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震
摘要:為了促進我國林業的快速發展,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所以要注重林業生態的建設,努力推動林業事業的快速發展。
關鍵詞:林業資源;生態建設;生存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隨著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六大林業重點工程的全面啟動為標志,我國林業進入了一個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指導,全面推進跨越式發展的新階段。加強生態林業建設成為當前林業工作的主要任務,天然林資源受到嚴格保護,木材生產逐步以采伐天然林為主,大規模的退耕還林漸次展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制度開始實施,全社會辦林業形成氣候,林業正在經歷著一場由木材生產為主向以生態建設為主轉變的極其深刻的歷史性變革。
一、生態林業的內涵和功能
(1)生態林業的內涵。生態林業是指遵循生態經濟學和生態規律發展林業,充分利用使當地自然資源和促進林業發展,并為人類生存和發展創造最佳狀態環境的林業生產體系。它是多目標、多功能、多成份、多層次,也是組合合理、結構有序、開放循環、內外交流、能協調發展、具有動態平衡功能的巨大森林生態經濟系統。發展方針要因地制宜,山區采取以林為主的綜合發展,并立足本地產品和資源,形成多層次、多品種、粗精結合的加工工業體系;林區則采取以封為主封造結合,實行輪封、輪造、輪放辦法,使眼前與長遠利益結合。要建成立體林業,目的是:提高森林綜合生產能力;提高森林對調節生態環境的整體功能;充分發揮森林效應和互補作用;保護資源永續利用的動態平衡:提高系統各資源單位面積產量,縮短生產周期:形成商品生產能力,提高經濟效益:發展加工工業,實現多次增值;協調同有關各業的互利關系,維護生態功能與經濟效益的同步性。
(2)生態林業的功能。生態林業的主要功能是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對水利工程使用壽命都有巨大作用,對農牧畜產、穩產起到屏障作用。生態林業建設是生態經濟多樣化和生態平衡的環境基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生態林業的建設:能夠為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化創造條件,保護和發展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建設和恢復生態系統,有利于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林業不僅可以提供多種可再生資源、能源,還能夠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能夠為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經濟發展提供廣闊前景。目前國際社會判別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處于可持續發展狀態的一個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資源的使用和保護是否維持平衡,一種經濟只有尊重生態學諸原理才會是可持續發展的,才會是和諧的,生態經濟的發展正在帶來新的環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資源的發展、生態系統的恢復,必將為新的環境革命、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極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能夠為科技發展生態化奠定重要的物質和環境基礎。
二、生態林業建設的重要意義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林業要以木材生產向生態建設轉型,這就促使傳統林業要向新型林業一生態林業轉變。我們知道,木材生產就是砍伐、運輸、加工、其面小,它是人們追求林業短期經濟效益的一種方式,林業經濟總量偏小,但這種以犧牲森林資源為代價的生產是有限的,現已被人們漸漸認識。而生態林業建設意義則不同。創建生態林業是追求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協調、高效,要求在三者之間相互促進,構成一個良性循環的整體。按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確立了新世紀林業工作的指導思想:“確立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題,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安全體系,建設山川秀美的生態文明社會,大力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實現林業跨越式發展,使林業更好地為國民經濟和社會服務。”這指導思想的確立,標志著我國林業以木材生產為主的時代已經結束,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新時代已經開始,林業戰略思想發生的這種歷史性轉變順應了世界林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適應了新世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時代大潮。
(1)加強生態林業建設,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本質要求。強調可持續的、生態性的發展是人與自然和諧的本質要求。加強生態林業建設是生態經濟多樣化和生態平衡的環境基礎,是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在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基礎作用。第一,能夠為實現經濟發展模式的生態化創造條件。保護和發展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建設和恢復生態系統,有利于現代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林業不僅可以提供多種可再生資源、能源,還能夠為第三產業的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第二,能夠為科技發展生態化奠定重要的物質和環境基礎。追求生態化發展已成為科技發展的重要趨勢。
(2)加快生態林業建設是我國建設生態經濟的重要力量。建設生態經濟是我國物質文明建設在準確把握國情基礎上的高度概括。核心是生態和經濟相互協調的可持續發展,它強調經濟社會的發展必須與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節約資源相結合。林業提供的豐富而多樣化的生物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為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條件。以生物資源開發創新、生態利益、社會利益和經濟利益相統一的現代林業建設、綠色產品和旅游產業開發等形成的社會經濟發展潛力正在成為我國建設生態經濟的重要內容。
(3)加快生態林業發展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目前國際社會判別一個國家或地區是否處于可持續發展狀態的一個最根本尺度就是看資源的使用和保護是否維持平衡。一種經濟只有尊重生態學諸原理才會是可持續發展的,才會是和諧的。生態經濟的發展正在帶來新的環境革命。森林及其生物資源的發展、生態系統的恢復,必將為新的環境革命、生態經濟的發展提供極大的潛力和廣闊的前景。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溫家寶同志曾經指出:林業是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是生態建設最根本、最長期的措施;在可持續發展中,應賦予林業以重要地位,在生態建設中,應賦予林業以首要地位。
綜上所述,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在改善生態環境中的作用,已經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主導需求。因此,突出重點抓生態,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人們通過各種途徑進行環境保護,想方設法改善環境,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不被侵害,希望能夠從根源上加強林業生態的建設力度,全力保護地球上的林業資源,進而達到在根源上保護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