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友坤 姜兵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當前的旅游產業需要迎合社會的發展進行升級。如果想要使得旅游產業能夠順利的進行升級和轉型,這就需要考慮到當前市場的需求。本文主要根據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情況下,分析旅游轉型升級的好處,并且基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旅游行業轉型升級提出一些相應的辦法,為我國各地區的旅游產業發展提供一些建議和幫助。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旅游產業;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的旅游產業發展迅猛,但是其模式卻沒有進行改變,依然是以基礎的觀光為主要產品,這就導致地區內部的旅游產品過于復雜,影響了旅游產業的發展。應時代的要求,需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下,轉變旅游產業模式,對旅游產業進行升級,調整旅游產業結構,提升旅游產業發展力度,讓旅游產業能夠更快更好的發展。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給旅游產業轉型帶來的機遇
(一)對我國的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有啟示作用
隨著我國人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將消費的重點轉變到了精神方面,面對當前日益增長的旅游市場,如何為人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成為旅游產業面臨的entity,同時也是當前旅游產業能夠向前發展的根本。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的旅游產品過于相同,不論人們走到哪里,都會發現其旅游產業模式大同小異,這樣就會使得無法引起游客的注意力,也無法吸引游客。我國的很多旅游產業都是以山水為基礎,這種模式的旅游產品較少,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并不能和游客進行有效的互動,如果想要改變當前形勢,給游客留下一個好印象,就需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下,對旅游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以此來滿足人們的要去,適當的在旅游產業中發展休閑度假、文化體驗等的,為人們展示更加多樣化的旅游產品。
(二)對提升我國的旅游質量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在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只有注重旅游的質量和水平,才能提高旅游產業的市場競爭力。在我國旅游產業不斷增多的情況下,讓人們在信息化的生活中,能夠更加快速的獲取相關的旅游信息,這就使得很多的旅游產業不能在依靠山水來進行發展,需要我國的旅游產業不斷進行升級,因為當前我國和國家交往密切,使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出國游玩,如果不豐富我國的旅游產業,這對于我國的經濟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下,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能夠促進我國的旅游質量。
(三)對改善我國市場消費環境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旅游市場的發揮對于我國的整個旅游產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我國的旅游市場存在惡性競爭的情況,而且在我國的很多城市都有所體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礎上,我國開始創新旅游模式,將智能化信息技術融入到旅游產業中,人們可以通過手機等工具了解到旅游信息,并且能夠有針對性的進行選擇,從開始選擇到最后確定都能夠實現智能化自動化。人們如果在旅游過程中遇到問題或者是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可以將其信息曝光至網絡,這對于我國的旅游產業有著非常大的震懾能力,恩能夠促進我國旅游市場的健康消費,各旅游產業還能夠提升自己的旅游環境,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口碑,為人們的游玩提供方便。
(四)對豐富我國旅游產業的旅游產品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開始將眼光轉向如何將消費用在提升自身精神文化方面,對于旅游產品有了更高的需求,這就導致旅游服務成為了目前需要研究的重點對象。旅游產業需要抓住旅游產品的變化,提高給人們更多更好的旅游產品,讓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能夠深入到其中的環節中,這能夠更加吸引游客的眼光,讓游客想要投入到旅游產品中,為旅游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幫助,同時旅游產業在提升自身旅游產品的同時,也能夠樹立自身的文化品牌,在旅游市場上占據較高的地位,能夠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為游客提供不一樣的旅游體驗,讓游客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旅游產品,并且旅游產業還可以結合當地的文化,生產具有特點的旅游產品,讓過往的游客能夠深刻的記住這次旅行,促使游客進行第二次旅行,為游客提供了一個優質的旅游計劃,同時還帶動了當地的經濟,促進了旅游產業的發展。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
(一)旅游模式較為單一
目前,我國的旅游產業還是以觀光型為主要旅游產品,我國的旅游資源較多,可以開發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旅游產品,雖然在近幾年來有所改善,但是產品的發展依然處于初級階段,沒有加大開發力度。而且因為我國旅游市場并不重視其多樣化模式,只注重其經濟收益,導致旅游模式沒有改變,旅游產業也不想改變,害怕其改變會降低經濟收入,影響旅游產業的經濟,這就引起行業之間的惡性循環,沒有旅游產業起帶頭作用,導致所有的旅游產業沒有創新也不敢創新,我國的旅游產業模式始終無法提升,達不到想要得到的標準。
(二)主體旅游產品層次較低
雖然我國旅游產業的旅游產品是以觀光型為主,但是其開發的力度和影響較低,旅游行業的整體效益并不高,缺少和人們的互動性,產品的本身附加值較低,導致人們在其停留的時間較短,沒有興趣停留在旅游景點,沒有能夠吸引游客注意的相關旅游產品,無法促使游客進行消費,導致游客沒有進行合理的消費,導致整體的旅游產業效益較低。所以,對于我國當前的旅游產業發展情況而言,需要提升自身的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優化旅游產業結構,讓人們能夠在旅游的過程中得到滿意,這是未來我國旅游產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三)旅游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
當前我國的旅游產業理念較為落后,并沒有創新意識,所以我國在大力的開展其創新理念和方法,但是依然存在很多的問題,還因為其同地區旅游產業的影響,使得一些旅游產業不敢對其改變,存在很多的問題,在旅游產業的自主創新方面水平和能力都有一些不足。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關系
(一)供給側改革促進旅游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
