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云霞
【摘 要】著眼小學數學課堂,良好的理答行為能夠帶動師生雙方的長足進步。能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其對數學的理解,并能提高學習的有效性;教師可得到不同的反饋,進而改變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需求,提高教學質量。而如今理答過程中的問題層出不窮,基于這一點,本文深度剖析小學數學課程理答行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理答行為;問題;對策
理答是一種教師教學行為,也是一種對學生在課堂回答問題時進行的教學評價。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與學習剛剛起步,需要教師耐心的引領和細心的解惑。而如今課堂中存在諸多問題,導致理答行為無法成為師生溝通的橋梁,流于表面的刻板理答行為讓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偏差。于是,基于這個現狀,本文結合典型的課堂事例,分析小學數學課堂存在的問題與應對策略。
一、小學數學理答行為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理答中的問題是師生雙方共同造成的,不能把問題的根源歸咎于任何一方。
(一)小學生的思維與語言組織能力尚未發展健全
在小學課堂中,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的提問會存在難易上的差別。小學生正處在學習的最初階段,思維與語言組織能力尚未發展健全,很難完全跟上教師的教學進度,回答問題時也容易表述不清、詞匯貧瘠,只言片語或沉默不語,無法回答教師的提問。因此,教師很難獲得學生在課堂的有效反饋,并進行有效的理答行為。
(二)教師盲目追求教學進度,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教師在盲目追求教學任務時,會在課堂中簡化理答行為,一味地追求教學進度,因而布置問題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便會減短,忽略了學生思維的訓練與發展。學生沒有深刻理解課本知識則很難回答出教師提出的問題。同時也存在教師提問流于表面的現象,沒有提出有效的問題,不符合學生的實際的需求。在機械的問答中生硬地講解問題,形式主義的提問不能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很難進行良好的理答行為。
(三)教師理答行為語言的單一性與消極性
在小學課堂中,教師是課堂的引導者。在理答行為中容易出現教師理答行為語言的單一性與消極性的問題,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只是簡單地采用“回答的很好,請坐”等單一性的語言,未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實際性的評價,導致課堂問答死板敷衍,不利于學生的學習進步。同時,面對學生錯誤的回答,很多教師帶有消極性的評價?只一味地批評,看不到學生的優點,長此以往,便使學生失去了回答問題的自信心與敢于回答問題的勇氣,不利于學生的發展,從而很難進行良好的理答行為。
二、小學數學中理答行為的相應對策
(一)教師要學會鼓勵與引導,在錯誤答案中尋找價值
在小學課堂中,有效的理答行為能夠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學會鼓勵與引導,在面對學生害羞不敢開口回答問題時,要多一份寬容與理解。要以耐心易懂的話引導學生說出正確答案,學生在回答問題后,教師要進行適時鼓勵,加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面對學生錯誤的回答,教師要看到錯誤答案背后的價值,錯誤的回答證明學生沒有理解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教師要判斷問題的根源并尋求解決方法,如果是學生的問題,則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如果是教師的問題,則應進行教學反思,調整教學方法以適應學生的學習要求。
以“長方體與正方體”教學為例,教師在黑板畫了一個長方體,讓學生計算體積。在理答過程中發現多數學生的回答錯誤,把長方體的體積錯算成了表面積,教師在鼓勵與引導中發現講課沒有講清楚,讓學生混淆了定義,隨即調整教學方案,帶著學生再次學習,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
(二)教師要明確問題,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明確,應該是對課堂知識的有效檢驗與延伸,不能是形式主義或與課堂毫無關系的閑話,亦或是含糊不清的高深問題。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中,用學生能懂且有趣的方式來提出,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
以“萬以內的加減法”教學為例,在布置問題時只能布置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或幾百幾十的加減法,不能提小數、分數等學生都沒有學過的問題。教師可以用生活中的事例,如小雞、小鴨等有趣的比喻數學,不要枯燥地提問,且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明確、有實際意義。同時也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馬上公布答案則會失去教學效果。
(三)教師要學會傾聽與詢問,關注細節進行總結
在小學課堂理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傾聽、關注學生回答的細節。聽完學生的回答,不要用簡單蒼白的語言讓學生坐下即可,要學會總結,挖掘學生回答中的優缺點,并給予針對性的意見。同時,教師也要學會詢問,多加引導。在為什么、怎么做中不斷追問與反問,引導學生作出正確的回答,如果學生沒有表述清楚,可以讓學生重新組織語言。
以“小數乘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布置1.2×2.4的小數乘法時,大多數學生算出了2.88。而教師把這個算式拿到具體的數學應用題中讓學生解答時,發現很多學生的答案都錯了,在理答中教師找到了細節,原來題目中要求算出一共需要幾個瓶子。這里的答案要變成3個,而很多小朋友都粗心地忘記了四舍五入。教師隨即帶大家回顧了知識,在教師的細心詢問與傾聽中,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的理解。
總結
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理答行為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理答行為有利于促進師生雙方的共同進步。課堂理答能彰顯教師教學的智慧,也能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高質量的教學需要教師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提升理答技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促進學生數學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惠萍,孫宏偉.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2]孫亞玲.國外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中國教育報新課程周刊
[3]陳惠芳.小學數學課堂理答行為的現狀與思考[J].上海教科研,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