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所謂綜合型學習,主要就是要讓學生明白如何通過閱讀,運用具體的語言表達來對作者內在的思想情感進行體會,之后學會如何付諸筆上,進而提升思想境界并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可見在中學語文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型學習十分重要。而對于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中學語文教師來說,其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強化思想,樹立培養(yǎng)學生綜合型學習的意識。據此,本文對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廣大少數民族語文教師同仁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少數民族;中學語文;綜合型學習;實施策略
一、 前言
少數民族地區(qū)開展中學語文綜合型學習,對于中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來說,十分重要。作為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教育中的重點學科,語文教學一直受到了人們的重視,而在語文教學中,綜合型學習則具備重要性,甚至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認知能力、思考能力。這也需要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在現實情況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綜合型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全方位能力。在民族地區(qū)的中學語文教學中,我們遇到許多的困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根據特定的環(huán)境與條件,摸索一些教學的合理方式來促進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與熱愛,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此外,對于回族中學語文教師來說,其在傳統模式的教學中,對綜合型學習不夠重視,認為學生只要學會背寫,考試考出好成績才是重點,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受到嚴重的制約。
二、 少數民族地區(qū)開展中學語文綜合型學習的意義
對于少數民族地區(qū)開展中學語文綜合型學習的意義而言,其表現在實效性方面。在教學中指導學生進行綜合型學習,能夠為學生的健康、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同時加深少數民族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的理解程度,提升語文學習的效率。而綜合型學習的具體效果,則主要取決于少數民族中學語文教師基本的教學質量。如果教師在教學中能夠促進學生的持續(xù)進步,那么就可以促進學生的發(fā)展,反之則會阻礙學生的進步。
三、 少數民族地區(qū)開展中學語文綜合型學習的實施策略
(一) 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
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學完全為應試教育而服務,缺乏實際意義。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很多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還沒能夠及時地轉變傳統觀念,導致學生的學習效率不高。此外,由于回族中學學生由于種種原因,綜合型學習能力普遍不強,因此,想要保證通過語文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型學習能力,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就必須要在合理的情況下,轉變教學理念,完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的產生來源于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也來源于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對語文學科的深刻體會。多年來的教學經歷是良好教學方法形成的基礎。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必須要明確一點:只有讓學生掌握綜合型學習的方法,才能夠提升學習效率。此外,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師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讓學生真正明確綜合型學習的意義,才能夠達到最終目的。
(二) 提升學生興趣
在綜合型學習的實施過程中,很多方法都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綜合型學習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例如,回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之后設立合理主題,讓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互相交流,通過語言表述,既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能夠讓學生主動地對語文課文內容進行探究,一舉兩得。此外,回族教師還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型學習能力,如果能夠合理利用游戲將其融入語文的學習當中,那么學生自然就會對語文的學習充滿熱情,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型學習能力。
(三) 在教學中加強情感代入
提升學生的綜合型學習能力是中學語文教學課堂中的重要教學任務,只有進行綜合型學習才能夠提升學生認識能力的發(fā)展,開闊其眼界,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所以,教師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應該轉變教學方法,爭取通過情感代入的加強打動學生,讓學生深刻地領悟到文學作品的內在含義。此外,回族教師還需要注意綜合型學習思維的啟發(fā),在啟發(fā)過程中,回族教師需要注意一點,引導不等于強制性灌輸,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法,那么學生自身的想法就會被限制,這不僅不利于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更會影響教學的效率。回族教師要讓學生學會自己進行思考,教師本人只需要提供一個大體的方向即可。只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在綜合型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身對各類思想情感的理解,從而達到語文教學的目標。
(四) 進行科學的評價
用委婉含蓄的批評進行評價,讓課堂洋溢溫情。一是幽默式批評。幽默式批評即寓批評于詼諧之中。用一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這樣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糾正學習中的錯誤,讓他們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他們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fā)言。二是自省式批評?!芭u的智慧在于讓學生成為自我的批評者。”自省式批評的最大優(yōu)點是能激活學生的主體意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較持久。課堂評價要求教師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準確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使學生對自己提出更高的標準,在一次一次的練習中揚長避短。
四、 結論
綜上所述,在少數民族地區(qū)開展中學語文綜合型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想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型學習能力,少數民族地區(qū)教師就必須要在合理的情況下,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在很多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提升,是因為傳統教學枯燥無味,這導致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完全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不僅僅綜合型學習能力沒得到提升,學習興趣也越來越少。所以想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少數民族地區(qū)的中學語文教師就必須要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重心,創(chuàng)設氛圍,找到學生們感興趣的點,讓學生在學習中變被動為主動。
參考文獻:
[1]沙馬建梅.少數民族地區(qū)農村中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30).
[2]羅萍.淺議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地區(qū)中學生的作文能力[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08(6).
[3]胡鵬飛.淺談初中學生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10(4).
[4]朱延路.少數民族地區(qū)語文教學方法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0(13).
作者簡介:張明杰,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康樂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