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早已步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在我國發揮著重要作用,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已經無法離開互聯網,互聯網也逐漸與各個行業相融合。基于此,文章先分析了“互聯網+”思維模式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分析了高校英語的教學現狀,分析了英語教學聯合“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英語教學的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思維模式;高校英語教學;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434;H319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12-0102-03
高校是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陣地,高校教學需要保證課堂和職業的連貫性,要重視學生的應用能力。高校英語教學通過結合“互聯網+”思維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切實增長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因此,研究在“互聯網+”思維下的英語教學路徑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一、“互聯網+”思維模式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思維模式是指在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互聯網思維開展活動,將互聯網融入教學設計中,讓教學活動充分顯示出互聯網高效、便捷的優勢,提高教學質量。“互聯網+”本身是一種經濟形勢,是將互聯網技術和行業的融合,為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1]。我國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技術水平不斷提高,在我國諸多領域中得到應用,給我國經濟發展和生產力發展帶來了巨大幫助。在教育領域中,互聯網思維模式不僅可以讓學生擴展英語思維,開闊視野,還能在學生完成英語學習任務的同時,加強英語知識和實踐應用的銜接。在高校英語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思維模式,推動了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在教學平臺的支持下,學生和教師可以擺脫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提高師生之間的溝通效率,從而輔助英語教學的開展。
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英語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有利于解決高校教學中存在的弊端。教師受到互聯網思維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主動結合最新資訊,讓英語知識得到實時更新,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在英語教學中,使用“互聯網+”思維教學模式,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教師從主導角色轉變為輔助引導角色,學生則從被動聽講轉變為主動學習。根據“互聯網+”思維模式展開教學,要求教師利用互聯網積極挖掘教資源,建設網絡平臺,和學生積極溝通,重點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高校教學中,使用“互聯網+”思維模式是網絡時代發展的要求,有助于推動教學改革。隨著時代快速發展,互聯網被廣泛應用在各個行業,遍布整個社會,為社會創造巨大的價值。在高校英語的教學中,利用“互聯網+”思維模式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間的距離,讓師生之間深入交流。這種教學模式更符合學生發展需要,有助于將校園和就業連接起來。同時讓教學時間得到延長,英語教學不再局限于英語課堂,學生只要有移動設備就能展開學習。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沒有精力逐個分析學生的掌握情況,借助互聯網技術,能幫助教師實時掌握學生情況,讓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計劃,從而推動教學改革。
二、高校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1.教學方式單一
大多數高校的英語教學方式十分單一,教學改革實踐水平低。在英語課堂上教師雖然會利用多媒體設備展開教學,但只是播放PPT、視頻等內容,在教學中發揮的效果并不好。教師仍然使用灌輸式課堂教學,多媒體起到的輔助作用較為薄弱[2]。長此以往,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完成教學任務,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興趣會持續衰減,教師教學方向得不到明確,使得教學工作無法推進,給英語教學造成不利影響。由于高校教師自身互聯網操作能力限制,且互聯網思維較為局限,教學方案欠缺合理性。在這種形勢下,教師課堂教學行為也會限制多媒體設備的使用,多媒體設備在教學中的優勢得不到發揮,導致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逐漸降低。
2.多媒體設備使用有效性低
在英語課堂上多媒體設備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更能夠將課堂和課外連接起來,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因此教師需要根據英語教材制作課件,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設備發揮傳統教學手段達不到的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但目前教師在課堂上開展教學活動,未能讓多媒體設備得到充分利用。
3.教學技能有限
面對目前嚴肅的應試教育壓力,教師為了完成教學目標,更加重視學生在考試中的成績,對英語學習習慣、英語應用能力以及文化認知水平等并不夠了解。高校英語教師都是畢業于英語專業院校,對網絡技術以及多媒體技術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導致教師的網絡技術能力有限,在教學過程中自然無法支持網絡化教學。很多教師雖然具備創新性教學的意識,但是由于自身技術能力有限,無法將教學想法落實到實踐上,使得英語教學水平受到限制。教師教學技能的限制,也影響到“互聯網+”思維模式發揮作用。
