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堂的教學切入點與閱讀教學中的突破口息息相關,它與教學導入點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共同點是都可以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區別是切入點高于導入點。文章就找準切入點,優化語文課堂具體步驟進行分析。
關鍵詞:語文課堂;切入點;閱讀能力
一、中心句分解
中心句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它有時需要學生自己概括,有時存在于文章中,是文章議論性的語句。其或在文章開端開門見山,或者在文章結尾卒章顯志等。中心句作為文章切入點可以將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文章思路和主題有機結合。這樣不但可以使課堂教學脈絡清晰,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的整合,形成系統的知識,順利完成教學重點。
二、人物串接
寫人的文章以人物的特點為切入點比較適合。分析課文時,教師要找準關鍵人物,理清人物之間的聯系,這是培養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三、題目引領
標題是人們閱讀的第一視覺停駐點,是人們閱讀文本時獲得的第一信息。所以,在教學的實踐中,教師要圍繞標題做文章,設置一些相關的問題切入新課,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還能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對學生正確語文思維的形成大有裨益。教師應在學生對標題無意主義轉瞬即逝的當下,利用學生對標題的無意注意,結合標題的類型,通過合理的課堂組織活動,聯系學生對課文學習目的和任務的理解,挖掘標題富含的重要信息,使學生的無意注意轉向有意注意,從而充分利用學生進入新課之時第一次無意注意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四、背景激趣
這種切入方法通常適用于跨時代題材的紀實文章和外國作品,特別是詩歌。一系列背景的切入,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但我在教學中也發現,不應將史實照本宣科,應力求變化,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五、情節帶梳理
將情節作為切入點,優勢在于內容形式兩豐收,使形散的文章一下子得到了主線的貫通,學生可以盡快地理解內容,解決教學重點。
六、詞語顯神通
切入點的選擇盡量要小巧,于細微之處見精神,往往切點越小,越能激發學生研討交流的興趣,便于師生集中時間突破重難點。
所謂“一篇課文可以有一千種教法”,教學切入點的選擇方法也是林林總總。我們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力求切入點的選擇有較強的輻射性,真正地切而全入,事半功倍,實現教學的系統性和完整性,從而更好地發揮教師的主導地位。我相信,語文課堂教學將會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知識和能力訓練蘊含著深刻的內涵,以練促學也是以后教學發展的一個大的趨勢,通過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的訓練,學生的主體地位就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展現,為實現教學業績的突破打下堅實的基礎。
訓練是連接課內、課外的橋梁。第一,課堂訓練的高效是課下訓練不可比擬的。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即時訓練,可以很好地檢測所學,注意力、記憶力和理解力都較容易達到巔峰狀態,學生能夠比較輕松地掌握重難點。第二,課下訓練是課上訓練的延伸和鞏固,是實現課內外遷移的重要途徑,要改變練在課后的固有觀念,練在課前也是極其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讓課上和課下形成一個良性的學習循環。有經驗的教師都知道,在每次綜合檢測后,針對學生的易錯點,加強優差生的個別輔導,有針對性地教學是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的關鍵。
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真正把握住教學的主線,就能脈絡清晰,少走彎路,就能把語文教學落到實處,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成績就能得到極大的提高。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主體,讓學生保持主動性和自主性是高效學習的關鍵,這些都需要教師耐心細致地培養,最終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并且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李偉.中學語文課堂提問切入點的教學探究[J].語數外學習(語文教育版),2012(10).
[1]張玉鳳.淺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切入點的設計[J].新課程(中學版),2009(9).
作者簡介:劉啟慧(1977—),女,湖北襄陽人,中學高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