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很多高校陸續開設大學生形體訓練課程,對于專業性強的學生來說,其為專業課,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其為公共選修課。本文主要從形態訓練課程對個人未來的影響出發,首先表述形體訓練課程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以昭示形體訓練課程的實際重要性,然后從形體訓練課目前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形體訓練課程中的思想教育不足的狀況,最后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以供高校教師參考。
關鍵詞:形體訓練課;思想教育
1 什么是形體訓練
形體是指一個人的外貌形態,作為人的物理形象,是一個人的精神內涵的外化,體現了一個人的氣質和內涵,代表一個人的人格和思想高度。在大學校園開設形體訓練課,可以加強對學生職業形象的塑造,身體不同部位的規范化訓練如頭、頸、四肢、軀干等,可以矯正不良姿態,還可以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對于一些需要形體訓練專業的學生來說,更是具有重要的意義,如舞蹈、服裝設計等專業的學生,需要接受更專業化、更嚴格化的形體訓練課程,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求,成為本行業的精英。
2 個人形象和形體對一個人未來的影響
個人的形體和形象是通過不斷的形體訓練打造出來的,形象不只指五官樣貌,還包括個人的外在氣質,氣質是一個人思想品質、文化素質、道德修養等的外化,人的舉手投足、面部表情等都是氣質的外化,都會給他人某種印象,或親近、或遠離。青春隨著歲月的流逝會越來越遙遠,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操控的,但是個人氣質卻不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消失,相反,會隨著個人修養的不斷提升而變得更加端莊高雅。
形體訓練不但可以提升個人的氣質,還可以糾正一些不良習慣導致的形體問題,改變原來不理想的身體狀態,如頭、頸、軀干、四肢等的訓練,可以提高肢體的協調度,使身體勻稱,增強關節的靈活性,甚至可以糾正一些先天畸形。
氣質對人性格和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對個體的活動會有普遍的影響,會影響一個人的工作效率。職業選擇上也要考慮氣質方面的因素,不同的氣質能勝任的工作也會有所差異,據蘇聯心理學家分析,俄國四位著名文學家就是四種氣質的典型代表:普希金屬于膽汁質類型,赫爾岑屬于多血質類型,克雷洛夫屬于黏液質類型,果戈理屬于抑郁質類型。
3 目前形體訓練課中的思想教育現狀
通過對一些高校的調查研究,很多高校沒有開設形體訓練課,有一部分高校開設的形體訓練課是以專業課的形式開設,主要針對空姐、文秘和護理專業性質,除了專業課的形式外,還有一種形式是體育課里的選修課,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會選擇,體育課里的形體訓練是通過運動美感來實現身體的協調性、柔韌度和耐力。
既然形體和氣質對個人的未來有一定的影響,那么如何通過思想政治的教育方式來提高形體訓練課的效率呢?我們經過幾年的教學,總結出了以下理論。
3.1 很多學生怕吃苦,動作不規范
形體訓練其實并不是表面的一些動作,要想訓練有成效,必須每個動作都規范,學生需要完成教師指定的動作,不可以偷懶、疏忽和隨性而為。形體訓練不是輕松的事情,現在的學生普遍樂于享受、吃不了苦,訓練過程中不認真的情況隨處可見,課上教師怎么教其都一個樣子,時間久了,不但他的訓練效果不好,甚至會影響其他學生。
3.2 學生的態度不端正,重視程度低
很多學生對形體訓練課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他們參加形體訓練的目的也各不相同,覺得形體課就是做簡單的動作,對個人未來發展有什么樣的作用也不完全明白,上課不夠積極,甚至有時間就上,沒時間就不上,沒有持續堅持的習慣,認為形體訓練課是可有可無的,完全不重視。
3.3 學生訓練前沒有統一的思想教育觀念
包括很多教師在內,很多人普遍認為形體訓練就是身體外部的訓練,并不認為形體實際上也涵蓋外在氣質、傳統文化禮儀方面的訓練和提高。那么,從形體訓練所要達到的真正效果上看,除了一些形體動作的教授外,形體教師也需要給學生上一些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禮儀方面的課程,以使學生達到內外兼修的最佳效果。
3.4 學校和教師也不夠重視
形體訓練這門課程實際上是非常年輕的,并且很多學校都是以公共選修的形式出現,形式多樣化,教學學時不固定,教學內容沒有統一性,學校設置形體訓練課程時沒有教材和教學大綱。教師的教學內容隨意,教學學時和教學內容都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4 如何進一步加強課堂中的思想教育
從以上的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形體訓練課程對一個大學畢業生走出校園,步入社會具有重要作用,那么如何提升高校的形體訓練課程教學質量呢?應以思想教育為先導,從從業教師的教學理念和學生的思想觀念入手,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首先讓他們認識形體訓練課程并非做簡單的動作和動作的重復,而是對中華傳統文化和傳統禮儀的融入和詮釋,目的是全面提升個人的氣質和素質。
4.1 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格
形體訓練是以人體科學理論體系為基礎的,通過各種形式的訓練,可以改變身體的原始狀況,增強人體的各項機能,進而達到塑型效果。在訓練過程中,學生需要有耐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從而改正不良習慣,彌補身體發育中的缺陷。學生在訓練中,需要把動作做到位,有時甚至需要克服很多困難才能逐漸改善生理缺陷。因此,在訓練前,授課教師首先要告知學生,要想達到預期效果,在訓練中必須克服常人無法克服的問題,才能收獲常人沒有的快樂。
4.2 鼓勵學生多閱讀相關書籍,如傳統文化、傳統禮儀、審美和藝術鑒賞等
如果說形體訓練屬于體力訓練,那么讀書就是腦力訓練。刻苦訓練后有美麗外形,還需要內在氣質的提升,鼓勵學生平時在課后多讀藝術鑒賞類讀物,提高自身審美能力,同時多讀傳統禮儀方面的書籍,提升自身的思想和藝術水平,讀書的同時可以提升自身的理論水平,達到內與外的良好結合。一邊讀書,一邊訓練,這樣訓練出來的學生,其個人氣質才會更佳。
4.3 教師需學好理論知識,學校需合理設置課程
因為形體訓練課程是一門新興學科,很少有高校將其作為專業課,更多的學校將其作為選修課,從理論依據到實際的課程安排都不夠完善。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授課教師在開課前需要對課程安排、學時規定及教學內容做全面的調整,制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不同學生的條件不一樣,在做整體調整時,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學生進行特殊對待,即因材施教,對于資質好的學生,可以加大訓練難度,對于資質差的學生,可以適當減小難度,訓練過程中以適宜為主,逐步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
5 結語
形體訓練課程是集體、音、美及舞蹈和禮儀于一體的綜合性課程,是一個審美教育過程,形體訓練課程在近幾年高校的素質教育中越來越受重視,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大學生走向社會、工作就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形體訓練中的思想教育屬于形體訓練課程中的內在教育,思想是行動的指南,學生在接受訓練前首先要得到思想的引導,在訓練中才能克服體力上的困難,不輕言放棄,這樣的毅力、品質會帶到未來的就業崗位上,最終成為我國的棟梁。
參考文獻:
[1] 魯江.論大學體育教學中形體訓練內容的構建與完善[J].經營管理者,2009(06):219.
[2] 楊瀏.高校體育中形體教學改革之芻議[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0(06):123+125.
[3] 王利鋒.高校開展形體訓練的意義與訓練方法[J].企業導報,2014(12).
[4] 王輝.高校學生形體訓練的重要性及鍛煉方法[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13(3).
作者簡介:王方明(1991—),男,吉林敦化人,表演專業,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