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棟 孫曉雪
摘 要:在人類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當中,學校教育功能得以日益凸顯。但是也不能忽視教育的功利性會嚴重影響到人才培養的方向,如果過于強調知識傳播、技能掌握以及智商培養,就會導致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忽視。因此,文章作者提出需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進行不斷地強化,從而實現對素質教育理念的進一步普及與應用。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學生培養
中圖分類號:D64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0-0150-01
一、輔導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亟待解決的理論問題
1.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問題
從素質教育角度進行分析,可實現對學生培養目標的進一步明確。針對智育與德育進行不斷平衡就是其最終目標。具體地說,各科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等都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涵蓋范圍之內,同時還要進行貫通與應用。如在培養學生德育時,則主要從良好的社會品質著手,實現對學生適應性和認可度的進一步提升。相對來說,我們都不能進一步定義心理健康教育,同時對其角色以及作用也沒有做出明確的分析。如果在定位心理健康教育時將其作為培養學生健全心理的主要途徑,就會有不可避免的沖突存在于素質教育中,所以我們必須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有效確定[1]。
2.心理健康教育作用問題
現在教育最為典型的誤區就是混淆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內容。專業性較強、范圍涉及較為廣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明顯特征。從本質上來說,不同的主體與客體之間存在相當大的差異,但是德育本身所涉及的內容較為固定,二者在開展工作時會有很大的區別存在。需要注意的是,矯正心理問題與道德培養模式之間有諸多不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從精神層面著手,而道德培養主要從行為方面開展。
二、輔導員健全學生心理素質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
1.突出科學性規律,實現有效性應用
教師或教研部門可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閉合的整體獨立出來,并在此基礎上尋找特點與規律,這對心理素質教育研究有重要意義。從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來說,符合學校教育環境以及教育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科學性所必須滿足的要求,尤其是要充分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與學校教育體制,從實際出發,實現對教育工作開展途徑的不斷細化。教師或教研部門要利用合適的手段、工具以及方式,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不受到破壞,實現對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實效性的保障是有效性的本質,這與普通教育內容之間呈現出高度的一致性。可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預防問題幾個層面著手提升學生的開拓創新精神,也可在不斷影響學生的同時塑造其完善的人格。
2.構建專業化體系、展開規范化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教育體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獨立性是其明顯特征。結構體系的完整性和多樣性與素質教育功能的獨特性都是真實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獨立性的方面。規范化的教育目的可充分說明心理健康教育與終生教育之間并不存在伴隨關系,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教學體驗帶有一定的臨時性。學校需要將其劃分到正常的素質教育當中,從多個方面著手對其進行保障與規范[2]。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現,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與方向,這也是進一步滿足我國素質教育深層次需求的有效途徑,對新時期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有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借助學校這一平臺輻射每一個家庭,實現對學生心理問題的有效解決。教師必須在這一過程中明確自身的主導與橋梁作用,運用自身知識實現對心理問題的科學指導,促使心理健康教學整體水平得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陶紹興,朱芬華,計宏亮.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探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4(5):81-84.
[2]鄭洋.新媒體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路徑——以江蘇高校為例[J].淮陰工學院學報,2016(6):67-70.
基金項目:本文是“2018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2018030401102)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唐軍棟(1980—),男,河北唐山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