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強調,要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和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高校精準扶貧和高校學生心理健康建設是國家政策在教育領域的重要體現。隨著高考人數增加,民辦高校學生數量也持續上升,高昂的學費和社會貧富差距日益增大,民辦高校貧困學生的心理問題突顯。本研究通過對安徽幾所民辦高校的問卷調查,了解民辦高校貧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出參考性意見。
關鍵詞:民辦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
教育部將堅決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策略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先扶智”思想,扎實推進教育扶貧,特別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在精準扶貧這個大背景下,關注貧困學生思想政治教育[1]和心理狀況是高校的重點工作,尤其要重點關注民辦高校貧困生的資助工作和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民辦高校大學生數量的增加,社會貧富差距的日益加大,貧困生數量明顯遞增,貧困生思想、心理問題不斷出現,關于民辦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顯得迫切而有價值。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文以安徽省幾所民辦高校學生為調查對象,涵蓋四個年級、不同專業,共發放問卷11750份,有效問卷11603份,有效率為98.75%。
(二)研究工具
此次調查采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用“心海導航大學生心理測試軟件”以班級為單位團體施測,用Excle2010對數據錄入和整理,采用SPSS19.0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人口學數據統計
在11603的有效樣本中,男生2259人,占比20.4%;女生8804人,占比79.6%。
本科6661人,占比60.2%;???402人,占比39.8%。文學類專業3839人,占比34.7%;管理學類專業2112人,占比19.1%;經濟類專業4611人,占比41.7%;藝術類專業501人,占比4.5%。大一學生3475人,占比31.4%;大二學生3515人,占比31.8%;大三學生2688人,占比24.3%;大四學生1385人,占比12.5%。貧困生3222人,占比29.1%;非貧困生7841人,占比70.9%。
本次問卷調查的貧困生是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金、學院獎學金、建檔立卡等資助的學生。
(二)心理健康狀況數據統計
1.總分數據統計
有效問卷的11603名學生中,總分高于160分的人數共1920人,占施測總數的16.55%。根據SCL-90量表評分標準,(1)160分≤S<200分之間,需引起關注;(2)200分≤S<250分,說明有明顯心理問題,需求助于心理咨詢;(3)S≥250分,說明有嚴重心理問題,需要做醫學上的詳細檢查。
總分超標的1920人中,文學類超標人數796人,管理學類超標人數362人,經濟類超標人數675 人,藝術類超標人數87人;大一學生203人,大二學生473人,大三學生601人,大四學生643人。
在3222名貧困生中,總分超標的有889人,占貧困生總數的27.6%。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的有1555人,占貧困生總數的48.3%。
2.因子分數據統計
SCL-90包括9個因子,每一個因子反映出個體某方面的癥狀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了解癥狀分布特點。
(1)軀體化,得分36分以上,表明個體在身體上有較明顯的不適感,并常伴有頭痛、肌肉酸痛等癥狀。總分超標的有43人,占比0.37%;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16.97,貧困生平均分17.06,非貧困生平均分16.98;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17.21,男性平均分16.07;文學類平均分17.43,管理類平均分17.05,經濟類平均分16.72,藝術類平均分17.36;大一學生平均分17.10,大二學生平均分17.42,大三學生平均分16.78,大四學生平均分16.60。
(2)強迫癥狀,得分30分以上,強迫癥狀較明顯??偡殖瑯说?52人,占比3.18%。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18.51,貧困生平均分18.78,非貧困生平均分18.48。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18.92,男性平均分17.79;文學類平均分19.05,管理類平均分18.59,經濟類平均分18.64,藝術類平均分18.82;大一學生平均分19.17,大二學生平均分18.86,大三學生平均分18.48,大四學生平均分18.34。
(3)人際關系敏感,得分27分以上,表明個體人際關系較為敏感,人際交往中自卑感較強,并伴有行為癥狀(如坐立不安,退縮等)??偡殖瑯说?22人,占比1.91%。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15.43,貧困生平均分15.74,非貧困生平均分15.38。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15.86,男性平均分14.90;文學類平均分16.02,管理類平均分15.61,經濟類平均分15.56,藝術類平均分15.68;大一學生平均分16.20,大二學生平均分15.87,大三學生平均分15.38,大四學生平均分15.15。
(4)抑郁,得分39分以上,表明個體的抑郁程度較強,生活缺乏足夠的興趣,缺乏運動活力,極端情況下,可能會有想死亡的思想和自殺的觀念。總分超標的165人,占比1.42%。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20.49,貧困生平均分20.75,非貧困生平均分20.45。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20.98,男性平均分19.16;文學類平均分21.23,管理類平均分20.59,經濟類平均分20.42,藝術類平均分20.75;大一學生平均分20.90,大二學生平均分21.06,大三學生平均分20.55,大四學生平均分20.02。
(5)焦慮,得分30分以上,表明個體較易焦慮,易表現出煩躁、不安靜和神經過敏,極端時可能導致驚恐發作。總分超標的131人,占比1.13%。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15.91,貧困生平均分16.15,非貧困生平均分15.86。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16.31,男性平均分15.12;文學類平均分16.41,管理類平均分16.14,經濟類平均分15.94,藝術類平均分16.23;大一學生平均分16.57,大二學生平均分16.30,大三學生平均分15.91,大四學生平均分15.42。
