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華 李若軍
摘 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大學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重視大學生誠信教育,文章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大學生誠信教育、大學生誠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和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三個面進行分析,為大學生誠信教育提供可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誠信;教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大學生誠信教育
(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內涵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二)大學生誠信教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我們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終代表廣大青年、贏得廣大青年、依靠廣大青年。大學生代表年輕有活力一族,是推動社會進步的棟梁之才。大學生誠信教育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重要方面。信用是一種現代社會無法或缺的個人無形資產。誠信的約束不僅來自外界,更來自我們的自律心態和自身的道德力量。
(1)誠信的含義。什么是誠信?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罢\”字首見于《尚書》?!墩撜Z》有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缎绿茣げ苋A傳》:“華雖出戎伍,而動必由禮,愛重士大夫,不以貴倨人,至廝豎必待以誠信,人以為難?!惫?《蘇聯紀行·六月三十日》:“一位大領袖倒不在乎每宴一次客,一定要來一套大演說的。誠信已孚,思想已移諸實踐,不說話比說話還要偉大。”
(2)大學生誠信的含義。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對大學生而言,誠信是大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行為中追求真理、信守承諾等含義。伴隨我國經濟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在發展工程中以次充好、背信棄義的事情時有發生,大學生不誠信現象時有發生,例如:考試作弊、就業違約、網貸等等。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與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關系
十九大報告提出了中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時代我國就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就要踐行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肩負著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大學生誠信教育是重要內容之一。
大學生誠信教育缺失的原因具體如下:
在當前這樣一個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社會轉型期,新舊思想的碰撞、價值觀念的沖突、多元文化的滲透都使道德觀念、人格發展尚不成熟的大學生對信仰感到茫然,大學生誠信狀況不容樂觀,抄襲作業、考試作弊、傳播虛假信息、就業不負責任毀約、言而無信的行為時有發生等等,研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方面。目前在校大學生基本是“90” 后,獨生子女占大部分,自我意識強烈,考慮問題從自我需要出發,在家里是掌上明珠,父母的心肝寶貝,面對困難時心理承受力較弱,責任意識不強。對誠信的認識不夠,往往注重眼前利益,不能顧及整體,忽視了誠信的重要性。當他們遇到違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等的不誠信現象時,不愿發聲,不敢發聲,表現出漠不關心的狀態,當自身利益和誠信發生沖突時,他們常常會選擇前者,而不是選擇誠信,這些都是誠信信念不強,對誠信認識不到位的具體表現。
(2)家庭方面。家庭是孩子成長的首要場所,在教育孩子方面及其重要,中國家長父母觀念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首要條件,導致大部分家長往往很注重孩子智育方面的培養,常常忽略德育的培養,部分家長驕縱溺愛孩子,過度溺愛孩子,對孩子百依百順,要什么給什么,凡事包辦代替,在子女的誠信教育方面缺乏正確引導,例如:當老實人吃虧,誠信人受苦等等一些錯誤觀念。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教育名言:“父親和母親們,你們在孩子身上延續自己!”由此可以看出家庭教育對誠信教育的重要性。
(3)社會方面。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人民物質文化生活得到了顯著提高,但社會存在一些不良現象,例如:不公平競爭、商品假冒偽劣、人際交往中出爾反爾、以權謀私、貪污腐敗、盜版書籍等等不良誠實想象。大學生生存在這種社會環境當中,必然會受社會失信現象的影響,同時社會對失信懲罰的力度不夠,沒有讓失信行為得到應有的懲罰,在某種程度上靠自覺。網絡的迅猛發展,不僅給人們帶來便捷,但網絡的不實信息、不負責任的留言等不誠信現象深深影響著正處于心身發育從不成熟向成熟的轉折時期的大學生。
(4)大學方面。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誠信教育是立德樹人重要的方面,但在大學中往往出現重文化知識的傳授,忽視品德方面的教育,認為品德教育是學生自我修為的過程,常常沒有誠信教育方面的課程、第二課堂等,即便有也是浮在面上,講講一些案例、簽訂考試誠信承諾書等等,背離了大學生的道德基礎和真實訴求,致使誠信教育水平不高。部分高校教師教學態度不嚴謹、不認真,上課效果不敢恭維,對學生誠信教育產生消極影響。
三、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措施
誠信是人類共同追求的一種美德。大學生誠信教育需要循序漸進的過程,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主要從社會、家庭、大學和個人四個方面著力,不斷提升大學生誠信素養。
(一)社會方面
一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引導廣大家庭和社會各方面主動配合學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圍和社會風氣鞏固學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會與學校攜手育人的強大合力;二是建立全社會誠信銀行,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守信者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更多的匯報,例如:信用貸款等等;三是通過廣播、電視、網絡、報刊等多種形式積極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人人守信,人人都是誠信的踐行者,讓失信者無處躲藏;四是建立誠信的法律法規,做到對不誠信現象有法可依。
(二)家庭方面
自古以來,人們就深知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家庭是兒童生命的搖籃,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個場所,即人生的第一個課堂;家長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每一個孩子成長成才都深受其家庭教育理念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響。家長不斷加強對子女的誠信教育,嚴格要求自己,凡事從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誠實言行給子女潛移默化的影響,同時積極引導子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品質形成。
(三)大學方面
一是建立一支師德師風過硬的教師隊伍,堅持師德為上,完善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健全教師任職資格準入制度,將師德表現作為教師考核、聘任和評價的首要內容,形成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積極落實立德樹人教育的根本任務;二是發揮第二、三課堂誠信教育作用,要從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從最基本的日常行為規范和道德要求抓起,在實踐中豐富對誠信的體驗,積累經驗,為誠信道德提升提供基礎,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三是將誠信教育納入課程體系;四是建立學生誠信檔案,將誠信考核納入畢業考核;五是積極發揮傳統文化在誠信教育方面的作用;六是積極營造大學良好的誠信教育氛圍。
(四)個人方面
一是提高對誠信的認知水平,認識到誠信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積極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強自我教育,努力提高自己誠信素養;二是不斷修為自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將誠信意識轉化為一種行動,做到誠實守信、言行一致、知錯就改、有責任心,養成誠信的好習慣,從根本上解決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問題。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的時代需要更多建設社會主義的擔當大任者,需要更多的誠信的擔當大任者,大學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重視大學生誠信教育,大學生應學會以德立身、誠信做事、誠信做人,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國的民族的偉大復興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 梁懷宇,楊恒山,任軍.以誠信考試推進高校立德樹人工作的實踐探索——以內蒙古民族大學為例[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7.
[2] 朱琴芳.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需要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誠信教育[D].華東師范大學,2009.
[3] 張能云.大學生考試誠信問題研究——基于對某高校調查問卷的分析[D].河北:河北師范大學,2013.
[4] 吳榮軍.德育生活化視角下的大學生誠信教育[J].江蘇高教,2015(3).
[5] 蘭慧君.大學生誠信缺失及教育對策研究[D].中北大學,2013.
項目基金:文章為大學生誠信教育體系建設研究2016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計劃(思想政治教育專題研究)的成果,項目編號:J16ZC87。
作者簡介:李振華(1963- ),男,山東濰坊人,副教授,大學,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李若軍(1978- ),男,山東梁山人,講師,大學,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