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在系列講話中多次高度重視關于學習方法的問題,對于廣大青年學生在學習中要注意的問題作出了重要指示:在學習方法上,要處理好學習和思考之間的關系;在學習態度上,切實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學風;在學習思維上,要貫徹中華民族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在學習過程中,青年要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
關鍵詞:習近平;學習方法;講話精神;啟示
“學所以益才也,礪所以致刃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大以后,高度重視學習問題,在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中,他運用平實的語言闡述著蘊含深刻道理的學習大智慧。
一、關于學習方法講話精神的內容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提出“有了學習的濃厚興趣,就可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學一陣為‘學一生。”“正所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你腦子里裝著問題了,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就回去學習,就會自覺去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這一講話揭示了幾點精神內容:
(一)學習與思考要相輔相成
古語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是習近平講話中關于學習每次必會提及的問題。這涉及如何處理學習與思考的關系。無獨有偶,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他也指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強調勤學與善思是互為補充,是成人成才的第一步。
如何體味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勤學在學習方法中的方位。“學而不思則罔”,身為萬世之師的孔子將其具體化為:“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荀子在《勸學》中也指出“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只可胡思亂想,也算不得知識。”“學如弓弩”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多次講話中所提及的學習應有的一種狀態,要求學習要如饑似渴的吸收知識,在“學而思”的努力下,做彎如滿月的弓弩似的有志青年。
只會學習而缺乏思考也是不可的,切勿“思而不學則殆”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關于學思并重的另一方面。這一問題在嚴復先生首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指出,西方文明、民主、富強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邏輯的發達,中國人要學習西方文明,首先就要從邏輯開始。習近平總書記同樣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也對思考的重要性進行了強調,“為學之道,必本于思。”追求“思而學”。
(二)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
“將‘要我學為‘我要學”是將現實的疑問與困惑作為學習的出發點,并以解決疑問和困惑為實踐任務的結點。習近平講話精神中指出“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帶著問題學,拜人們為師,做到干中學、學中干,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千萬不能夸夸其談,陷于‘客里空。”在這段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旨在強調學習時要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要有說干就干的勇氣。
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不是找關聯,而是要發揮理論的作用,運用于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強調“凡貴通者,貴其能用之也。”指出可貴之處便是“用”,是將理論作用于實際問題,實際情況,提出有針對性、可行性的辦法,“能用之”。習近平所說的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不是將書本上的、從過去實踐中所得話語照本宣科地解決學習中的所有問題,也不是將馬克思主義中的只言片語,玩于文字游戲,用于解決和證明學習問題.
(三)注重創新精神
“想解決問題了,想把問題解決好了”靠過去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的經驗教訓總結來解決問題是不夠的,還需要針對問題進行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變者,古今之公理也。”正如恩格斯所說,社會主義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學習也如此。創新不是尊老祖宗之法不可變,不是今日堅守“昨日是”,也不是后日遵循“今日是”,是需要不斷打破思維定勢、 更新理論觀念、打破舊束縛的阻礙。正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種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我們黨始終保持蓬勃生命力、創造力的關鍵所在。
(四)發揚堅持不懈的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接受采訪時說道“我不是痛并快樂著,是累并快樂著。”累是總是出現在生活中,似乎已經是我們的一種常態。的確,累表明我們在奮斗,在前進,在爬上坡路。這其中就必不可少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堅定久久為功的恒心,不可廢棄。同樣,毛澤東同志也說過:“下苦功,一個叫下,一個叫苦,一個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行百里者半九十。距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近,我們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動員廣大青年為之奮斗。”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對全體人民的繼續前行號召。“行百步者半九十”就如同“多加一盎司定律”,表達了越是到了緊要關頭,離既定目標越近時,我們越要堅定自己內心的信念,擁有多走一步的堅持,堅持必勝的自信。
二、關于學習方法講話精神的啟示
(一)要做到學思并重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辯證的處理學習與思考這對矛盾。在學習中也存在“形式主義”、“教條主義”。以習近平總書記在七年的知青歲月中,總是手捧圖書、“癡迷”讀書、每時每刻都汲取知識,有思考、有借鑒、有批判。在日理萬機的總書記生涯中,仍不忘讀書與思考。
(二)要擁有實干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無處不在滲透著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提高理論水平和聯系實際能力,是馬克思主義學風的本質要求。徹底的認識事物需在實踐中探索,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的堅定的“篤行之”。正如歌德所說:“光有知識是不夠的,還應當運用;光有愿望是不夠的還應當行動。”將實干精神貫穿于學習生活中。“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都沒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我們應該學以致用、學以促用、學用相長做到 “知行合一”。
(三)要做到開拓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提及到“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創新不僅關乎國家的發展,也涉及每個人的發展。貫徹與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若想“茍日新”,還想“日日新”,甚至是“又日新”,就需努力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接受無產階級思想的洗禮,增加創新的資本。在不斷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的過程中,一切刻舟求劍等做法都是無濟于事的。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的同時,需發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品格,在逢山開路、遇河架橋精神的支撐下,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
(四)要做到鍥而不舍
“學一生”、鍥而不舍的行進是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對我們的號召。“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堅持不懈,就終會有成果的。”要做到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中的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知青歲月中的總書記堅持每天下地干活回來看書。晚上,他在一盞星星點點的燈火下學習看書,煤火沖鼻特也毫不在意,只為了汲取知識。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習近平總書記還是堅持每晚看書到凌晨,困得不行了才睡覺。即使是現在整天忙于國家大事中,他仍堅持讀書,并將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三、結語
“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習近平總書記在系列講話中震耳欲聾的吶喊是對青年期盼。我們要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中關于學習方法的重要啟示,對原著要讀通讀會,要樂于并善于學習,講究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崇尚“士以弘道”的價值追求;將理論知識要回歸實際,不可做空中樓閣,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面對不斷變化的大環境,要勇于創新、敢于創新,必須吐故納新、與時俱進,在創新中贏得主動權,不斷走在時代的前列;要勇闖千難萬險,堅持不懈終會柳暗花明,耐得住寂寞,經得起誘惑,守得住底線,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05-05.
[2] 習近平.習近平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N].人民日報,2014-05-04.
[3] 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DB/OL].2013-03-01.
[4] 人民日報評論社.習近平用典[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5] 習近平.擺脫貧困[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6]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學習出版社,2014.
[7] 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7.
[8] 人民日報評論員.大力提高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學習胡錦濤同志在中紀委十七屆三次會議上重要講話之三[N].人民日報,2009-02-11.
作者簡介:王昕,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