4.學生學習主動性低
在高校教育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十分關鍵,在主觀能動性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完成學習任務,能在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同時,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這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養十分關鍵。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課堂教學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則作為輔助引導的角色,幫助學生解答學習問題。我國大多數大學生從高中進入大學后,產生放松的心態,在英語學習上被動接受教師的灌輸,很少主動思考學習內容[3]。久而久之,學生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學習主動性一再降低,使得英語教學質量得不到提升。
三、英語教學聯合“互聯網+”思維模式的必要性
1.豐富教學內容
和中學階段的英語學習不同,大學英語更加重視英語的實踐應用,這也要求高校英語教學需要充分銜接專業領域。網絡海量資源將成為英語教學的數據庫,教師在備課階段,需要主動搜索網絡資源,在教學知識中插入相關網絡資源,使得課堂和課外得到銜接。豐富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開拓視野,在課堂上了解英語文化。
2.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目前高校的英語教育在不斷探索良好的教學方法,為了更有效達到教育目標,要積極嘗試“互聯網+”思維模式。只有落實“互聯網+”思維教學模式,才能讓課堂教學內容更加充實。在英語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多媒體技術,和學生專業聯系起來,著重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從而讓高校和就業得到銜接。學生在基礎英語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能掌握更多與專業相關的英語知識,為學生日后就業提供支持。
3.推動高校教育改革
在初高中階段,教師嚴格要求學生掌握詞匯、語法以及句式知識,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對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學教師并沒有中學教師嚴格,導致學生進入大學后態度松懈。在這樣的情況下,應用“互聯網+”思維教學模式,可以改善這類問題。在該模式下,教師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在網絡技術吸引下,互聯網設備的輔助下,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讓教育改革得到推動[4]。
四、基于“互聯網+”思維模式高校英語教學的路徑
1.深入挖掘網絡資源
在高校英語課堂上,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學資源,對網絡資源進行全面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英語知識點查找資源信息,根據資源信息改進教學方案,制訂教學計劃。高校英語教研組要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庫,給教學提供支持,并定期更新替換教學資源,保證教學資源的全面性和科學性。通過教學資源的全面整合,提高資源利用率,在制訂教學計劃時,獲得更全面的信息來源。例如,在航天科技內容的教學上,教師要挖掘網絡中航天相關的英文報道、電影、視頻片段、科普短視頻、紀錄片以及說明文等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應用這些資源,補充教學內容,讓課堂內容更加充實,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建構網絡教學平臺
在“互聯網+”思維教學模式下,教師不能僅依靠學校的教學平臺,還需要擴展網絡平臺,在社交軟件上開拓教學渠道。大學英語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嘗試使用微信作為教學平臺。教師建立自己的公眾號,并要求學生關注公眾號。在公眾號上上傳教學資源,發布微課課件,讓學生在公眾號上完成預習工作。使用微信作為教學平臺最大的優勢在于不需要電腦設備,學生只需要使用自己的手機就能完成學習。教師在公眾號后臺可以了解學生的查看情況,公眾號也將成為教師和學生溝通的渠道。教師也可以積極嘗試設置微信小程序,將課前預習、課后練習試題制作成小游戲,讓學生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學習英語知識。另外教師需要以班級為單位組建微信群,通過微信群和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學情現狀,這有助于教學計劃的制訂。另外,使用微信作為教學平臺,學生學習不再受到設備、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使用手機在任何場所完成學習,利用自己的碎片時間學習英語知識,提高了英語學習的有效性。
3.積極利用微課教學
教師在上課前根據課程知識點制作微課視頻,將課程重要知識點以及知識點邏輯關系融入視頻中。學生通過觀看視頻,可以預習英語知識點。使用微課展開英語教學時,微課課件的制作質量對英語教學起到決定性作用。教師制作微課課件時,要重點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形成英語思維模式。同時要注意保持微課課件的趣味性,利用有趣的視頻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讓學生可以積極參與英語互動。但是微課設計也不能過于花哨,喧賓奪主。教師要豐富課件內容,創建真實的情境。如在中西文化對比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吃西餐的短視頻,讓學生進行觀看,讓學生了解中西方用餐習慣的差異。通過視頻,學生可以了解到自己對西方文化存在很多誤解,如西方用餐干杯時不會使用cheers,而更多地使用bottoms up。通過簡短的視頻,學生產生了主動了解的興趣,學生會主動在網絡中搜索相關視頻,對文化差異形成更加客觀的了解。
4.構建翻轉課堂模式
