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亮
【摘要】教育部推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專業化。這個專業化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化,即對某一門知識的精通掌握。新課程改革,它明顯的特點是教師職業的不可替代性,終身學習性,以及多種知識的橫向滲透性,探討新課程改革。
【關鍵詞】新課程 專業化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1-0196-02
教育部推行的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專業化。這個專業化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專業化,即對某一門知識的精通掌握。新課程改革,它明顯的特點是教師職業的不可替代性,終身學習性,以及多種知識的橫向滲透性。它強調教師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引導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是學生人格的塑造者。教師承擔這一角色的過程,也就是教師職業的專業化過程。
為了認真貫徹這一方針,教師應加強自身修養,從知識、從師德、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上約束自己,嚴格要求。新課程要求教師要有高尚的品質,要有淵博的知識,要有更加廣闊的視野,在各方面要能做學生的表率。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從心底里真正佩服老師,這樣也就可以為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要做到這一點,教師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加強自修,豐富個人知識內涵,實現教師的終身學習性
新課程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具體落實在行動上,就是要求教師要加強各類知識的掌握,也就是要求教師要具有淵博的知識。這個淵博,應該包括這樣兩個方面:第一,熟練掌握本專業知識;第二,多種知識的橫向滲透性。
新課程對教師的這種高品質要求,決定了教師必須要時時刻刻多學習。只有不斷的學習,自己本專業的知識才能豐富,各種相關的知識才能了解得更多,才能將終身學習落實在行動中。
二、擴大知識面,努力做到將各種知識融會貫通、橫向滲透
新課改要求教師的專業化,最主要的是各種知識的橫向滲透性。在教學中,能夠把各種知識融合在一起,才是現代教育所需要的合格教師。以本人的語文教學為例。在我的語文教學中,以語文為主,兼及其他。時時注意滲透有關歷史、地理、音樂、美術、書法等方面的內容。
例如: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這首詩,首先要涉及到時代背景,要介紹王維這個大詩人,這便涉及到有關的歷史知識;分析詩歌意境時,要涉及繪畫美學;講詩歌韻律節奏時,又要涉及音樂的節奏;分析漢字意思時,還要涉及繪畫、書法等。要講好一節課,涉及到的知識很多,教師要是能夠有主次有區別的運用相關聯的知識把關鍵的內容講清楚,把一節課講得生動精彩,又讓學生感覺不到是在堆積知識點,這才是新課程要求的合格老師。
這便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扮演成一位出色的導演,同時還必須是一位能入戲的好演員。需要唱時便唱,需要跳時即跳,需要畫畫時就畫畫,需要口頭作文時又要能出口成章,真正實現讓學生在愉快氛圍中接受知識。
其實其它課程也和語文一樣,并不是單一獨立的,知識面狹窄的老師,絕對不會是一個好老師。所以,知識的豐富,多種知識的融會貫通,是衡量一個好教師的標準。
三、改變教育觀念,轉變教育行為
傳統教育觀念是教師是教師,學生是學生,教師永遠是高高在上的“教者”,而學生則永遠是“學者”,是一種被動的、忽略了鮮活個體的教育,是一種扼殺學生個性的不科學的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改變舊做法,放下架子,調整教育位置,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處于從屬,引導他們自主學習,積極學習,主動學習。啟發他們先提問題,然后討論解決。把由教師唱主角的課堂變成由學生集體組織、各抒己見、以培養他們實用能力為主的活潑有趣的舞臺。真正體現教師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從而完成了由“學生跟著老師走”到“讓我牽著你的手,在風雨中,我們一起行走,一起成長。”的轉變,這樣即可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發揚激勵的積極作用
在教學活動中,要避免以往的“題海戰”,點其精華。尊重學生個性和人格,對他們的缺點,諄諄教誨,促其改正。對在學習上的微小進步,予以肯定表揚,鼓勵他們提問題,即使提錯了,也不要武斷否定。有位教授曾說過:“孩子的自尊,猶如草尖上的露珠,一不小心,輕輕一碰,它就會滑落。孩子的創造性,何其不像自尊一樣易失呢?”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孩子,人格尊嚴方面的塑造比知識的傳授更重要。不要因為教師無意的話而滅了他們的創造能力,損了他們的人格。對提錯的問題,要探究原因,總結經驗。我常給我的學生講,成功常常是錯誤孕育的。第一次錯了,有可能第二次對,第二次錯了,有可能第三次對。只有經過多次的錯誤,才能走向成功。如果連錯誤也沒有,哪里還有成功?不斷的糾錯,既培養了學生的膽量、自信心以及勇于發問的精神,又完善了他們的人格,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自主性。人格健全的自信,是他們將來走上各個崗位的最有力保證。
總結所述,教師應具備的專業觀:就是用知識、智慧、情感、激情去工作,而不是像完成某項技術一樣按部就班,按“套路”去做,尤其是面對作文教學中規定開頭和結尾,讓學生填中間的內容,或者背一些格式化的范文等等現象,很是痛心。我們教師的工作難道僅僅是當一把剪刀、機械的從事修剪嗎?用自己的一己之見,甚或是偏見把所有的幼苗,不加分辨的剪成同樣的高矮?
園丁們,為了百花園里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花朵!讓我們用專業觀實踐新課程教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