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靖
摘要:新形勢下,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管理工作關乎到行政事業單位的職能發揮,影響著行政職業單位的形象,對于行政事業單位本身的可持續發展也會產生較大影響,對此,本文以A市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為例,探究其內控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究有效的應對措施。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 ?內控管理 ?信息化 ?風險
(一)內控體系建設不完善,內控制度不健全
從內控督導評價結果看,失分項較多的指標在于:
單位層面:內控專題培訓較少;內部監督不健全,內部審計未建立或不獨立,且在審計內容上,內審機構對內部控制執行的效率和效果關注很少;風險評估不到位,未根據單位實際認真排查風險點;另外,監督考核機不完善。
業務層面:在經濟業務領域內控流程說明梳理及流程圖編制方面存在問題;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未明確各業務環節管理要求;風險點防控措施不健全。
(二)內控信息化建設建設不到位,信息化管理水平低
在市直262家行政事業單位中,仍有193家單位(占73.6%)未建設內控管理信息系統。從未實現信息化的原因來看,多數單位缺乏資金和相關技術支撐來專門建設內控信息系統。內控建設涉及到單位內部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在現階段推行無紙化信息化審批及管理,需要一個長期的全市范圍內的系統性全面性的建設過程,從而逐步帶動各單位信息化建設水平。
(三)風險意識不強,內控成效不理想
在A市的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工作中,動態風險評估是關鍵。內控機制并不是簡單的進行相應內控制度的編制,也不是制作相應的權力清單和責任明晰,更不是通過一些規范的流程圖標制作就能實現的,實際上,內部控制是一種動態的監督過程,強調的是在管理全周期進行相應的防控措施實施,形成有效的風險控制機制,在進行相應的評估過程中,能夠以相應的高風險因素監控為重心,把握關鍵的考核要素控制,切實提升整體的風險防控能力。相關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意識有待進一步提升。
(一)強化培訓學習,促進科學管控
針對A市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工作,要加強培訓學習,提高內控風險意識。組織相關單位預算單位相關人員進行集中培訓,集中學習《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規范》等內部控制規范性文件,提高各級領導和主要業務人員對內控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增強各層級管理人員的風險管理意識。此外,要全面梳理業務流程,構建科學管理體系。針對預算業務管理、收支業務管理、政府采購業務管理、資產管理、建設項目管理、合同管理等經濟業務領域,有效運用不相容崗位相互分離、內部授權審批控制、預算控制、單據控制等內部控制基本方法,科學設置管理層級、崗位職責權限、權力運行規程,切實加強內部控制,做到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并定期輪崗,不斷提升內控管理水平。
(二)促進內控信息化建設,提升整體管理水平
要實現有效的內控目標,還需要不斷創新內控的技術手段,當前信息化技術是實施內控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徑,這就要求相應的相關的行政事業單位要不斷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自身的信息化管理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相關的內控建設需要,促進內控和財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發展。針對具體的信息化管理工作需要,強化內控信息化管理的整體規劃和設計,做好精細化管理,切實提升整體財務內控管理水平和質量。
(三)強化風險意識,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內控工作是持久戰,這就需要做到實時監控,不能懈怠。為此,要合力打造一個內控的閉環管理系統,強化內控風險管理。針對內控風險要強化監督,進行周密部署。要求各行政事業單位自查自評工作,抓好內部控制建設,確保制度健全、執行有力。要按照分事行權、分崗設權、分級授權和定期輪崗的基本要求,將內部控制建設與規范崗位管理、依法行政、廉政風險防控機制建設、審計工作等有效結合。促進整體風險防控能力不斷提升。
A市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在實踐中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和完善,針對內控管理工作,好需要進一步加大努力,不斷完善制度建設,提升內控信息化管理水平,做好內控風險防控,切實提升整體內控水平。
[1]惠海寧.分析新形勢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內控管理的必要性與對策[J].中國集體經濟,2019(09):66-67.
[2]袁麗艷.新形勢下加強行政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管理的必要性與對策[J].財會學習,2018(33):23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