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學本
【摘要】本文將分析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當前在教育方面面臨的問題和應當采取的改進對策。
【關鍵詞】農村初中 留守兒童 教育對策 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甘肅省武威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對策研究》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164-02
留守兒童是新時期經濟發展背景下出現的一種比較特殊的群體。我國留守兒童的數量每年都呈現出增加的趨勢。留守兒童的教育情況和生存情況都讓人感到擔憂,如果無法得到徹底解決,便會對我國社會的穩定發展和和諧社會的構建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應當給予特殊關注。作為語文教師,也需要語文教育活動中幫助改善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當前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初中留守兒童現有相關問題研究
(一)生理健康
農村初中當前大都是寄宿制模式,因為學生人數多,學校的基礎設施不夠健全,衛生情況更是較差。甚至無法給學生們提供充足的保障。老師甚至都沒有辦法單人間。除了在宿舍方面的衛生問題,在飲食方面也有安全隱患。現實當中不乏一些學校餐廳的人為了謀取暴利,在學生的餐飲上大做文章,學生集體中毒事件并不少見。
(二)缺失家庭教育
留守兒童很多都是跟著老人生活,父母因為距離和工作方面的原因,無法對孩子們進行無微不至的關心,對于學習上的指導更是嚴重缺乏。很多學生在學習上存在有畏難的心理,他們一旦遇到難題就會想要放棄,并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1]。久而久之對于學習的熱情就會降低。在農村地區散布的那些讀書無用論也會影響到這些孩子,讓農村初中學生們產生一種放棄讀書,早點進入社會掙錢的想法。
(三)人身和心理安全
留守兒童當前已經成為被侵犯的高危群體,尤其是留守女孩更容易被侵犯,媒體已經報道過不少相似的案例。也存在一些監護人侵犯留守兒童的案件。心理健康問題表現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正是叛逆的階段,若長期和父母分離,得不到父母的關注和呵護,他們便會產生很多負面情緒,如冷漠、自卑、暴躁、悲觀、任性、極端等。
二、改善農村留守兒童現有問題對策探討
在分析了當前農村留守兒童所存在的相關問題之后,筆者會結合語文教學的相關內容探討分析如何改善這些問題,提出相關的對策,內容如下:
(一)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一些留守兒童在學習上存在畏難心理,這主要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應當幫助他們構建起良好的學習環境,提升他們學習的興趣,提高參與學習的激情。在實際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采用一些比較新穎的教學方式,如案例式教學方法。在語文課文當中所涉及到的內容很多,教師可以選擇那些學生們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培養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因材施教。在課堂之外也要對學生們的學習習慣進行引導,比如在早晨時讓學生們朗讀一些經典的古文或者名篇。上課前或課后閱讀自己喜歡的文章,構建起從課上到課下完整的培養學習習慣教學體系。
(二)借助名篇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
留守兒童不少人都存在心理方面的問題,他們暴躁、悲觀、自卑等。而在初中的一些語文教材當中就有一些充滿正能量的文章。比如語文教材當中的《海燕》,這是高爾基的出名代表作品之一,教師可以介紹高爾基這個人,說他的成長故事。從一個普通的人便成了偉大且知名的作家,這里所傳遞的就是一種正確的理念和價值觀。讓學生們明白只要付出了努力,就有成功的可能。想要不勞而獲,這是萬萬不可能的事情。還有在《馬說》這篇文章中,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人人都希望自己成為千里馬,可以遇到欣賞自己的伯樂。但是我們必須要在等待伯樂的過程中改變和提升自我,當擁有了千里馬的條件和潛質之后,遇到伯樂后,才會被他們一眼發現。這不僅僅是語文知識上的豐富,同樣也是對他們德育教育的一種重要方式,起到了疏導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作用。
(三)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
農村留守兒童他們的父母長時間都不在身邊,不少孩子不愿意和其他人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和外人的溝通交流上存在不小的障礙,甚至會出現一些極端行為。在語文教學當中可以更多采用情景式教學方法,教師設計出一些比較適合溝通的情景,讓學生們通過合作交流的方式來進行溝通。對于一篇文章的學習,尤其是預習環節,就可以把學生們分成預習小組,針對文章的預習開展分工合作,有學生負責查找生僻字,有學生負責尋找優美句子,最后再在小組內共享自己的成果。
結束語
農村留守兒童面臨的問題比較多,包含心理、生理和學習等多方面的問題。語文教育作為基礎教育學科可以通過實際教學活動開展發揮其在德育教育,價值觀引導等方面的作用,幫助改善留守初中兒童的現存問題。
參考文獻:
[1]李敏,李娜.小學語文教學與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研究[J]. 學周刊, 201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