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弘 張國棟 馮麗麗
摘? 要:筆者以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對全民健身計劃與健康促進進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梳理了全民健身計劃和全面健康促進的基本內涵,對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過程中存在的困境進行了敘述,最后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措施和路徑。發現我國把握好宏觀設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在體醫融合和專業人才建設上重點扶持,才能早日實現全面健身計劃綱要中的具體目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關鍵詞:全民健身? 健康促進
中圖分類號:G80-05?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7(a)-0184-02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全民健身計劃與健康促進的研究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對中國知網,谷歌學術等查閱并收集小學體育教學等方面的相關資料和文獻。對其中涉及全民健身和健康促進的相關資料進行重點分析,并對資料進行分類整理,為本研究的設計和構想提供參考。
1.2.2 訪談法
為了使得全民健身計劃與健康促進的相關研究更具有系統性和完整性,本研究設計了訪談問卷,通過電話訪談、微信等多媒體交流形式,及通過對有關專家、學者訪談,結合當前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政策導向,從多個的層面剖析對國民素質和身體健康促進的作用。
2? 全民健身計劃與全民健康促進的內涵
全民健身計劃是我國為了適應新世紀國民體質健康發展水平而擬定的國家級健康綱要,是國家戰略的保障。首先,我們要明確什么是全民健身計劃,對于“全民健身計劃”的定義,我國學術界還沒有給出比較明確和統一的范式,較為權威的是國家出臺的《全民健身計劃綱要》中的相關定義:“全民健身是指全國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體人民增強力量,柔韌性,增加耐力,提高協調,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能力,從而是人民身體強健。”以綱要為依據基礎,本研究將“全民健身計劃”定義為:“由政府主導、覆蓋社會各界民眾的大型社會民生工程,它以落實和貫徹國家全民健身剛要等政策法規為主要工作主體,通過構建全面的全民健身體系,科學地指導大眾參與到體育運動中來,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的方式。”
而關于健康促進的定義,目前學術界也沒有較為權威的解釋。但是關于健康的定義,一直都存在,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相關界定還會發生一些變化。傳統意義上的“健康”一般是指一個人沒有患有任何疾病,在各種身體檢查中,身體狀況呈現良好的態勢,且人體各功能和器官的運轉表現出較好的效能。而后來,隨著我國民眾的經濟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關于健康的概念不僅限定在了身體方面,還囊括了包含心理在內的健康。在2008年全國衛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健康中國2020”計劃,轉眼間,2020年即將到來,全民健康促進的實施已經成為了由衛生部門主導。覆蓋全國公民的福利工程和民生工程,也成為了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對我國國民身體素質起到了一定的保障和支撐作用。
3? 在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的困境
在我國民眾中實施全民建設計劃的困境主要體現在學校領域和社會大眾領域,學校領域主要是指學校體育教學與鍛煉,社會大眾領域主要是指基于社區、單位等社會大眾體育指導。兩者都存在著明顯且突出的問題。
學校體育是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主要構成單元。在我國,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體育教學問題,成為了阻礙我國實施全民健身計劃并促進全民健康的重要因素。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和理念落后,較西方學校體育教學的理念差距明顯,沒有注重培養完整的人為核心要義,形式主義存在于體育教學和考核中,學生和教師對體育課程和體育課余鍛煉不夠重視,缺乏終生體育的意識,這導致體育教學工作淪為形式,嚴重阻礙了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沒有達到促進我國民眾的身體健康發展的目的。
到2020年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將超過3000美元,總體達到小康水平,但是總體小康是發展不均衡的小康。這使得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結構不夠合理,影響到人民大眾參與體育鍛煉的效果,雖然我們可以看到各種社區健身形式的存在,但是其大多缺乏科學性和連續性,對民眾身體健康的促進作用不夠明顯。這些不僅與國民的經濟基礎有關,也和其自身的觀念息息相關。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民眾在參與全民健身計劃的思路不夠明確,以為參與社區廣場舞、登山、徒步,就是參與全民健身計劃,而真正的全民健身是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體育與健康融合,要有計劃性,目的性的。要參與到質量更高,科學合理的健身方案中去,才能真正的促進全民健康,提升全體民眾的健康水平。
4? 全民健身計劃與全民健康促進的路徑
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要加強“大健康觀”的搭建和頂層設計,這其中要協同進行多部門的合作,對我國來說,實施全民健身的執行效率會有很強的優勢。特別是近些年提出的“體醫融合”,它對改善民眾的身體狀況,促進全民健康有著積極的作用。而“體醫融合”也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體育即良醫”的觀念也逐步深入人心,人們對體育健身運動可以醫治疾病有著一定的共識。它符合我國民眾的正常認知習慣。通過一些成功的試點,已經初步的證明了體醫融合的可行性,這不僅可以促進我國民眾的身體健康,還能夠有效的環節我國醫藥領域人員短缺的現狀。
實施全民健身計劃還需要政府出臺可行化和精細化的公共政策以提供支撐,才能保證全民健康促進的路徑得到高效實施。特別是在我國,在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過程中,政府主導作用意義深遠,起著決定性作用,它是實施全民健身計劃的根本所在。而我國也應該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特別是運動康復專業的人才培養,我國現存在幾大體育院校中都開設了運動康復專業,但是這遠遠不能夠匹配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更不能對促進全民健康起到太大的作用。所以,教育部門也要加大調研力度,對有關健康產業和體育行業的專業設置重新摸底,以為全面健身計劃和全民健康促進的實施起到助力作用。
觀念是催生民眾投入到全面健身計劃的利器,在全社會,要積極弘揚參與健身的理念,提升全民的健康素養,這是提高民眾身體素質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時還要加大“體醫融合”的資金力度,加大研發力度,加強一些定制運動處方的研制,這對我國各年齡階段的民眾來說都是利好的事情。
5? 結語
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全面小康,而沒有全國民眾的健康,就不會有滿意的全面小康,健康中國人人有責。全民健身計劃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而體醫融合是這一工程中的一劑良藥,然而,我國在學校體育和大眾體育中還有很多的壁壘亟待解決,需要決策這從頂層設計上做出合理的、優化的調整,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以推動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的實施,早日實現全民健康的目標,這是我國早日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關鍵環節。
參考文獻
[1] 盧文云,陳佩杰.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的內涵、路徑與體制機制研究[J].體育科學,2018(38):25-39.
[2] 龍佳懷,劉玉.健康中國建設背景下全民科學健身的實然與應然[J].體育科學,2017(37):91-96.
[3] 沈其茜.國際大眾體育和中國的全民健身運動[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99(2):96-100.
[4] 周學榮,吳明.新起點 新跨越—《全民健身計劃》新點解析[J].體育與科學,2012(33):92-95.
[5] 裴立新,周蘭君,周結友.全民健身體系若干問題的研究[J].體育與科學,2004(25):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