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性較差,學生參與積極性不高,“雙創小學期”可以在全過程培養的基礎上,在一段時間內集中開展創新創業主題教育活動,使學生認識深刻,體驗充足,彌補了零散教育的缺點,有較好的育人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小學期
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與提高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任務,在提高高等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動畢業生創業就業、服務國家現代化建設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指出,“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迫切需要,是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促進高校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的重要舉措。”教育部下發的《關于做好2019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也提出,“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把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高校必修課體系,促進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結合、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而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仍然存在重視不夠、理念滯后、脫離專業教育,脫離實踐、師資隊伍欠缺、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文章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雙創小學期”實踐為依托,探討高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途徑。
一、現狀
目前,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要集中在“第二課堂”,教育方式包括專家講座、科創訓練、經驗分享、技能培訓等形式,分散在大學生涯的各個時間點,穿插在各種校園文體活動中,有時還可能與“第一課堂”發生沖突。這種不成體系的教育方式雖然覆蓋了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但是受客觀環境(娛樂活動等)的影響以及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限制,導致學生對雙創教育體驗不足、認識不夠、印象不深、效果不佳。
二、目標
在大學全過程開展活動的基礎上,將雙創教育納入教學計劃,用一到兩周時間集中開展較為系統完備的創新創業教學與實踐,避開“第一課堂”的壓力以及其他文體活動的干擾,有助于加深大學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培養學生形成創新創業價值觀,達到較好的啟蒙指引效果。更好的貫徹分層培養理念,在創新創業的普惠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小學期逐漸發現具有科研、創業潛力的同學,為以后開展精英教育打基礎、選對人,避免浮于表面的普惠教育和急功近利的精英教育。
小學期中創新類活動旨在培養學生文獻檢索能力、信息提煉與加工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創新成果的表達能力等,增加學生對科研創新活動的關注度和參與度,引導學生產生科研興趣,正確認識科研工作,從而提高大學生科學研究水平,為將來升學深造打下基礎。
小學期中創新類活動旨在培養學生開拓創新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人際協調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傳授創業知識,增加學生創業體驗機會,同時兼顧應聘能力培養,包括簡歷指導、面試技巧等,拓展學生就業視野、有助于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
三、實施方法
(一)時間安排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雙創小學期”設置在第三學年,為期一周,經與教務部門溝通,納入學生的教學計劃,在“雙創小學期”開展時,暫停其他教學任務。
(二)課程體系
“雙創小學期”設置兩套課程,分別為科研創新類和創業求職類,兩套課程同時開展。
科研創新類課程包括:高級實驗培訓(實驗儀器、基礎操作、軟件工具、安全培訓等)、論文寫作課程、文獻檢索課程、升學(考研、保研)朋輩經驗分享、專家教授面對面、重點實驗室參觀等。
創業求職類課程包括:KAB 創業課程、市場營銷學、企業法律法規、創業心理學、設計思維培訓、簡歷制作指導、正裝與禮儀培訓、面試類型與應對技巧、企業參觀、沙盤演練、企業家專題報告等。
(三)授課模式
“雙創小學期”堅持育人為本,面向全體,分類施教。兩套課程實踐中每一門課程均設有“雙創學分”,學生根據自己職業規劃和時間安排自主選課,選擇一類課程為主修課程(學分不低于總學分的70%),另一類為輔修課程。
四、取得成效
“雙創小學期”在一周之內共開展創新創業類課程或實踐活動累計超過90小時,通過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的集中教學向學生普及了創新創業知識,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和創造性思維,激發了創新創業靈感。全員參與,涉及面廣,作為普惠教育的一個環節,為進一步開展精英教育奠定基礎。
五、思考
(一)學分認定參考
目前,創新創業活動由于分布零散,主要靠學生自覺參加,缺乏合理的考核與激勵機制,有些高校雖然設立創新創業學分,但并沒有納入的常規課程的學分體系,與之沒有轉換制度。因此“雙創小學期”這種集中開展活動、嚴格過程管理的培養方式為改革教學和學籍管理制度提供可一種可操作的方法,使創新創業學分的認定與考核提供了參考辦法。
(二)其他活動結合
創新創業教育要貫穿學生的整個培養過程中,要把理論課程、活動課程、實踐課程有機結合,循序漸進。要充分認識到,“雙創小學期”絕不是“揠苗助長”式教育,它可以作為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一個可靠平臺,由于時間足、參與多、氛圍好的特點,可以與創新創業競賽、創新創業實訓、導師制培養等嵌套結合,將其他教育方式的重要環節放入小學期,發揮小學期的優勢,提高其他培養方式的育人效果。
參考文獻
[1] 施永川,黃兆信,李遠熙.大學生創業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J].教育發展研究,2010(21):71-75.
[2] 俞金波.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模式的科學構建及其運行[J].高教探索,2012(02).
[3] 黃鎖義,李容,潘喬丹.本科生導師制下大學生科研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1(02):22-24.
作者簡介:楊華(1993.03- ),男,山東泰安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