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
【中圖分類號】R71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013-02
對于沒有接受過手術的普通人來說,對于麻醉的認知,大多停留在影視劇的情節中。患者躺在手術臺上,醫生為其戴上面罩,之后患者便慢慢地睡了過去,等到醒來的時候,手術已經結束,患者也回到了病房。但現實手術中的麻醉,遠沒有那么簡單,麻醉醫生的工作也不是打一針便結束,那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
1 與麻醉醫生的術前談話
在手術進行的前一天,麻醉醫生會來到患者的病房,了解患者的身體情況,判斷能否在手術過程中順利對患者進行麻醉。因此,在回答麻醉醫生問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注意如實說明自身的病情情況以及近期用藥情況。如果存在急、慢性傳染病,也應告知醫生,絕對不能故意隱瞞,否則可能會增加麻醉的風險,最終受到傷害的還是我們自己。
在談話中,麻醉醫生也會告知我們手術開始之前應該注意什么,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禁食禁水:為了避免食物掉進氣管中,影響我們的生命安全,術前應禁食禁水。但由于接受的手術以及飲食種類不同,所以禁食禁水時間也存在著區別,所以為了我們的安全,術前應認真聽取醫生的建議。
保持心情愉快:過度的焦慮以及抑郁的心情對手術和麻醉都沒有任何好處,我們一定要以平常心來對待手術,在心里暗示自己沒什么大不了的,放松心情很快就過去了。
注意保暖:為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手術前我們必須要調整好自己的身體狀態,注意不要著涼,以免加重病情,影響我們的身體健康。
有問題咨詢醫生:如果麻醉前自己不小心吃東西了,或者是不小心用錯藥了,一定要告知醫生,尋求醫生的幫助,千萬不能存在僥幸心理,因為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其實都是保命的大事。一定要記住:只有小手術,沒有小麻醉!
2 選擇合適的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大致分為全身麻醉以及局部麻醉。全身麻醉顧名思義就是讓患者的全身均失去知覺,就如影視劇中常見的情節一樣,患者會完全昏睡過去。這種麻醉方式的舒適度相對較高,比較適合時間較長、對身體創傷大的手術。但全身麻醉的操作難度大,如果術中監測不當,對術后患者身體的康復也會造成影響。局部麻醉是讓我們身體的某一部位失去知覺,我們的頭腦雖然會保持清醒,但不會感覺到疼痛。這種麻醉方式操作簡單,比較適合時間較短的小手術。
在麻醉方式的選擇上,部分患者可能存在這樣的誤區:全身麻醉會讓人陷入昏迷,簡直太可怕了,局部麻醉只是讓身體的某一個部位失去知覺,肯定要比全身麻醉更讓人放心。其實無論哪種麻醉方式都沒有絕對的安全性,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更安全的。如果我們的身體狀況不好,而且手術也很小,則選擇局部麻醉更為適合。如果身體情況穩定,而且要接受大手術,則全身麻醉才是更加安全的選擇。這主要是由于大手術對我們身體的刺激更大,我們需要更加強效的麻醉方式才能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
3 進入手術室,麻醉開始
患者進入到手術室之后,護士會幫助我們進行輸液,這里的輸液和平時不太一樣,輸液的針頭相對較粗,因此我們可能會感受到一定的疼痛。之后會在我們的胸前貼上電極片,也會幫我們戴上血壓計袖帶,每隔幾分鐘,我們便能感覺到袖帶出現了松緊變化,這代表血壓計運行正常,在自動測量我們的血壓。同時護士也會在我們的手指上套上指套,以便監測我們身體的氧合情況。這些準備工作完成之后,麻醉醫生便開始為我們輸注麻醉藥物。
如果是全身麻醉,那患者很快便能昏睡過去,如果是局部麻醉,一般情況下我們都處在清醒狀態,雖然不會感覺到明顯的疼痛,但我們的身體也可能會感覺到一定程度的不適。但如果手術時間比較長,麻醉醫生也可能會應用鎮靜藥物讓我們睡著。隨著我們國家醫學技術的進步,麻醉藥物也在不斷地更新換代,不僅其安全性在不斷提高,其麻醉效果也不斷向著短效和快速的方向發展。這就意味著麻醉醫生可以根據手術的需要,準確地調整麻醉持續的時間,因此局部麻醉所產生的不適感也在不斷減輕。
4 手術完成后,麻醉醫生的工作仍然沒有結束
很多人都認為麻醉醫生的工作無非就是手術開始時,幫助我們打一針麻藥也就結束了,其實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簡單,麻醉醫生不僅要在手術中認真觀察患者的情況,配合手術對我們的麻醉深度進行調整。術后也需要監測我們的血壓、心率情況,在發現異常情況之后,也會給予我們相應的治療藥物,避免不良并發癥的出現。患者回到病房之后,麻醉醫生也需要再次到病房進行探視,如果我們的手術創口疼痛難忍,麻醉醫生也會給予我們鎮痛藥物,幫助我們減輕痛苦。
5 麻醉手術后的相關注意事項
5.1 如果患者接受的是全身麻醉,手術后應將頭偏向一側,平躺在床上,避免嘔吐物或者口腔分泌物誤吸入患者的呼吸道中。待患者清醒之后,可適當變換姿勢。如果是局部麻醉,則需要根據患者所接受的手術類型調整姿勢,以不影響手術傷口為準。
5.2 部分家屬有這樣的想法,認為手術傷身體,術后需要盡快吃些有營養的食物,才能補充體力,身體才能盡快康復。事實其實相反,麻醉后的患者不宜過早進食,這主要是由于麻醉藥物可能會影響我們的胃腸功能,吃東西后我們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的情況。我們應當聽取醫生的建議,術后6h食用一些易消化的流質食物,如粥類、牛奶等。當然如果術后我們食欲不振、并不想吃東西,也可以推遲一段時間進食。
5.3 對于術后下肢麻木,無法進行活動的患者,家屬應幫助患者反復按摩下肢,避免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也可以用枕墊將患者的后腳跟墊高,并幫助患者活動足踝,每分鐘應活動15到20次。待麻醉作用消失后,患者應主動進行下肢活動,輕輕地將踝關節進行內外翻轉,并進行深呼吸。同時作為家屬,也應認真聽取護士的建議,學習相關動作要點,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
5.4 術后如果咽部疼痛、口干、切口疼痛,都不用太過擔心,這些都是術后的正常現象,但是如果疼痛難忍,也應告知醫生,詢問醫生的建議。
5.5 麻醉是存在著一定的風險的,特別是對于存在高血壓或者肺功能不好的患者來說,麻醉后患者可能出現腦出血、呼吸功能無法恢復等嚴重情況。因此部分家屬在患者未清醒時便會十分擔憂,生怕患者會再也無法醒過來。不停地追問醫生患者還需要多長時間能醒過來。不僅影響了醫生的工作,對患者的身體恢復也沒有任何幫助。
其實只要患者在術前積極配合好醫生的手術準備工作,嚴格按照醫生的要求控制自己的血糖及血壓,以上提到的麻醉風險都是可以很好避免的。所以作為家屬不需要過于擔心,只需調整好心態,耐心地等待患者清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