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春 董平

【摘 要】為適應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需要,組建“生態化”職教聯盟具有較強現實意義。基于生態位理論,從生態位關系、生態位寬度、生態位重疊、生態位分離等方面剖析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位,構建激勵機制、責權機制、共享機制、溝通協調機制和評價機制的職教聯盟運行機制。從政府主導搭建平臺,完善合作機制;生態位移動,擴充生態位容量;生態位分離,實施錯位競爭;協同進化,保持生態系統動態平衡等方面保障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發展。
【關鍵詞】生態位;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
【中圖分類號】G71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794(2019)07-0080-05
【收稿日期】2018-11-09
【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教育生態學視域下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發展研究”,課題編號為DJA180325;廣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十三五”規劃2018年課題“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運行機制及發展策略研究”,課題編號為2018GZGJ201;廣州市教育科學規劃2018年度課題“粵港澳大灣區框架下廣州職業教育發展研究——基于教育生態學視角”,課題編號為201811727;廣州市創新團隊科研項目“廣州市戰略新興產業協同創新平臺研究” 課題編號為201831810
【作者簡介】周小春(1978—),女,湖南衡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基本理論;董平(1976—),男,湖南益陽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
2017年7月1日,粵港澳領導人共同簽署了《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1]粵港澳大灣區已經逐步從規劃變成現實。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技能型人才,培養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成為粵港澳職業教育的首要任務。粵港澳有著不同的政治制度,有著不同的職業教育模式和經驗,將粵港澳各自職業教育優勢資源結合起來,組建“生態化”的職教聯盟,符合《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關于“推動公辦職業學校資源整合和重組,走規模化、集團化、連鎖化辦學的路子”的要求,完善“政府主導、依靠企業、充分發揮行業作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辦與民辦共同發展”的格局,[2]對促進粵港澳經濟發展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位理論及職教聯盟生態位
(一)生態位理論
1910年,美國學者R.H.約翰遜首次在生態學論述中使用生態位一詞。1917年,J.格林內爾注意物種區系,側重從生物分布的角度解釋生態位概念,即空間生態位。1927年,C.埃爾頓提出功能生態位,認為生物群落的生態位是指它在生物環境中的地位,即它與食物和天敵的關系。[3]林曉(2003)認為每個生物物種在長期的生存競爭中都擁有一個最適合自身生存的時空位置及其與其他物種之間的功能關系,即生態位。[4]本文認為生態位不僅包括生物種群在生態系統中的空間位置及種群之間的功能關系,也包括種群內部各物種的位置關系和功能關系。
生態位理論認為生物單元都具有“態”和“勢”兩個方面的屬性,“態”是指生物單元(個體、種群或物種)的狀態,是過去生長發育、學習、社會經濟發展以及與環境相互作用積累的結果;“勢”是指生物單元(個體、種群或物種)對環境的現實影響力或支配力,如能量和物質變換的速率、生產力、生物增長率、經濟增長率、占據新生境的能力。[5]
(二)職教聯盟生態位
生態位理論研究主要揭示生態環境中的個體、種群以及群落生存和競爭的普遍基本發展規律,是生態學研究的有效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工具。[6]生態位理論同樣適用于職業教育系統的生存法則,職教聯盟也符合生態位理論。本文認為職教聯盟生態位是指在一定的時期和環境下,聯盟內各生物單元或種群占據聯盟內部資源空間的某個部分,或者是指聯盟內各生物單元或種群的空間位置和功能地位等。
二、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位分析
“一國兩制”背景下的粵港澳有著不同的文化,對職業教育也有不同的理念,在技能型人才培養方面有著不同的培養模式和實踐經驗。構建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系統不是種群的簡單疊加聚集擁有生態位,而是各種群有機聯系、相互制約,聯結在粵港澳大灣區這個整體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中,種群之間、種群與環境之間,形成類似自然生態系統的“食物鏈”、“食物網”,并進行著物質和能量的交換。基于生態位理論,本文認為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系統包括政府、行業協會、企業、職教學校與機構等種群。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系統模型,見下圖:
(一)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位關系
