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忠 姜淑香
摘 要:農村學生交往不良現狀的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來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自身因素。可以采取培訓家長,使其擁有較新的教育理念;通過開展各種活動,增強學生交往能力的提高等措施來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關鍵詞:農村學生;交往能力;不良現狀;策略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9)26-0054-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6.048
交往能力是一個人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學習生活中,我們每天都與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在與他人交往中,能否做到左右逢源就要看自己的交往能力了。當前很多農村學校學生的交往能力差,不知道如何交際。如何培養農村學生的交往能力,是每位教師的職責。
封閉型。在人際交往中,由于性格內向孤僻,這類學生不善于與他人交流,交往的圈子很小,只限于個別和自己關系較好的同學。不會主動同其他同學交朋友,也很少參與集體活動,把自己封閉起來。
鋒芒畢露型。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遇到事情比較敏感,容易激動,喜歡斤斤計較,以自我為中心。言語行為沖動魯莽,不計后果。
自私型。交往中忽略別人的感受,時時處處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不能主動去理解他人,也不會為別人著想。
退縮型。在交往中不善于與別人溝通,對新環境的應變能力較弱,不會積極投身其中,經常在心里打退堂鼓。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場所之一,家長的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孩子的交往能力。如果父母性格開朗,善于言談,待人熱情,喜歡幫助他人,孩子也會樂于跟別人交往。父母之間相親相愛,和睦相處,孩子也會聽話懂事,容易與別人相處。相反,如果夫妻之間經常吵架,或者離異,受影響的孩子往往性格怪異、暴躁,遇到敏感事件容易動怒。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也是影響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形成最久遠的人,不成功的家庭教育往往導致孩子交往能力低下。
(二)學校因素
學校是學生接受知識和發展各種能力的場所。在課堂中,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言語,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行為。班級中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經常受到教師的表揚,同學的夸獎,這些同學自信心足,人際交往能力較強;而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經常受教師的批評、同學的嘲笑,做事往往沒有自信,容易產生自卑感。久而久之,害怕與別人交往,成績也會越來越差。
(三)自身因素
交際主要依靠表達,而表達就要有積累。由于農村學生閱讀面較窄,積累缺乏。在與別人溝通時,不敢發表自己的意見,更不敢評論別人的發言。只有閱讀面廣了,才能有話可說,才能在與別人的交流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
(一)培訓家長,促進交往能力的提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談舉止是孩子效仿的對象。要利用家訪或者召開家長會的形式,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明白要以身作則,孝敬老人,維護和保持家庭的和睦團結;熱情對待他人,樂于助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對孩子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平時要給孩子傳授交往技巧,盡量讓他們獨自處理自己的事情,而不是替他們包辦。通過這一途徑,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二)開展活動,加速交往能力的提高
1.開展主題班會。班主任要充分發揮主題班會的作用,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比如:可以開展“如何與別人交往”“交往從尊重對方開始”等主題班會,借助多媒體技術手段,將資料制成多媒體課件或視頻,在班會課上播放;或通過講述一些典型的有關交往的成功故事,讓學生受到熏陶,從而激發他們的交往興趣,為他們創設和諧、美好的交往氛圍,消除學生的交往心理障礙,提高交往能力。
2.開展“閱讀名著,走近經典”讀書交流活動。一方面鼓勵學生多閱讀名著,豐富積累,另一方面通過匯報交流,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了讓每一位學生真正參與進去,鼓勵學生將名著片段改編成情景劇進行表演。這一過程人人參與,且須經過合作才能完成。這樣既能達到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又能增強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3.舉辦“校園藝術節”活動和“學校運動會”。藝術節活動內容較為廣泛,可以設書畫展覽、手工制作、文藝表演等。運動會活動項目盡量多選取集體活動,比如拔河比賽、接力賽,球類比賽等。這些活動一方面可以增強班級凝聚力,另一方面能使學生通過合作,提高他們的交往能力。
綜上所述,學生交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的一生。教育者應該設身處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抓住一切時機,傳授交往技巧,增強學生的交往意識,努力提高學生的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康鳳玲.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J].甘肅教育,2017(23).
[2]劉紅梅.培養學生交往能力的方法與途徑[J].甘肅教育,2017(5).
[3]王春莉.淺談農村小學生交往能力的培養[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3(11).
[責任編輯 張宏麗]
作者簡介:謝文忠(1976.10— ),男,漢族,甘肅古浪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
通訊作者:姜淑香(1978.8— ),女,漢族,甘肅古浪人,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班主任工作。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武威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 WW[2018]GH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