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都是通過閱讀獲得的,閱讀能力的培養是從兒童時期開始的。互聯網與兒童文學閱讀的深度融合,能夠更有力地支持兒童文學閱讀,為孩子們迎來閱讀的春天。文章作者基于網絡兒童文學閱讀研究,是依托甘肅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和“一起閱讀”平臺(以下簡稱平臺)來開展兒童文學閱讀研究活動。
關鍵詞:網絡;兒童文學;閱讀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兒童時期的閱讀被稱為“終身學習的基礎、基礎教育的靈魂”。兒童文學的特點與兒童的年齡特征是相對應的,它適合兒童的接受心理、接受能力和接受方式。以兒童文學作為小學生的閱讀材料,也為教師走入兒童內心世界、掌握教育教學規律提供了一把特殊的鑰匙。通俗來說,“互聯網”就是“互聯網+傳統行業”,但這并不是簡單的兩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術以及互聯網平臺,讓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行業生態。隨著現代社會人們生活和工作節奏的加快,在教育領域,“網絡”理念與模式的影響逐漸加大,引起了教育管理者和教育者的重視。
教師采取“線下閱讀,線上交流”的方式,通過平臺發布班級閱讀計劃、管理評價學生的閱讀情況、上傳下載閱讀資源等,學生可以在平臺里選書購書、做閱讀闖關題等,家長可以通過手機下載家長端App,來監控學生的閱讀活動、評價效果等。我們依托網絡平臺,從不同學段學生的閱讀特點出發,積極開展兒童文學閱讀課題研究,從而培養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和豐富的人文素養,營造數字化書香校園,構建智慧型學校品牌。目前,我們傳統的課外閱讀教學實踐仍然存在學生閱讀缺乏針對性、閱讀資源未形成體系化、成果推廣不力等問題。因此,解決這些問題,成為我們開展基于網絡閱讀課題研究的出發點。
二、研究內容與策略
1.把握課外閱讀現狀,探尋有效閱讀途徑
(1)制定閱讀目標,提出閱讀要求。我們依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關于閱讀的目標,結合本課題的研究,把課外閱讀目標細化成表格,便于對照操作。課外閱讀目標從情感態度、能力方法、內容范圍和閱讀數量四個方面細分標準,分為低、中、高三個學段。
(2)精選閱讀內容,豐富閱讀載體。在閱讀內容的選擇上,我們主要的做法有:①掌握不同學段學生的兒童文學閱讀趨向,篩選確定不同學段兒童文學的閱讀書目,依照學生學段推薦不同的書籍;②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推薦書籍;③推薦《語文課程標準》附錄篇目。
(3)開設閱讀課程,開發校本教材。甘肅省隴西縣文峰鎮安家門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各班每周都開設了一節閱讀課,且每周五下午專門開設了四個班的閱讀課,這些常規化課程的設置充分保證了兒童文學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們組織教師編寫了一本《“覺童樂閱”成長冊》,為課外閱讀教學提供了科學的指南;然后按照低、中、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閱讀水平,組織有關老師搜集適合小學生閱讀的課外讀物,編寫成《經典美文》等“樂閱”系列校本教材。
(4)加強閱讀指導,構建教學模式。為了使讀書活動扎實有效地開展下去,我們將讀書活動落實在課堂教學上,加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構建了有效的閱讀指導課教學模式。
2.創新閱讀指導策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1)親子閱讀。我們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閱讀。每兩周教師向全班同學推薦一本書,讓學生帶回家和父母一起閱讀,讀后在班內交流心得。
(2)讀想畫說。我們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外讀物,并根據閱讀內容開展讀一讀、想一想、畫一畫、說一說的再創作趣味活動。
(3)讀寫結合。讓學生從課外書上任意挑選詞語,包括名詞、形容詞、動詞等,然后鼓勵學生用這些詞編寫故事。
(4)批注式閱讀。從中年級開始,我校教師探索并實踐著批注式閱讀。學生隨時在書的旁邊寫下自己的感想,真正地走入文本,與文本、與作者進行對話。
(5)課外閱讀量PK。具體操作是:學生閱讀——家長監督、組長檢查——制作閱讀卡——PK閱讀量——評選閱讀之星。
(6)閱讀存折。為了讓孩子們看到他們的閱讀成果,我們獨創了“閱讀存折”的策略。每個月根據存折記載,舉行一次“閱讀富翁”頒獎活動。
3.開展多彩閱讀活動,豐富學生校園生活
(1)同讀一本書,我校每學期都購置一批“一起閱讀”平臺所介紹的圖書,配發給各班,要求各班語文教師在線下舉行“同讀一本書”的漂流活動,然后學生在線上同做“閱讀闖關題”,最后寫讀后感,進行讀書分享交流。
(2)每天一詩,即各班每天的早自習、課前預備時間,請小干部帶領大家朗誦一首詩。
(3)舉行“兩會”,即故事會和成語會。
(4)五分鐘交流,即每節課前抽五分鐘進行讀書交流,學生輪流上臺介紹自己的讀書收獲。
(5)舉辦“三賽”,即速讀賽、朗誦賽、童話故事表演賽。
(6)展評筆記,即學生經常寫讀書筆記,班級里定期展評。
(7)自辦手抄報,學生在辦報中對所讀知識進行選擇、編輯、抄寫、插圖。教師對學生辦的手抄報進行張貼展覽。
(8)參與讀書征文活動。我們結合閱讀課題,在學校里多次開展讀書征文比賽活動,同時組織學生參與省、市、區各種讀書征文活動,特別是省、市舉行的網絡讀書征文活動,并獲得了可喜的成績。
4.建立閱讀評價機制,促進閱讀研究開展
(1)實行“閱讀考級”,促進評價激勵。我們每學期都在全校開展“閱讀考級”活動,根據學生閱讀和背誦的情況劃分一星級至十星級的級別。
(2)開展評選活動,獲得成就感。每學期,我們都開展“閱讀之星”“書香教師”“書香班級”和“書香家庭”評選,讓師生獲得成就感。
(3)利用平臺檢測,測評閱讀行為。我校充分利用“一起閱讀”平臺的資源,適時梳理總結教師、學生和家庭參與的閱讀行為和效果評測數據,然后做出相應評價,從而構建數字化書香校園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基于網絡兒童文學閱讀研究活動,我校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了培養與提升,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步伐加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改革有了新突破,“樂閱”校本課程品牌形成,數字書香校園順利營造,書香校園文化特色得以彰顯,“書香家庭”建設有聲有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開創了良好局面。
參考文獻:
[1]楊勇軍.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J].湖南教育(語文教學),2007(7).
[2]康會榮.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課堂創新[J].教育教學論壇,2010(16).
作者簡介:康彥忠(1962—),男,甘肅隴西人,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