粵港澳大灣區內行業、企業需要大量符合大灣區發展需求,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職業教育也希望培養的人才能順利就業,能很好地融入到大灣區建設發展中,出于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共同目的,基于政府、職教學校與機構、行業、企業彼此互補的利益訴求,政府主導搭建平臺,職業學校與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共同參與的職教聯盟符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需要,能較好解決在粵港澳不同制度、不同經濟、社會文化環境下,粵港澳職業教育培養的學生滿足粵港澳行業、企業對技能型人才數量和質量的需求這一問題。
由于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中政府、職教學校與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種群有著不同的屬性,各種群之間、種內之間表現為多種形式的互相關系。
1.合作關系
政府、職教學校與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種群都獲益,彼此分離,能獨立存在。政府、職教學校與機構、行業協會、企業彼此合作,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同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種內之間,粵港澳的職教學校與機構種內之間互相合作,發揮各自優勢發展特色專業,培養特色人才,彼此分離且能獨立存在。粵港澳的企業、行業協會種內之間合作,集合各自優勢資源,共同參與人才培養,培養適合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彼此都獲益。粵港澳三地政府深化合作,建立有效的合作運行機制,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2.競爭關系
政府、職教學校與機構、行業協會、企業等種群有著各自的利益訴求,為了爭取同一資源,彼此相互競爭。如:人才培養需要投入,種群之間就資源投入多少存在競爭。種內之間,粵港澳的職教學校與機構種內之間為爭取行業和企業工作崗位、爭取企業實踐教學資源、爭取企業共同參與人才培養資源會存在競爭關系。優秀人才是稀缺資源,企業、行業協會為了爭取優秀人才產生競爭,職教學校與機構為了爭取優秀的教師資源、實踐資源存在競爭。“一國兩制”背景下的粵港澳三地政府之間也存在一定競爭關系。
(二)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位寬度
生態位寬度是指生態環境中,生物物種所能利用的各種資源的總和。當一個生物物種能夠實際利用多種生態資源,說明該物種的生態位較寬;反之則說明該物種生態位較窄。[7]
粵港澳大灣區有著不同的政治環境,不同的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也有差別,在國家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背景下,大灣區內行業、企業緊貼國家大灣區發展規劃,在產業轉型、技術創新等方面符合大灣區發展方向,能享受到國家在政策上給予的支持,獲取更多政策資源;在原材料供應、產品銷售、技術支持、創新支持等方面也能獲得更多資源。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技能型人才,行業、企業與職教學校和機構合作,根據市場需求培養滿足企業需求的人才。符合粵港澳大灣區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環境的職教聯盟有較寬的生態位,能利用較多生態資源。
(三)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位重疊
生態位重疊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生態位相似的物種生活于同一空間時分享或競爭共同資源的現象。[8]Hutchinson(1957)認為生態位重疊是兩個種群間發生競爭的前提條件,這種生態位重疊引起的競爭叫做資源利用性競爭。但實際上生態位重疊并不一定能導致競爭,除非共用資源供應不足。沿著一個維度生態位顯著或完全重疊的兩個種群,能夠通過沿另一維度的生態位分割而避免競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離不開高等教育,如: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等科研型大學為大灣區建設輸送高層次科研型人才,這類科研型大學在大灣區生態系統中有其生態位。職教聯盟為大灣區建設輸送的是技能型人才,是應用型人才,因此職教聯盟與科研型大學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中各自有生態位,不會出現生態位重疊。但目前有些本科大學轉型為應用型大學,如:廣東金融學院、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廣東財經大學等,其人才培養與職教聯盟的人才培養會出現重疊,學校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就業去向等出現重疊。同樣在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內也可能出現重疊,如:職業學校與機構在專業設置、人才就業等方向出現重疊,職教聯盟企業對技能型人才需求、培養也可能出現重疊。但職教聯盟生態位的重疊不一定都是排他性競爭,聯盟內企業與職教學校與機構通過政府、行業等協調,分析專業人才數量和質量需求后,聯盟內企業與職教學校與機構可以發揮各自優勢、優化專業設置、調整人才培養、擴大資源供給。
(四)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位分離
生態位分離是指同域的親緣物種為了減少對資源的競爭而形成的在選擇生態位上的某些差別的現象。[9]
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通過分析大灣區經濟發展趨勢、人才需求動向,及時調整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盡量與本科應用型大學出現生態位分離。如果與本科應用型大學專業相同,也可調整人才培養方向,面向不同的就業崗位產生生態位分離。聯盟內職教學校與機構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方向盡量分離,若相同,也需要企業能提供足夠崗位資源。