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意義就在于從生產階段開始研究,以此來提升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當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別于傳統改革,主要是優化旅游產業的結構,讓旅游產業能夠健康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需求結合,在其幾個方面的配合下,對旅游產業的經濟進行提升,使得其能夠得到最佳配置,從而提升其旅游產業的數量。就目前根據我國的旅游經濟而言,就存在特別明顯的結構性問題,當前的旅游產業已經不能夠符合人們的旅游需求,需要對旅游產業進行優化和升級,從而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下,改變自身的產業結構。
(二)人們需求迫使旅游產業進行轉型和升級
旅游已經成為當前人們最喜歡的生活方式,而且人們對于旅游地點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不再選擇一些較為普遍的旅游地點,也不再熱衷于游玩的樂趣,而是想要通過旅游獲得放松,所以人們都會選擇一些較為舒適的偏遠地方,這樣人們的心情能夠得以放松。那么,人們的這些想法就導致旅游產業不得不進行轉型和升級,如果不進行轉變,就必然會遭到淘汰。根據我國的相關數據表明,人們現在前往觀光型旅游產業的人數已經在不斷的下降,開始向休閑型旅游產業轉變。所以,人們的需求正在不斷地進行改變,這也就需要旅游產業對其進行改變,這樣才能夠滿足人們的旅游需求。
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旅游產業升級轉型的策略
(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為旅游產業轉型提供幫助
我國的旅游產業需要意識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要不斷的加強自身的基礎設施配置,在保證能夠符合旅游承載力的基礎上,提升人們的旅游質量。旅游產業可以通過提高住宿環境,以此來接待一些過夜的游客,通過對住宿環境的改變,在建筑的外觀加入當地的人文特點,然后內部提高服務質量,按照相關的酒店標準進行建設,并且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體現出人們的風俗特點,要保證具有舒適性。還有就是在旅游產業中完善交通設施,讓一些勞累的游客可以通過觀光車進行瀏覽景色,提高人們的舒適度,讓人們在其中能夠感受到良好的服務,還可以在旅游景點增加一些共享車輛,讓人們可以自行進行使用,通過對這些基礎設施的悠哈,能夠為旅游產業的轉型提供基礎幫助。
(二)提高工作人員意識,為旅游產業轉型升級提高人力保證
旅游產業在轉型過程中,其服務質量也是能夠加快轉型成功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國的很多旅游產業的相關工作人員并沒有很高的專業素養,沒有相關的服務質量和制度,導致沒有辦法為人們游客正確的介紹;旅游產品。當地就可以針對這種情況開展相應的培訓,邀請這方面的專家,對工作人員進行講解,讓工作人員了解工作過程和注意事項。針對工作人員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實際的服務標準,在進行培訓時一定要考慮到人們的工作情況,可以采用多種培訓方式進行培訓,在培訓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進行實踐,主要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在這基礎上還可以進行適當的禮儀學習,這也是能夠為游客表現當地風土人情的一種表達方法。
(三)建立當地旅游特色,為轉型升級提供文化幫助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展可以發展,旅游產業的第三產業對于整個旅游產業來說具有非常大的影響,其中的文化旅游更是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在文化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起產業的生產和消費,需求和供給的比例是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通過對文化旅游的不斷發展實施更加有效的供給,能夠促進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就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來看,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包括其結構不足,質量不達標準等問題,這就需要用改革的方法進行調整,擴大人們的消費,以此來提升文化旅游的發展水平。通過我國的相關政策所提出的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能夠實現旅游產業的新發展,帶動更多優秀的旅游文化資源轉化為其經濟實力。
結語:
總的來說,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供給側結構改革下的旅游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并且分析了其改革為我國旅游產業帶來的影響,在這基礎上提出幾點可以促進旅游產業升級的具體措施,我國的旅游產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發展下能夠具有更多更好的優勢,并且可以采取多種方法進行轉型,從傳統的旅游專業模式中逃脫出來,獲得新的旅游產業模式,打造自身的文化品牌,促進我國旅游產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佳樂.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策略——以永川黃瓜山鄉村旅游為例[J].綠色環保建材,2019(01):74+76.
[2]謝佩清.“供給側”改革視角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策略研究[J].現代商業,2018(36):28-29.
[3]唐婧,張亨溢,羅嬌霞.全域旅游背景下衡陽旅游產業發展的關鍵問題與提質轉型升級策略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05):46-50.
[4]李亞林.以全域統籌供給側改革為引領 推動重慶合川區文化旅游業轉型升級[J].全國流通經濟,2018(08):51-53.
[5]羅杰.新常態下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策略初探[J].經貿實踐,2018(03):192.
[6]丁燁.基于旅游產業轉型升級下的旅游品牌推廣策略[J].社會科學家,2017(11):95-99.
[7]唐書轉.我國旅游產業轉型升級路徑[J].改革與戰略,2017,33(07):74-76.
[8]羅曉艷.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策略研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角下[J].現代商貿工業,2017(17):9-10.
[9]阿茹娜. “全域旅游”視角下的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研究[D].南寧:廣西大學,2017.
[10]鐘山.云南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策略探討[J].商場現代化,2017(10):100-101.
作者簡介:
徐友坤(1982-),男,江西德興人,碩士研究生,南昌航空大學黨政辦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文化。
姜兵(1976.1-),男,江西德興人,大學本科,龍頭山鄉農林水技術推廣綜合服務站植保員,農藝師。
基金項目:
2016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項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融入江西旅游產業發展研究”(編號:TY16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