悉設備的技能型人才,這需要中國高職院校協同企業走出去,為企業培養熟悉中國設備、中國標準的本土技能型人才。
在高職院校“走出去”辦學的過程中,學校負責專業建設、教學方案整體設計、師資培養、教學儀器設備維護等方面。除了要具備基本的硬件設施外,更需要一批具有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掌握雙語教學能力的“雙師雙能雙語”型教師。中國高職院校的境外辦學是對所在國的民眾特別是中資企業員工提供職業技能培訓或學歷教育,為所在國培養一批技術過硬、認同中國文化的技術技能人才與企業管理人才隊伍。
在建筑架子工技能培訓“走出去”的同時,中國標準也同步走出去。在國際化標準的建設過程中,高職院校要努力實現質量標準統一、課程體系統一、運營模式統一,建立較為完善的管理體系。以建筑架子工為例,職業教育“走出去”前應該做好大量的準備工作,例如:1)教師需要考取建筑架子工職業資格證;2)在國內先提前準備好建筑腳手架搭設工具,并攜帶教具到海外教學場所;3)編寫建筑架子工中英文講義或教材;4)制定架子工教學計劃;5)制定初步的建筑架子工職業標準。
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應該根據企業的需求,決定于企業需要培養怎樣的技能型人才。在試點工作開設的技能培訓班中,考慮到學員是企業的一線員工,教學應采用“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教學過程需結合學員的生產過程來進行,將學習過程中的實習、實訓等環節都與生產息息相關,讓受訓學員更好地從事生產、提高學員的技術水平,從而實現教育業與產業的融合,協同育人。任課教師在制定教育內容時,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要充分與企業一線員工、企業技術人員、受訓學員進行交流探討,制定適合學員的授課內容和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企業的反饋意見,適度調整教學方案。在建筑架子工的教學中,教師以滿足學員對架子工知識的需求,應多次到企業開展調研,到一線車間了解腳手架的搭設情況,根據企業需求在培訓內容上以雙排落地式腳手架為主,授課形式為理論與實操相結合。教師在了解企業情況的基礎下,可以為企業制定崗位工作標準與工業設備操作準則,規范企業員工的工作流程,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效率。
四、高職院校建筑技術“走出去”模式的思考
職業教育校企協同走進非洲贊比亞,為探索與中國企業“走出去”相配套的職業教育發展模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提供了典型案例,為推廣職業教育“走出去”做好了鋪墊。職業教育“走出去”試點采取了由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多重聯動的方式,并按照“政府引導、行業協調、企業主建、院校主教的原則共商共建。職業教育協同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學校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境外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學校境外辦學專業要與企業相結合,根據輸出國的社會發展需要,以技能培訓為主,開展技能培訓班或學歷教育。例如在建筑技術走出去的過程中,應對當地的建筑行業、開設建筑類專業的職業院校進行深入調研,了解輸出國的建筑行業現狀和發展前景、使用的建筑標準、建筑專業開設情況等,使中國職業教育走出去能符合輸出國的社會發展需要,獲得輸出國廣大的好評。高職院校建筑技術走出去,不僅是中國建筑技術的走出去,也是中國建筑標準的走出去。在“走出去”之前,高職院校要不斷根據企業、學員、教師等多方面的反饋來調整教學,探索出適合輸出國的教學模式,并能將這個模式應用到其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
參考文獻
[1] 張慧波,祝蕾.“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院校"走出去"的實踐探索與思考——以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一帶一路"產教協同聯盟;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發展中國家職業教,2018.
[2] 趙鵬飛,曾仙樂,等.“一帶一路”背景下職業教育校企協同海外辦學模式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8).
[3] 宋凱.職業教育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J].中國教育報,2017,7.
[4] 王長明.中贊合作結碩果——“贊比亞中國經貿論壇”在中國有色集團隆重舉行[D].中國金屬通報,2013.
[5] 張健.為“一帶一路”提供最好的工匠[J]蘇州日報,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