三、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運行機制
基于生態位理論,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運行機制是指政府、職業學校與機構、行業、企業等聯盟內部各要素之間,以及聯盟整體與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及其作用方式。“一國兩制”背景下的粵港澳在經濟、文化等方面有著較大差異,需要各聯盟要素之間有效溝通協調,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包括激勵機制、責權機制、共享機制、溝通協調機制和評價機制。
(一)激勵機制
粵港澳職教聯盟要制定聯盟章程,明確聯盟發展目標及愿景,激勵聯盟成員參與聯盟工作的積極性。粵港澳三地政府制定相關政策鼓勵行業協會、企業積極參與職業教育,積極參與技能型人才培養,對能提供一定崗位給學生進行企業教學、能成為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的企業給予表彰,并在稅收、企業征信等方面給予支持。粵港澳三地職教學校與機構要建立良好的溝通渠道,鼓勵三地職教教師互訪交流學習,發揮各地各職業學校與機構資源優勢,鼓勵教師去聯盟內其他學校教學。粵港澳建立資源共享的企業教學資源,鼓勵聯盟內職業教育學生去其他地方實習,鼓勵聯盟內企業提供條件招收聯盟內學生來此實習。粵港澳職教聯盟通過一系列活動,鼓勵聯盟內行業、企業交流合作,在人才培養、人才需求等方面資源共享。通過良好的激勵機制,使粵港澳職教聯盟各要素擁有自己的生態位,各要素保持良好的合作生態位關系。
(二)責權機制
職教聯盟主要有政府主導型、學校主導型、企業主導型和行業主導型幾種形式。“一國兩制”背景下的粵港澳大灣區,應建立政府主導型的職教聯盟,直接由政府促成,采用優勢互補的合作聯盟方式。由粵港澳三地政府部門代表、職業學校與機構、粵港澳大灣區內重點行業協會、企業代表組成聯盟理事會,負責聯盟總體規劃,聯盟總部設在廣州或深圳,在香港、澳門設分部。另外,聯盟內部可以設立分聯盟,主要由同類專業與對接的同類行業、企業組成。職教聯盟設置合理的組織架構,管理部門、執行部門明確自己的權力和責任,只有建立明確的責權機制,才能有效增強聯盟各要素的責任感,保障職教聯盟運行過程中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利益均沾。只有建立明確的責權機制,才能有效明晰聯盟種群和聯盟內種內間的功能生態位,使職教聯盟運作發展適應粵港澳生態環境,保障政府、產業協會、企業、職教學校與機構等種群的利益。
(三)共享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各要素有著各自的優勢資源,各要素之間有著資源互補性,建立有效的職教聯盟共享機制,能實現1+1>2,使聯盟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中擁有更有利的生態位。聯盟內優秀的教師、領軍人才、工匠大師等應能在聯盟各要素間便利開展工作,通過教學、科研等活動,共享師資資源。聯盟內行業、企業有學生開展企業教學、頂崗實習的豐富資源,有些企業能提供多個專業學生實習實訓的機會。有效的共享機制,能保證聯盟內職業學校與機構能共享這些實踐教學資源,有效開展實踐教學;企業也可以通過提供實踐教學崗位,提前為企業培養合適的人才。變換的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需要職教聯盟及時了解大灣區產業發展、人才質量和數量需求。因此,職教聯盟應實現有效的信息共享,根據大灣區生態環境變化,聯盟各要素合作進行教學模式改革,開發新課程,培養學生新技能,實現專業課程共建共享。
(四)溝通協調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需要有暢通的溝通協調機制,“一國兩制”背景下的三地政府需要溝通協調,在產業布局、行業發展、企業合作、職業教育發展等方面需要三地政府很好地溝通協同,為職教聯盟搭建良好平臺,創造較好的政治生態環境。聯盟內職業學校與機構通過溝通協同機制在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盡量避免出現生態重疊;職業學校和機構與行業、企業通過溝通機制在人才培養質量、數量方面保持協同,在實踐教學資源實現共享,彼此保持良好的合作生態關系。聯盟內行業、企業通過溝通協調機制增進合作,在人才培養方面提供更多更好的資源。
(五)評價機制
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應定期召開理事大會,通過聯盟評價機制,評價職教聯盟工作成效,制定工作計劃。職教聯盟建立評價機制,可以對聯盟內各構成要素合作運行實效性進行評價,對聯盟各要素擁有的生態位進行評價,也可以對職教聯盟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中的生態位進行評價,對職教聯盟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做出的貢獻進行評價。通過聯盟評價機制,可以分析各聯盟構成要素對聯盟做出的貢獻,可以分析職教聯盟內生態位關系及存在的問題,分析職教聯盟在大灣區生態位中發展空間和功能地位,由此可以調整職教聯盟構成要素,通過吸收引進、處罰調整等合理調整職教聯盟構成要素,使職教聯盟生態系統更合理科學,更有助于大灣區建設發展。
四、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發展策略
(一)政府主導搭建平臺,完善合作機制,使職教聯盟擁有有利生態位
為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需要,粵港澳三地政府溝通合作,搭建平臺,推動職教聯盟發展。三地政府應完善職教聯盟合作發展機制,鼓勵行業、企業參與職業教育。鼓勵職業學校與機構積極尋找行業、企業資源,組建職教聯盟;鼓勵粵港澳職業學校與機構相互交流、優勢互補,選擇具有差別優勢的職業學校與機構組建職教聯盟,構建錯位的競爭位態勢。粵港澳三地整合優質資源,推動教學資源共享,探索適合大灣區經濟發展的職業教育模式。聯盟內職業院校與機構加強教學合作,建立學分互認、學歷互認、資格互認的互認機制。聯盟內行業、企業加強與職業院校和機構科研合作,以項目為紐帶,提升聯盟科研能力,提升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的社會服務能力,讓職教聯盟擁有有利生態位。
(二)生態位分離,實施錯位競爭