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模式有助于增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互性,優化師生溝通交流,讓教學資源得到優化,讓學生提高學習興趣。翻轉課堂教學包括教學準備、課堂教學、分組討論以及課后總結四個環節。在這四個環節中,實現翻轉課堂的合作交流,可以讓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得到滿足,讓學生可以更好地進行英語學習。在課前準備階段,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制訂詳細的教學計劃,根據教學內容挖掘課堂使用的資源,綜合分析資源內容,和知識點相結合[5]。加入趣味性教學資源,讓趣味性英語話題成為吸引學生的突破口。教師要求學生使用教學平臺,借助微課課件完成預習工作,將自己難以掌握的知識標注出來。
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從教學目標出發,讓學生提出自己在預習過程中存在的疑點,將學生問題總結出來。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就難點問題重點講解,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在課堂討論階段,教師組織學生針對難點問題展開討論研究,在對學生分組時要注意平均分配學生,將學習能力強和學習能力弱的學生交叉分配。分組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引導學生嘗試使用故事扮演、情景模擬等方法展開學習,提高討論的有效性。在歸納總結階段,教師要重點強調重要知識點,尤其是容易模糊不清的內容,利用多媒體播放課件,使用回答問題的方式,帶領學生鞏固英語知識。
5.制訂個性化英語教學方案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制訂教學計劃是依照以往的工作經驗以及教學大綱來進行的,沒有從學生角度調整教學計劃。教師設定教學計劃時,默認全班學生的英語素質水平一致,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學計劃的實用性較差,并不能完全適合學生的情況。在這種教學計劃下,學生本身英語素質水平有著較大差異性,教師講解的知識點無法被全部吸收,教學效率自然受到影響。在“互聯網+”思維教學模式下,教師改變教學觀念,從學生角度展開教學方案的設計,讓教學計劃和學生更加匹配,從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師設計A、B、C、D四個等級的題目形成五種試卷,通過公眾號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回答。接著教師使用數據技術分析學生的成績,以科學技術手段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設計教學計劃,教學計劃需要分成三個層次。第一層教學任務針對學習基礎薄弱的學生,包括基礎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增加趣味性活動,培養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層次針對中等學生,增加加深型知識點,設置探究性問題,針對學生探究思維進行培養。第三層針對成績好的學生,教師需要增加更深層次的內容。
6.利用網絡建構新時期師生關系
在“互聯網+”思維教學模式下,教師使用社交軟件、互聯網技術展開教學,讓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的提升,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互聯網+”思維指導下,教師將教學的中心放在學生身上,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積極建設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下,教師的教學活動更容易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師通過社交軟件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真實想法,確定學生學習情況,并及時進行學習指導,從而達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教師使用微信群和學生進行溝通,向朋友一樣溝通交流,收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建議。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轉載一些有趣的英文文章、名人名言,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教師也可以使用微信群隨時隨地進行教學,強調英語重難點知識,加深學生的記憶。尤其是在大學四六級考試前后,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但是由于課程安排沒有辦法找到英語教師咨詢。這個時候學生就可以使用微信群完成詢問工作,從而解決心中的疑問。
綜上所述,在目前的高校英語教學中,仍然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多媒體設備使用有效性低、教學技能有限、學生學習主動性低的問題。高校英語教學聯合“互聯網+”思維模式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有助于銜接高校和就業,更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推動高校教育改革。高校基于互聯網思維展開英語教學需要教師深入挖掘網絡資源,建構網絡教學平臺,積極利用微課教學,構建翻轉課堂模式,制訂個性化英語教學方案,利用網絡建構新時期師生關系。
參考文獻:
[1]張勝楠.互聯網技術支持下的高校英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化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2).
[2]劉萍萍.“互聯網+”時代高校英語教學方式探討——評《英語教學論》[J].新聞愛好者,2019(1):113.
[3]溫平珍.互聯網時代翻轉課堂在英語口語教學中實踐課程教育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3.
[4]廖芬.淺析“互聯網+”思維模式下高校英語教學策略[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8(21):175-176.
[5]程婷立.“互聯網+”創新創業背景下高校英語專業課改革探索——以《基礎英語》課為例[J].瘋狂英語(理論版),2018(4):122-123.
作者簡介:張靚(1981—),女,浙江東陽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