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洵


【摘要】目的:討論靜吸復合麻醉在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評價。方法:選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110例,根據平均分配原則,即分為對照組和討論組各55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全憑靜脈麻醉治療,討論組患者采用靜吸復合麻醉治療,對比兩組應用效果。結果:T1、T2 時對照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明顯低于討論組,治療后3、7、9 天對照組患者的顱內壓明顯高于討論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明顯低于討論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靜吸復合麻醉在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比全憑靜脈麻醉有些不足。
【關鍵詞】 靜吸復合麻醉;全憑靜脈麻醉;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
【中圖分類號】R614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033-01
顱腦損傷一種常見頭顱部的外傷,也是身體發生外傷對生命威脅最嚴重的部位[1]。臨床癥狀有:意識障礙(嗜睡、昏迷不醒)、頭痛嘔吐、瞳孔大小不等且多變、生命體征紊亂等,嚴重者甚至威脅生命[2]。大多數患者都以手術治療,頭顱部又是重要部位,所以對麻醉的安全性要求特別高[3]。本研究對靜吸復合麻醉在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在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110例,根據平均分配原則,即分為對照組和討論組各55例。對照組男29例,女26例,年齡35~67歲,平均年齡(48.3±2.15歲);討論組男31例,女24例,年齡在38~69歲,平均年齡(50.4±2.35歲)。兩組患者的病情、性別、年齡差異小,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手術前,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麻醉:給予患者靜脈注射丙泊酚1~2mg/kg+ 羅庫溴銨0.6mg/kg+舒芬尼0.5μg/kg + 咪達唑侖0.05mg/kg進行麻醉誘導,然后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對患者進行機械通氣。
對照組患者進行全憑靜脈麻醉:在常規麻醉的基礎上,采取控制輸注技術,給患者靜脈注入丙泊酚,控制患者的血漿濃度在 6mg/ml。
討論組患者進行靜吸復合麻醉:在常規麻醉的基礎上,讓患者吸入七氟醚進行麻醉維持。
1.3 療效判定
對兩組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監測(收縮壓、舒張壓、心率),時間分別為麻醉誘導前(T0)、切頭皮時(T1)、切硬腦膜時(T2)、術后1天(T3)。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A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流動力學指標
對照組患者T1、T2 時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均明顯低于討論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治療后 1、3、7、9 天的顱內壓
對照組患者治療后3、7、9 天的顱內壓均明顯高于討論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8例,討論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18例,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顱腦損傷是病情較重的一種疾病,多數患者需要采用手術治療。在顱腦手術治療中應選對患者身體組織、器官刺激小、干擾性小、麻醉誘導時間短的麻醉方式最為重要[4]。
本次討論顯示,對照組患T1、T2 時的收縮壓、舒張壓、心率均明顯低于討論組,說明全憑靜脈麻醉在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血流動力,比靜吸復合麻醉對患者的影響較小;治療后 3、7、9 天后,對照組患者的顱內壓均顯著高于討論組,說明全憑靜脈麻醉在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顱內壓,比靜吸復合麻醉對患者的影響較大;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明顯低于討論組,說明全憑靜脈麻醉在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不良反應少,比靜吸復合麻醉對患者的傷害小。
綜上所述,顱腦損傷手術中全憑靜脈麻醉的臨床效果比靜吸復合麻醉較好,臨床應廣泛采用。
參考文獻:
[1] 梁紅濤.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的麻醉處理及效果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7):45-46.
[2] 金冰心.靜吸復合麻醉與全憑靜脈麻醉在急性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中的應用[J].浙江創傷外科,2018,23(2):405-406.
[3] 雷好連,仝振亞,馬玉清等.顱腦損傷手術中全憑靜脈麻醉與靜吸復合麻醉的應用效果對比[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19):3547-3548.
[4] 田佩松.顱腦損傷手術中全憑靜脈麻醉與靜吸復合麻醉的應用效果對比[J].實用醫技雜志,2018,25(12):1385-1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