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建彩畫是中國建筑史和中國藝術史中一顆璀璨的明星。文章從古建彩畫的由來、演變等方面詳細分析了古建彩畫的定義,并分析了古建彩畫受我國道家思想、敬天思想及陰陽五行學說影響所產生的不同的精神內涵。
關鍵詞:古建彩畫;定義;內涵
中圖分類號:K878.6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0-0019-01
古建彩畫代表了中國儒家理論與中國人審美意識的緊密結合,形成了建筑裝飾形式與精神的結合統一,充分反映了東方建筑的特質,提升了中國建筑的格調,以傳統的象征、寓意等手法將東方文明的古老文化融入我們生活中來。
一、 古建彩畫的定義
作為重要研究對象之一的古建彩畫在一開始只是作為建筑的保護材料存在,由于中國古代多用木質材料來構建建筑,木材防潮、防蛀、防腐的性能至關重要,所以古時候人們想出了利用礦物顏料涂抹木材來保護木質結構的方法,以保證建筑的堅固性與耐用性,然后就逐漸發展成了一種獨特的實用美術或工藝美術——古建彩畫。它與建筑裝飾壁畫和雕塑共同構成了中國燦爛的建筑裝飾史,將儒家思想與審美意識結合,精神與功能相統一,大大提升了中國古建筑的層次,為傳播東方哲學觀念、精神畫出了絢爛的一筆。
中國的建筑史同樣是彩畫的歷史。雖然大多數古建彩畫已隨著歷史的磨礪而消失,但我們仍可從古籍中尋到舊時燦爛的彩畫文明。我們根據大部分明清時代的歷史遺跡殘留可以將彩畫分為官式和地方兩種,而從圖案也可分為和璽彩畫、旋子彩畫、蘇式彩畫、吉祥草彩畫、海墁彩畫等[1]。
彩畫作為中國固有的建筑文化,在歷史的洪流中熠熠生輝。它傳達著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的文化與精神,表達著不同的情感與寓意,體現了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積淀。
二、古建彩畫的精神內涵
中國思想中除去儒家文化、君子文化,還有著對中國影響深刻的道家文化。中國文化中的道家思想、敬天思想和陰陽五行說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許多思想的根基和土壤,在這樣的根基和土壤中誕生的中國古建筑文化自然也擁有著獨特的思想文化與魅力,不論是建筑的設計方案和布局,還是建筑的哪一個部分,都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涵[2]。
首先,研究古建彩畫不可或缺的便是研究道家的思想與理論。道家思想誕生于中國的鬼神理論,又以黃、老思想為根基成長為最具中華特色的思想理論。中國人畏鬼敬神,對道家思想頗為深信,所以一些吉祥的帶有好寓意的彩畫圖案便十分受人歡迎,古代匠人受到道教思想啟發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將道教中具有吉祥寓意的圖案做成彩畫紋飾繪于建筑之上,從而形成了彩畫。
其次,道家思想敬畏天,認為天是最為崇高的存在。中國道教認為人應遵循自然的規律,順應天道,認為萬事萬物都是由直線與圓構成,所以有了方椽在上、圓椽在下、順應天地的建筑構造,形成了一種具有吉祥寓意穩定的建筑模式,而建筑彩畫作為建筑的裝飾,常因建筑的外形而做出改變。
最后,陰陽五行學說興起于漢代,宋代《太極圖說》標志著陰陽五行已經成為系統性較強的哲學理論。不同于水墨畫,彩畫運用色彩進行描繪,受陰陽五行說的影響而不斷發展,彩畫中相當多的色彩應用源于陰陽五行,也包括紋路樣式。
如果說中國的歷史是如同車輪一般,那么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就如同車輪上的鉚釘,雖隨歷史跌宕起伏但卻貫徹始終,歷久彌新。在這漫長歷史軌跡之中,古建彩畫學習了儒家的綱常文化和等級制度,使建筑的等級越發明顯;也學習了道家的陰陽學說與敬天思想,利用明麗的五行色彩與吉祥的紋路圖式表現吉祥與教化世人的寓意,它作為一種獨特的語言向我們描繪了先人的智慧、思想、審美,表達了先人對后人的期許與愿景,是我們了解、學習古文化的一種重要手段和載體。
參考文獻:
[1]康雪楠,李沙.明清官式建筑彩畫價值評估[J].建筑與文化,2018(4):180-181.
[2]李光明.北京智化寺建筑文化內涵析議[J].古建園林技術,2013(4):53-57,45.
作者簡介:徐磊(1983—),男,河北唐山人,文博館員,本科,研究方向:文物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