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勤
摘要:“活動單導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學方式,它深切貼合現今階段的英語課程教學目標,可以深化學生的課堂主體意識,讓一切教學課程活動的開展圍繞學生發(fā)展而進行,保證其高效的課程學習效果與體驗,并注重其綜合語言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運用“活動單導學模式”為學生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注重學生對于課程內容與知識的自主吸收,以強化其學習效率與質量。
關鍵詞:初中英語;活動單導學模式;活動設計;策略探究
“活動單導學模式”要求教師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狀態(tài),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為學生構建極具互動性的學習平臺,讓其能夠在較為愉悅的學習氛圍下與其他同學展開充分的協(xié)作與交流,并在教師所設置的活動任務下進行問題的共同解決。教師所要做的則是為學生設計出較為完善的活動單內容,以課程教學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為大范疇,進行目標的分解,并將其轉化為一個個的活動形式滲透于教學過程中,并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指導。以此方式既能提升教師本身的教學質量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教與學的雙贏狀態(tài)。
1 全面剖析單元課程教學內容,預先進行完善性活動單導學方案設計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應用“活動單導學模式”展開教學探究,教師需要明確其中的關鍵教育因素與重點教育思想,以此作為思想依據進行活動單導學的內容設計。“活動單導學模式”主要強調“活動”與“導學”這兩項概念,同時表明了教師在此模式的開展中應兼顧活動的設計與教學的指導,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這也是此項教學模式的關鍵所在。據此,教師需分析課程教學內容所突出的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與情感目標,然后將這些綜合性目標進行細小的分解,以任務性活動的形式進行課堂展現,并組織學生以合作交流的方式展開主動性探究。
以八年級《Natural disaster》這單元教學為例,考量本單元內容,教師便可分析出知識目標為一些有關earthquake、flood water、traffic accident、snow storm等災害性環(huán)境問題方面的語言知識點,涉及到了相關詞匯、短語結構與表達句式等語言因素。而能力目標在于讓學生能夠靈活應用這些語言知識進行高效輸出,使口語或書面表達的方式得以應用。最后情感目要學生能通過文本分析了解地球災害性問題現狀,以提升環(huán)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強化學科情感。這些綜合性內容便是本節(jié)課的多元教學目標體現,教師明確后便可將其分之為細小的教學任務,讓學生以活動體驗的形式展開自主探究。至此,教師設計活動單導學教學內容的思想已經基本明確,宏觀角度來講,教師主要可以從文本分析、口語表達與書面寫作等不同側重點展開相應的活動,并為學生制作完善性活動單導學的方案。
2 為學生構建高效互動交流平臺,加強其對多元活動的自主探究與體驗
在前期過程,教師對《Natural disaster》這單元內容進行了完善性活動單導學方案的設計,分析了應展開哪些相應的探究活動來加強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尋。接下來,教師可為學生構建互動學習平臺,讓其在課堂各個時期能夠通過活動的體驗進行知識的內化,提升掌握效率。首先是對于本單元文本內容的分析,以教材Reading模塊的“The Taiwan earthquake”語篇為例,教師為學生分解出的活動任務為文本探究,目的在于實現本單元情感目標,讓其準確認知災害性環(huán)境問題。同時,教師還應注重“活動單導學模式”中“導”這一關鍵因素,作為學生活動過程的引導者對學生思維進行啟迪,讓整個活動單任務成為學生的導學案,而不再是教師主動把握的教案。
據此,針對語篇內容的探究,教師可設問:“What happened when the earthquake happened? And what were the different performances of people??”與“How did the author deal with earthquakes?” 等內容,以問題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展開探究,學生可以自結成學習小組在各自探究這些問題后分享于小組內部,并展開討論交流。以此從各方意見中獲取對文本內容的深入認知,了解地震對于人們的影響以及危害。其次便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目標與能力目標的解讀,教師可讓學生以書面表達的方式展開活動任務探究。其過程要求學生初步閱讀文本,并以主題寫作的方式對本單元所涉及災害性環(huán)境話題的多元因素在組內綜合性的探討。具體來講,教師可設立話題“Talking about natural disasters on earth”讓學生進行文章創(chuàng)作,并指導學生從Current situation, main causes, impact on society and peoples life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disasters等層面展開多角度的探討,積極從文本內容中汲取相關信息,并運用本單元重點語言知識加以應用,完成文章寫作。以這樣的輸出性方式能夠深切貼合本單元知識與能力目標,強化學生學習成效。
3 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趨勢,有側重性地設計活動單導學的教學內容
上述內容中主要講述了教師如何為學生進行活動單導學的教學內容設計,并指導其完成相關的互動探究活動。其次,在“活動單導學模式”下教師還應遵循因材施教理念,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趨勢,在活動單內容中積極設計不同側重點與不同能力要求的活動任務,以此加強對不同等級學生的針對性鍛煉,讓學困生、優(yōu)等生或中等生都能夠以自身實際能力為基準展開活動探究,收獲較為充分的學習成效。
據此,教師可為學生創(chuàng)設對話性探究活動,指導學生以口語表述的方式對單元各個模塊內容展開全面性的總結與概括,并提出問題對其思維學習思路進行引導。例如:“What disasters are included in this module?”、“What are the main causes and hazards(危害) of these disastrous problems?”以及“These disastrous problem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our lives. And what actions do you think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should take to prevent and solve them respectively?”等。這些問題的探究難度依次遞增,學困生可選取前兩項文本信息分析與概括的問題進行觀點的敘述,而對于后兩項有關單元內容延伸性的問題,可由中等生或優(yōu)等生進行解決。此外,在具體互動探究過程中,各級學生之間可互幫互助,彼此分享知識并探討思想認知,以此強化整組的學習效果。
4 總結
總的來說,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開展“活動單導學模式”,教師應結合單元課程內容進行綜合性目標的全面分析,并將其分解成不同的任務活動指導學生展開探究,在滿足單元教學多元目標的情況下保證其高效課程學習效果與體驗。
參考文獻:
[1] 李銀林.以活動單導學開啟初中英語自主學習的直通車[J].名師在線,2018.
[2] 方莉.對“活動單導學”的認識[J].課程教育研究,2017.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