(6)敵對,得分18分以上,表明個體易表現出敵對的思想、情感和行為??偡殖瑯说?109人,占比0.94%。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8.95,貧困生平均分8.99,非貧困生平均分8.96。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9.02,男性平均分8.79;文學類平均分9.14,管理類平均分9.02,經濟類平均分8.85,藝術類平均分8.98;大一學生平均分9.10,大二學生平均分9.11,大三學生平均分8.87,大四學生平均分8.68。
(7)恐怖,得分21分以上,表明個體恐怖癥狀較為明顯,常表現出社交、廣場和人群恐懼。總分超標83人,占比0.72%。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10.2,貧困生平均分10.3,非貧困生平均分10.2。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10.40,男性平均分9.61;文學類平均分10.45,管理類平均分10.23,經濟類平均分10.20,藝術類平均分10.26;大一學生平均分10.55,大二學生平均分10.42,大三學生平均分10.12,大四學生平均分9.82。
(8)偏執,得分18分以上,表明個體的偏執癥狀明顯,較易猜疑和敵對??偡殖瑯朔值?0人,占比0.76%。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9.12,貧困生平均分9.14,非貧困生平均分9.14。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9.17,男性平均分8.90;文學類平均分9.33,管理類平均分9.06,經濟類平均分9.00,藝術類平均分9.26;大一學生平均分9.42,大二學生平均分9.21,大三學生平均分8.91,大四學生平均分8.80。
(9)精神病性,得分30分以上,表明個體的精神病性癥狀較為明顯。超標的106人,占比0.91%。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14.8,貧困生平均分15.01,非貧困生平均分14.76。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15.08,男性平均分14.53;文學類平均分15.29,管理類平均分14.92,經濟類平均分14.80,藝術類平均分15.05;大一學生平均分15.32,大二學生平均分15.13,大三學生平均分14.75,大四學生平均分14.55。
(10)其它項目 (睡眠、飲食等),此項總施測學生平均分10.77,貧困生平均分10.87,非貧困生平均分10.74。在貧困生中,女性平均分10.96,男性平均分10.26;文學類平均分11.04,管理類平均分10.87,經濟類平均分10.73,藝術類平均分10.86;大一學生平均分10.79,大二學生平均分11.06,大三學生平均分10.82,大四學生平均分10.67。
三、總結與分析
通過調查及數據分析可見,不同家庭經濟狀況的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存在顯著性差異,民辦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水平總體偏低。民辦高校要重視貧困生經濟脫貧和心理脫貧工作,筆者在如何做好民辦高校貧困生心理脫貧工作提出相應策略。
第一,學校層面,轉變教育模式,從單純的經濟援助,轉向經濟援助和心理援助并重[2]。在提供勤工助學崗位、設立獎助學金的同時,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關課程,也要成立心理咨詢中心或心理咨詢信箱等輔助設施,配備專業心理咨詢師做好日常咨詢工作。學生通過理論知識的系統學習和定期實踐活動,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增強自我教育和自我調適能力。
第二,班級層面,輔導員老師要做好班級學生心理檔案[3],針對性的開展心理疏導工作;要定期組織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觀看心理健康教育視頻、心理話劇展演、心理專題主題班會等,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灌輸給每一位同學。在活動和娛樂中要考慮學生心理需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深入挖掘活動的內在教育意義,讓學生在學習和活動中增強自我效能感,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心理素質。
第三,宿舍層面,教師黨員和學生黨員、學生干部聯系宿舍,定期和宿舍同學做思想交流、心理溝通,通過朋輩輔導,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動態,做好動態監控,防止學生心理問題加重、預防突發事件發生。
第四,家庭層面,家長要和學校加強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思想和心理動態,減輕學生經濟、學業和就業的壓力,適時關心學生成長,多給予鼓勵和肯定,做學生心理最堅強的后盾。
第五,個人層面,正確認識自我,學會自我調節。任何心理問題的產生都離不開外因和內因的相互作用,外因是產生的條件,內因是產生的根本[4]。學校、班級、家庭和宿舍的影響都要學生自我接納轉化成自身的力量才能起到作用,自我教育和自我調整才是貧困生緩解心理壓力的內因所在。正視家庭經濟條件,積極客觀看待各種問題,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與特長,學會自我減壓,調整心態,構建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和陽光心理。
參考文獻
[1] 劉貝貝,謝琰.“精準扶貧”背景下家庭貧困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德育研究,2017(6)47.
[2] 陳曉燕.民辦高校貧困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對策探討[J].中國醫藥導報,2009(23)129-130.
[3] 馬英,王坤.輔導員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2).
[4] 劉海鷹,趙媛媛.碩士研究生心理壓力調查報告[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103-108.
基金項目:2017年度安徽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精準扶貧背景下民辦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編號:SK2018B014)。
作者簡介:滿德慧(1985- ),女,安徽壽縣人,安徽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