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榮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行,學校教育當中除了文化知識的教學之外,更需要注重學生精神世界構建。因此,在新媒體大環境下,做好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十分關鍵,建設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文章首先分析了新媒體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然后探究其具體的發展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作用與發展
近年來,新媒體在我國發展十分迅速,各行各業新媒體的運用也比較廣泛。在新媒體時代,傳統校園文化建設方式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為了更好的建設良校園文化,學校可以將新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到高效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通過新媒體技術,更好的普及校園文化,同時,新媒體文化建設方式更加符合學生發展規律,學生接受度更高,校園文化的真正作用也能真正顯示出來。
一、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大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做好學生精神文明教育的重要方式,將新媒體運用于大學文化建設當中,能夠發揮出很好的效果。在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大大加強,同時,新媒體也為校園文化建設帶來更多信息,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更多資源。校園文化建設的載體是校園,而學生、教師都是校園的組成部分,也是校園文化的傳播者,運用新媒體技術能夠加速校園文化的傳播,學生通過新媒體接觸信息資源也更加便利,為以后的就業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因此,學校在建設校園文化時,還需要充分運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理論與實踐充分聯合在一起,尊重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動權,從而不斷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與形式,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提高學生對校園文化的認同感。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線上線下聯動的校園文化建設活動,將傳統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優勢與新媒體技術的優勢有效結合起來,從而引導學生動手實踐,更好的保證校園文化建設效果。同時,還可以建立相應的校園文化網站,利用新媒體技術幫助學生建立科學思想價值觀念。
二、加強對新媒體網絡的的監督和管理
當前新媒體技術在各行各業運用十分普遍,我國已經開始進入網絡化時代,在這種大環境下,國家開始提倡無紙辦公,運用新媒體技術開展校園文化建設,能夠有效節約資源,同時,通過引入網絡課堂、構建網絡平臺等方式,讓校園文化建設與時俱進,校園文化品質也會隨之提升。但是,在運用新媒體網絡技術開展思政教育,做好校園文化建設時,還需要更加注重網絡的監督和管理。當前已經在人們的生活當中普及,大部分高校學生喜歡將自己的看法和思想發表在網絡平臺上,但是網絡平臺信息量巨大,各種信息篩選工作比較淺顯,學生容易受到網絡上不良風氣的影響,從而形成不良的思想價值觀。所以,學校在利用新媒體建設校園文化時,還需要做好新媒體的監督和管理,注重鍛煉和提升學生網絡素養,從而讓學生學會理性發言,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思想價值觀。
例如,學校可以開設校園公眾號,讓學生關注公眾號,然后定期推送一些積極向上的內容,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同時,開可以通過公開課或者講座的方式,給學生講述網絡文明和網絡安全問題,讓學生正確對待新媒體。從而更好的開展校園文化建設。
三、運用新媒體技術將校園文化主流帶動作用發揮出來
校園文化建設主要為了引導學生建立正確思想價值觀念,在傳統校園文化建設當中,主要通過張貼名言警句、名人畫像等開展。在新媒體時代,學校在構建校園文化時,也需要保留校園文化的主流帶動作用,通過學校黨組織以及相關部分,積極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同時,將新媒體技術充分運用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通過新媒體技術普及科學思想觀,提高學生思政水平,從而更好的建設校園文化。
例如,學校可以定期開展各種演講比賽、作文比賽、體育競賽等,培養學生良好的競技精神,還可以開展思政講座、鄉土文化走件校園活動等,讓學生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從而積極參與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同時,利用新媒體技術做好校園文化普及,通過視頻、音樂、文字、圖片等多種形式,為學生營造更加有趣、豐富的校園文化建設情景,提高了校園文化的吸引了,學生參與積極性隨之提升,校園文化建設效率也會不斷提高。此外,學校還可以將網絡社交平臺充分運用到校園文化建設當中,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流量比較大的社交平臺,普及校園文化。
四、結語
綜上,在大學做好校園文化建設對學生以后的生活與工作影響巨大,在新媒體環境下,學校應該更加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通過新媒體技術,改革校園文化建設手段,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文化建設效果。
參考文獻
[1] 劉力夫,李瑋.新媒體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及發展構想[J].大學教育,2018,101(11):149-151.
[2] 周楊.新媒體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現狀及發展策略研究——以河西學院為例[J]. 視聽,2018,135(07):234-235.
[3] 張倩,趙希波,薛冬娟.新媒體在藍色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以大連海洋大學為例[J]. 新媒體研究,2017,25(14):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