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尚未完善,在此時期教師必須有效加強學生的道德與法制教育,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一步規范自身的言語和行為,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認知,促使學生健康成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我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有著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是我國構建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核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目標。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將二者有效結合,有助于提高道德與法制課教學工作效率與質量。所以本文在此背景下簡要分析如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小學道德與法制課程教學模式中,并提出具體的教學策略,希冀有效提高學生的思想認知。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小學 教學道德與法制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087-01
引言
道德與法治是學校育人的重要場所,肩負著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責任。所以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思想認知,構建學校與家庭、社會有效結合的教育模式,切實規范學生的行為,使學生能夠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與接班人。
一、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實現家庭、學校、社會共同發展
在當前的學習課程目標中,學生對于法治意識的相關知識了解甚少,雖然設定了科學完善的教學目標,但是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教師應當有效發揮自身的引導與組織作用,可以在態度情感價值觀培育方面要求學生根據新建立的法制觀念,進行學習和分析,有助于樹立民主意識,進一步推崇公平公正。同時學校也應當舉辦與道德和法制課相關的主題活動例如“請到我的家鄉來”、“我是中華共和國小公民”、“法律伴我成長”……通過舉辦豐富多元的教育活動,有助于小學生樹立科學完善的思想認知,能夠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感受到法律知識,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
二、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栩栩如生的教學情境
在新課程標準下開展小學道德與法制課教學,教師必須確保教學內容緊密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需求,能夠做到法制源于生活,企業應用于生活。例如教師在講解《學會自我保健》知識點是教師可以將圖片上的資源轉換為本班的特色視頻,或者是播放電臺欄目例如《童言童語》然后邀請學生到講臺做小主持人,總結班內的生活現象,有助于進一步延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教師也可以選取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進行錄制,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質量
在信息化時代下,多媒體教學設備已經進入了教學課堂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精心合理的設計教學課件,能夠有效運用多媒體創設栩栩如生的教學情境,播放這里的圖片與視頻,對學生進行有針對化的法制教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確保課堂活動更加生動直觀,例如學習《大好河山任我游》知識點實際上是可以應用多媒體播放祖國的大好河山,并且配樂《大中國》既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也能夠使學生在學習儒生的教學情境中快樂的享受美感,同時激發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日常生活中與旅途中也能夠遵守相應的法律法規,切實做到文明旅游。
四、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養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開展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要想有效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必須要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在社會實踐過程中能夠將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教師可以定期的開展戶外活動,有助于增強學生對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認知,通過加強學校與家長、教師多方聯系,為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而家長在家庭中也能夠做好榜樣,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能夠看出,良好的道德行為規范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夠形成的。教師應當有針對性的引導與幫助,在小學道德與法制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通過教師自身的引導以及多元化的教學,加強家長與全社會和學校的共同結合,才能夠確保道德與法制教育可持續發展,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法律法規意識與道德情操,從而探索出適合學校法制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蘇東明.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思考[J].教師,2017,(22):19.
[2]何金定.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幾點思考[J].速讀旬刊,2017,(07):78-79.
作者簡介:
司桂香(1975年8月-),女,山東省日照市嵐山區人,大學學歷,高級職稱,研究方向: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