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濤
時間是一條大河,奔流向前,而歷史盤點著兩岸的收成。你看,時間如此深情:千年的古琴仍在低吟,六百年的昆曲還在淺唱,元宵的燈火恍若大唐,青瓷依然是宋朝的顏色。這些活在我們身邊的歷史,在這個時代,被命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中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40項,國務院批準公布了137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其中,浙江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0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17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886項,精彩世界矚目。
2016年,“二十四節氣——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及其實踐”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這是中國人獨有的時間體系,包含中國人與自然相處的所有秘密。從立春到冬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順乎天時,以應四季,正是天人合一的樸素真理。本期雜志,以二十四節氣為軸,告訴你中國時間里的中國傳奇:那些被時間擦亮的傳統,在“清明前后,點瓜種豆”的歌謠里,在元宵中秋的團聚里,在亭臺樓閣的笙歌里,在巧奪天工的手藝里,在我們的一飯一蔬、一針一線里,生生不息。
古老的非遺,就這樣帶著千百年的記憶,與我們默默相守,這是中國獨有的風華,是這片土地延綿不絕的文化基因,是我們共同的精神家園。希望這期特刊中,那些關于非遺的消逝與堅守、艱辛與夢想、傳承與創新,點亮你對傳統文化的向往,對這些歷久彌新的文化遺產,從了解到理解,從好奇到參與,共同守護我們的精神家園,一起唱響時間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