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靜



摘要: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本文以山東省為例,基于1978-2018年山東省物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數據,建立VAR模型,實證分析物流業對新動能發展的影響效果。結果發現,山東省物流業與高新技術產業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但物流業的短期波動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短期變化影響程度不明顯。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多種途徑來促進物流業培育新動能。研究結果不僅能為山東省助推新動能提供可具操作性的對策建議,對其他省市物流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and new drivers, this paper takes Shan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and establishes the VAR model based on the relevant data of logistics and high-tech industr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from 1978 to 2018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effect of logistics 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iv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Shandong province, but the short-term fluctuation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short-term chang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Based on it, this paper proposes a variety of ways to promote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o cultivate new drivers.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not only provide opera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Shandong province to boost the new drivers, but also hav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other provinces and cities.
關鍵詞:物流業;新動能;VAR模型;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
Key words: logistics;new drivers;VAR model;Shandong province;conversion of old and new drivers
0? 引言
當前,我國已步入工業化后期,傳統工業依靠土地、勞動力、環境等資源要素的發展模式在科技化時代已失去競爭優勢。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產業不斷崛起,日益改變著競爭市場結構,新舊動能轉換工程應運而生。從現階段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上看,新舊動能轉換指的是培育新動能、改造舊動能,本質上應該是推動以產業經濟為主導的工業時代,向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信息時代轉變。作為第一個實施新舊動能轉換的省份,山東省備受關注。山東是中國縮版,在經濟發展上具有典型特征。此外,山東也是工業大省,傳統產業占工業的比重約70%,重化工業占傳統產業的比重約70%[1]。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進和經濟發展新常態的演變,山東要實現新發展必然要轉換動力,新舊動能轉換刻不容緩。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市場開放度的提高和商品流通的加劇,物流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物流業涉及范圍廣,具有跨部門、跨區域、滲透性強等特征,是一種復合型的服務類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業對發展區域經濟、承接產業轉移和優化產業結構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如何通過有效地發展物流業來培育新動能,以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又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
1? 文獻綜述
新舊動能轉換自2015年被提出后便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眾多專家學者對此進行了相關研究。中國物流學會會長何黎明(2016)指出,可以通過提高物流運行質量和效益的方式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動能,以此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的實施[2]。王小廣(2018)從金融創新角度出發,認為金融仍是新動能成長的制約因素,因此必須著力打破金融約束,加快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進程[3]。董燕(2018)通過對交通運輸的多層次定性分析,認為交通運輸對新舊動能轉換起著重要支撐作用,并從通道引領型、港口導向型、樞紐導向型等方面提出了交通導向型經濟,以助力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實施[4]。陳靜、岳海鷗、葉權慧(2018)結合相關理論基礎,從四個不同方面定性分析了科技創新對新舊動能轉換的引領、激發、升級和支撐作用[5]。彭韜(2018)以移動互聯網對新舊動能轉換的作用機制為研究重點,認為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程可以通過壯大移動互聯網產業、健全互聯網平臺、推動企業創新等途徑來實現[6]。榮剛、房林林(2018)依托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背景,提出了PPP模式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三種實現路徑,并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7]。
從現有文獻來看,學者們從不同角度探討了影響新舊動能轉換的制約因素,目前已形成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但較少有學者涉及物流業,物流業與新舊動能轉換間存在何種關系,并且如何通過有效地發展物流業來培育新動能、改造舊動能,這都需要進一步的研究。此外,較多學者采用定性分析法,主觀判斷性強,缺少定量模型來支撐研究結果。基于現有研究的不足,本文以山東省為例,以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研究新動能發展的對象,通過對1978-2018年山東省物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數據進行梳理,選取相應指標,建立VAR模型,實證分析物流業對新動能發展的影響效果,并在此基礎上結合物流業發展現狀,提出物流業促進新動能壯大的對策建議,進而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程。
2? 實證分析
2.1 指標選取
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具有代表性,本文收集了1978-2018年山東省物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相關數據,并在此基礎上選取了這兩個產業的發展指標,具體指標如下:①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服務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近年來,國家對高新技術產業的認定標準進行了調整,突出了企業、行業的研發投入,依賴自主創新技術的企業研發投入需達到銷售收入的6%以上才被稱為高新技術企業。基于此,本文選取了重要科技成果數量(KJ)作為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指標,高價值科研成果的產出量是衡量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②物流業指標。物流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其衡量指標可以從規模、結構、效益三方面進行考慮。本文選取了五個指標來衡量物流業發展水平,分別是:貨運量(X1)、貨物周轉量(X2)、鐵路通車里程(X3)、公路通車里程(X4)和郵路總長度(X5)。
