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曉玲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老年髖骨骨折患者進行微型營養評分干預下的效果及其對營養、愈合情況的影響。方法:選擇96例老年換骨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微型營養評分,盲抽法分為兩組,每組48例,實驗組接受個性化營養護理,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對比護理結果。結果:實驗組上臂肌圍、營養認知評分明顯大于對照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進行微型營養評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提高愈合速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老年髖骨骨折;微型營養評分干預;營養狀況
【中圖分類號】R821.4+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052-02
髖骨骨折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骨折類型,在髖骨骨折做好營養干預是促進患者術后康復的關鍵。因此,臨床上還需要選擇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方式,為患者進行營養干預,保證治療效果。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老年髖骨骨折患者進行微型營養評分干預的效果,具體操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從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髖骨骨折患者中抽選96例,隨機分兩組,實驗組48例,男:女=25:23,患者年齡區間[61,76]歲,平均(69.86±2.41)歲。對照組48例,男:女=26:22,患者年齡區間[62,75]歲,平均(69.81±2.37)歲。兩組臨床資料差異不大,P>0.05,可比。
1.2 方法
對照組接受健康教育、基礎護理在內的常規護理。實驗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以實施個性化營養干預,具體操作如下:其一,營養狀況認知。通過健康教育加強患者的營養狀認知,包括營養相關知識了解情況、依從性、對自身營養狀況的重視度等。其二,飲食結構調節。護理人員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飲食方案,在日常飲食中,加大纖維素、蛋白質、維生素的攝入,清淡飲食、多飲水、少食多餐,在骨折后期,適當服用一些維生素D,以免發生骨質流失。其三,加強自理能力。護理人員準備好各階段功能鍛煉的相關影片,讓患者進行觀看學習,不斷加強自主活動和自理能力。其四,提高家屬看護水平。對家屬進行健康宣教,從飲食到護理等多個方面,提高家屬的護理水平。
1.3 觀察指標
(1)干預前后營養情況;(2)骨折愈合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
用spss26.0處理,p小于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營養情況比較
干預前兩組上臂肌圍、營養認知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實驗組上臂肌圍、營養認知評分明顯大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比較
實驗組骨折愈合時間明顯少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髖骨是人體主要的骨骼結構之一,在髖骨骨折患者中,營養不良屬于主要不良反應,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年齡較大,營養吸收比較差,出現營養不良的概率大大增加[1]。因此,為了更好的促進患者骨折康復,臨床上還需要選擇有效的營養干預護理,保證患者營養。微型營養評分干預屬于常見營養干預之一,通過營養評分的方式,能夠對患者營養狀況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再聯合個性化的營養護理措施,通過營養狀況認知教育、飲食結構調節、自理能力培養和家屬護理能力培養等方式,更好的加強老年患者營養狀況,保證治療效果。
研究結果顯示,采取微型營養評定法護理干預的患者上臂肌圍、營養認知評分明顯更大,骨折愈合時間明顯更少。該研究結果與丁訪訪[2]在基于微型營養評定法的護理干預對髖骨骨折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中相關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老年髖骨骨折患者進行微型營養評分干預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營養狀況,提高愈合速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宗昱瑋, 馮科曙. 不同營養評價方法對高齡老年骨折患者營養狀況與切口愈合的臨床價值[J].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32(13):1165-1167.
[2] 丁訪訪. 基于微型營養評定法的護理干預對髖骨骨折患者營養狀況的影響[J]. 當代護士(上旬刊), 2018, v.25(08):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