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依據自身生態位特點以及所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狀況,選擇不同于其他教育聯盟或組織的生態位,與其形成生態位分離。職教聯盟明確自身定位、發展目標,培養大灣區技能型人才。即使在同一領域,職教聯盟也可根據自身優勢,服務領域內某些部分,與其他聯盟或組織生態位分離,形成錯位競爭。職教聯盟在選擇聯盟要素時,應分析聯盟要素的資源優勢,盡量聯盟要素間能形成優勢互補;若與其他聯盟要素間存在競爭,則要分析競爭的聯盟要素能不能形成合力,使職教聯盟在大灣區生態系統中擁有更有利的生態位。
(三)生態位移動,擴充生態位容量
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要隨時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變化,為降低生存競爭的需要,實施生態位移動策略。職教聯盟為了降低與其他教育聯盟或組織的競爭,應優化聯盟要素,尋求更廣闊的聯盟發展空間,使職教聯盟保持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環境的整體動態平衡。職教聯盟在生態位分離后,聯盟彼此間有一定未被利用的中間空白,職教聯盟可以適當進行生態位擴展和生態位轉移,也可以吸收引進其他生物單元開拓新的生態位,拓寬生態位寬度,填補生態位之間的資源空隙,盡可能擴充職教聯盟的生態位容量。聯盟內各構成要素可以定向改變聯盟種內生態位,依據自身優勢,發展聯盟沒有的產品或服務,如:職業學校與機構開發新的專業。
(四)協同進化,保持生態系統動態平衡
粵港澳生態環境在變化,職教聯盟和聯盟各構成要素要隨著生態環境協同進化。職教聯盟各構成要素要緊密合作、資源共享,充分發揮聯盟的整體優勢,協同進化發展。職教聯盟要緊隨大灣區發展,通過吸收引進新的行業、企業,通過開發新的課程,培養大灣區需要的新型技能型人才,促進聯盟各要素協同進化發展,使職教聯盟協同進化與大灣區生態環境保持動態平衡。
五、結束語
根據生態位理論,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以及聯盟內各要素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態系統中擁有各自生態位,通過生態位分離,錯位競爭,避免生態位重疊能構建有效的粵港澳大灣區職教聯盟生態系統。但“一國兩制”背景下的粵港澳有著特殊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生態環境,需要三地政府緊密溝通,完善制度,搭建平臺,保障職教聯盟有效運作,職教聯盟也需要通過生態位分離、生態位移動、生態系統協同進化等策略保持職教聯盟生態系統動態平衡。
【參考文獻】
[1]趙宏宇,陳俊莉.發揮廣州文化樞紐作用,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資源共享[J].探求,2018(5):29—33.
[2]朱靜.職業教育集團財務預算管理研究[J].職教通訊,2011(16):50—52.
[3]Y Li, XGC Sun. Niche Width and Niche Overlap: A Method Based on Type-2 Fuzzy Sets[J].Ecological Research, 2006,21(5):713—722.
[4]林曉.基于生態位理論的企業競爭戰略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3(3):58—61.
[5]劉志峰,于爾東.職業教育發展定位的生態位策略[J].教育與職業,2011(6):5—7.
[6][7]張曉梅,王妍妍.基于生態位理論的黑龍江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發展策略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9):113—117.
[8][9]王東宏.談生態位理論及其在企業中的拓展應用[J].商業時代,2011(4):77—78.
【Abstract】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it is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Based on the niche theo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ich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in t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from the aspects of niche relationship, niche width, niche overlap Hand niche separati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should be constructed, which includes incentive mechanism, responsibility and right mechanism, sharing mechanism, communication and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Niche movement expands niche capacity, Niche separation, implementation of dislocation competition and coevolution, maintaining the dynamic balance of the ecosystem and other aspects to protect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guangdong, Hong Kong and Macao greater bay area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
【Key words】niche; Guangdong-Hong Kong-Macao Greater Bay Area; vocational education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