2.2 數據來源與處理
實證研究必須依托于真實可靠的數據源,本文的研究數據來源于《山東統計年鑒》和《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因此數據具有真實性及可信性。此外,為了方便計算和有效壓縮變量的度量規模,同時不影響時間序列的實際意義,本文對高新技術產業和物流業的衡量指標分別取對數,記為:LnKJ,LnX1,LnX2,LnX3,LnX4,LnX5。
2.3 單位根檢驗
在對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前,本文先通過Eviews軟件繪制出原序列變化的走勢圖。從圖1中可以直觀地看出這幾個變量在1978-2018年間呈現出一種非平穩特性。
時間序列數據往往具有共同的時間趨勢,直接利用時間序列數據建模可能會出現偽回歸現象,因此需要先檢驗數據的平穩性,即進行單位根檢驗。本文采用了單位根檢驗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方法:ADF檢驗。原序列及一階差分后的檢驗結果如表1、表2所示。
2.4 協整檢驗
Engle和Granger認為兩個或兩個以上非平穩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可能是平穩的。這種線性組合可以反映變量之間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假定一些經濟指標和某經濟系統聯系在一起,那么從長遠看來這些變量應該具有均衡關系,這是建立和檢驗模型的基本出發點。在檢驗之前應該先確定VAR的結構,因此為了使后文的分析結果有效,本文對模型進行了穩定性檢驗。檢驗結果如圖2所示。
在協整方程中,系數為正表明自變量與因變量之間的發展趨勢相同,系數為負則表明兩者之間呈反向發展趨勢。
2.5 誤差修正模型
由于原序列不具有平穩性,某種沖擊的存在會導致短期內偏離長期均衡,呈現非均衡關系,但變量通過了協整檢驗,根據格蘭杰定理,一組具有協整關系的變量一定具有誤差修正的表達模型存在,這一模型可以揭示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同時也是動態模型的一種,誤差修正模型如下:
上述誤差修正模型中,各個解釋變量的差分項系數反映了各變量的短期波動對被解釋變量短期變化的影響程度,ecmt-1對應的值則是調整速度系數值,公式(2)表示當LnKJ偏離長期均衡時,誤差修正項將以0.112478的力度使其恢復長期均衡狀態。
3? 研究結論
從協整方程(1)中可以發現,貨物周轉量、鐵路通車里程和公路通車里程的系數值為正,表明這三個指標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相同,且公路通車里程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促進效果最明顯。此外,貨運量和郵路總長度的系數值為負,表明這兩個指標與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趨勢相反,即貨運量、郵路總長度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呈負相關關系。從誤差修正方程(2)中可以發現,在所建的誤差修正模型中,誤差修正項系數的絕對值不高,這表明變量的短期波動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短期變化影響程度不明顯。物流業五個變量的短期波動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程度從大到小依次為:貨物周轉量、郵路總長度、貨運量、公路通車里程和鐵路通車里程。
綜上,山東省物流業與高新技術產業之間存在著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且公路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力較大,但物流業的短期波動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短期變化影響程度不明顯。這說明物流業對高新技術產業的影響具有長期積累的效益,但積累速度較為緩慢。
4? 對策建議
在新舊動能轉換背景下,物流業要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必須牢牢把握“培養新動能,改造舊動能”的核心理念。本文立足于物流業的發展現狀,結合實證分析中物流業的五個選取指標和研究結果,就加快物流業助推新動能發展的觀點提出五條可行性的對策建議:
①加大貨物周轉量,提升貨運效率。貨運量指的是一定時期內,運輸部門實際送達的貨物噸數。貨物周轉量指的是一定時期內,運輸部門實際運送的貨物噸數和它的運輸距離乘積,這兩者均是衡量物流業發展的重要指標。由實證結果可知,貨物周轉量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且從短期來看,貨物周轉量的波動程度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影響程度較大。另一方面,貨運量與高新技術產業之間存在著負相關關系。由此可見,當前社會貨運量與貨物周轉量尚未完全銜接,貨運效率不高,有較大提升空間。因此,加快物流業發展,助推新動能壯大,可以通過加大貨物周轉量,大力提升貨運效率的途徑得以實現。
②加快公鐵路現代化建設,完善運輸體系。實證結果表明,公路和鐵路的發展均對高新技術產業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這表明交通運輸在一定程度上能助推新動能轉換,進而加速新舊動能轉換進程。在高度發達的信息化時代,物流業可以通過加快公鐵路現代化建設,大力培育高速公路經濟、高鐵經濟,建成遍及城鄉、通達全國、連通世界的交通運輸網絡,有效釋放融合發展紅利來促進新舊動能轉換工程。
③推進郵路減量建設,合理分配投資額。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使人們更傾向于電子化的交流方式,郵政業務也隨之步入衰退期。此外,由實證結果可知,郵路總長度這一指標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負向影響效果,這不利于新舊動能轉換工程的有效實施。依托于信息化時代背景,物流業要促進新動能壯大,加快新舊動能轉換進程可以通過適量減少郵路建設得以保障。
④大力培育現代物流,推動產業融合。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和主導力量是產業,而物流業對產業集群起著重要的銜接性和支撐性作用。長期以來,物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土地、環境、勞動力等資源要素,重在建設基礎設施,現代化水平較低。物流業要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必須完善自身現代化建設,并著力推動物流業與制造業、農業、旅游業、商貿業、信息業等關聯產業深度融合。
⑤激發企業創新活力,提高科技水平。科技是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因素。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物流業必須結合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對經營模式和服務模式進行創新,建設信息化平臺,大力推廣無車承運人、甩掛運輸等新型物流發展模式,以物流創新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而促進新動能不斷壯大。
新舊動能轉換本質上是一場深刻的思想觀念、生產方式、管理模式、運行機制變革。物流業要助推新動能壯大,可以通過加大貨物周轉量,建設完善的現代化交通體系,合理減少郵路投資,培養現代物流業和提高物流企業創新能力等途徑得以實現。
參考文獻:
[1]朱曉靜.2017年山東省規模以上工業運行情況分析[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8(4):40-42.
[2]何黎明.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培育物流業發展新動能[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06):5-9.
[3]王小廣.提高金融創新和服務能力促進新舊動能轉換[J].農村金融研究,2018(04):7-10.
[4]董燕.交通運輸對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的作用[J].山東交通科技,2018(03):6-8,30.
[5]陳靜,岳海鷗,葉權慧.發揮科技創新驅動助力新舊動能轉換[J].科技和產業,2018,18(11):58-62.
[6]彭韜.移動互聯網促進新舊動能轉換的路徑分析[J].智庫時代,2018(28):76-77.
[7]榮剛,房林林.PPP模式助推新舊動能轉換的實踐與探索[J].山東社會科學,2018(10):162-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