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遠鵬
【摘要】新形勢下,素質教育理念對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掌握基本美術知識,同時還要有效開展德育滲透,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美術教學中德育滲透展開研究分析。
【關鍵詞】初中 美術教學 德育滲透 研究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32-0231-01
一、初中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枯燥乏味
現階段的初中美術教育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教育和教學相分離的狀態,部分教師沒有科學理解教學與教育的深刻涵義,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美術技術的教學,忽略了對學生人格方面的培養,導致學生沒有提高自身美術素養和自身思想認識。
(二)美術教學不重視德育教學
受到應試教育思想影響,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持有功利性的美術教學,這主要是由于家長和學生的想法決定的,部分學生和家長讓學生學習美術,可能是為了今后的社會發展,為自己增加一項好的機會,或者是爭取一定的榮譽,實際上這種美術學習心理勢必會影響實際的美術學習質量,難以體會到美術的真正內涵,更別提通過美術學習和感悟人格內涵。如果在美術學習中懷有較強功利性的心理,勢必難以達到提高自身思想品格的效果,也會影響自身美術素養的提升。
(三)部分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足
教師的美術素養和專業技術知識對初中美術教學有重要影響,有很多教師僅僅將美術技能教學放在教學首要位置,對實際的美術教學內涵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認識,這種認識上的誤區最終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開展,僅僅將美術教學當成是一門技能學習,勢必會影響美術教學知識的挖掘,導致學生的實際美術學習能力難以高效提高,也會影響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審美意識的提高。最終會影響學生的美術創新意識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提升。
(四)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
美術教學需要教師與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從而可以起到教師引導學習展開美術學習的效果。但部分教師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在課堂上僅僅針對基本美術知識展開講解和教學,學生被動的接受美術知識,這種教學方式影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導致學生的自身思想和美術見解難以與教師進行溝通。另外這種單向式的教學方式會導致美術德育教育難以得到有效開展,師生間缺乏溝通也導致德育知識難以傳播,學生也感悟不到美術知識中品蘊含的德育知識,最終導致初中美術德育教學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二、初中美術教學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進行知識學習和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基礎,只有學生對美術知識和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更好的進行知識學習,也能夠感悟到更深入的知識,如果學生對美術知識學習不感興趣,教師往往難以有效開展美術知識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難以提高。針對學生學習興趣培養,需要借助刺激法,也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講述有關美術知識的趣味來引起學生共鳴,從而更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可以借助練習鼓勵法,引導學生對美術知識進行不斷的練習,讓學生通過自身美術知識掌握面的提高來感悟到美術學習的成就感,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初中美術教學不是簡單的美術知識教學,其中還涉及到美術欣賞和美術繪畫以及美術工藝等方面的知識,所以教師要結合這些課程進行德育滲透。比如在進行德育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中國古典藝術圖畫和一些有關愛國的圖畫,從旁進行講解圖畫中蘊含的愛國情感和精神,有效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另外還可以引導學生欣賞勵志圖片,比如臥薪嘗膽和鑿壁借光等,鼓勵學生培養堅忍不拔和勤奮好學的精神,另外還可以讓學生欣賞部分守株待兔和刻舟求劍的圖片,引導學生培養自身創新意識和勤勞勇敢的精神。在美術繪畫課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自然中去寫生,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引導學生愛護大自然和保護環境。在美術工藝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學習傳統工藝剪紙,向學生講述中華民族的傳統優秀工藝,從而更好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
結語:新形勢下,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理念對初中美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掌握基本美術知識的基礎上,有效進行德育滲透,所以針對當前初中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存在的課堂枯燥乏味和不重視德育教學和部分教師自身專業素質不足以及師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等問題,應該積極激發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在美術欣賞和美術繪畫以及美術工藝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培養自身思想道德品質和提高學生愛國情感,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毅.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29):32+37.
[2]李力.用美術的養分滋養學生的心靈——淺談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德育滲透[J].藝術評鑒,2018(09):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