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盈盈 金妮納
【摘要】研究分析男性全麻手術患者在不同意識狀態下留置導尿后在全麻術后對尿管耐受性和舒適度的比較。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在我院進行全麻手術需要留置尿管的男性手術患者,排除精神障礙、泌尿系統疾病及尿道畸形患者,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56 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前16分鐘,意識清醒狀態下導尿,對照組56 例,患者在全身麻醉后意識狀態喪失下留置尿管,觀察兩組患者在術后對尿管的耐受及舒適情況進行比較。結果:實驗組患者對尿管的舒適度及耐受性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男性全身麻醉手術患者清醒狀態下留置尿管比全麻意識喪失后患者留置尿管不耐受性尿管的幾率明顯減少,舒適度和接受度較后者好。
【關鍵詞】導尿術;全身麻醉;尿管耐受性;蘇醒期
【中圖分類號】R24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081-01
留置導尿是指在嚴格無菌操作下,將無菌導尿管經由尿道,引流出尿液的一種護理基本操作技能[1]。留置導尿是在大量全身麻醉手術過程中比較多見一個環節[2],它能夠顯著降低患者在手術后出現尿潴留等并發癥發生的可能性,也是了解患者的循環系統、腎功能、手術期間液體攝入量、體內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的重要手段觀察方法[3],特別是下腹部內臟器官的手術前進行留置導尿,既可以保證麻醉和手術順利進行,也可以減少麻醉和手術后并發癥。對于男性手術患者而言,何時留置尿管更加有效,更是長久爭論的話題。目前臨床上多選擇在麻醉后留置導尿管,經長期的臨床觀察,手術患者在全身麻醉后留置導尿是沒有痛苦且置管順利,但是手術患者在全身麻醉蘇醒期有膀胱不適感,其臨床表現與膀胱過度刺激活動的表現相似,患者出現煩躁、四肢躁動、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臨床表現。因此,本文對男性患者在全身麻醉時留置尿管的最佳時機進行了探討,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1月至12月需行全身麻醉的男性手術患者,共 112 例,患者在手術前均需留置導尿,術前患者為清醒狀態,各項術前檢查均正常,無心肺功能的異常,無精神病史、神經病史及家族史,無泌尿系統畸形及前列腺增生病史,均能清楚配合各項操作,年齡在35-55歲之間,平均42
SymbolqB@ 3.2歲。隨機將觀察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6 例。兩組患者分別身高、年齡、體重、疾病譜等方面均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1.2.1 實驗組:實驗組患者56例,患者意識狀態清楚,均能配合操作。術前由手術醫生在手術開始前15分鐘進行導尿且均一次成功。具體方法為:手術實施前一天,由手術室巡回護士進行常規術前訪視,重點講解和告知手術過程及術中需留置導尿及其的重要性與意義,做好心理護理。兩組患者均選擇統一廠家生產的同一型號導尿管,嚴格按照我院的留置導尿護理操作常規為患者進行導尿。
1.2.2 對照組:實驗組患者56例,患者在麻醉狀態下完成。具體方法為:手術實施前一天,同樣有手術室巡回護士進行留置尿管的宣教和術前心理護理,告知手術過程及留置尿管的重要性。在進入手術室,全身麻醉插管完成之后,由手術醫生為患者進行留置導尿且一次成功。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在手術結束之后,麻醉蘇醒期對留置尿管的耐受情況進行評定。參照WHO疼痛分級標準,由手術室護士和麻醉醫生進行評估測定。0級:指患者僅有一定的不適感,但不會產生疼痛感,無明顯尿意;1級:指患者不適感表現比較突出,但疼痛感比較輕微,尿意可以忍受;2級:指患者疼痛癥狀比較明顯,下腹明顯憋漲,同時可能出現尿道疼痛問題,無法忍受尿意;3級:指患者尿道疼痛無法忍受,無法堅持留置導尿,伴隨負性情緒[4]。
1.4 統計學分析
本文中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并以P<0.05為差異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0級15例(占26.8%)、1級30例(占53.6%)、2級11例(占19.6%);對照組患者0級6例(占10.7%)、1級13例(占23.2%)、2級27例(占40.8%)3級10例(占17.9%)。數據分析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對于導尿管的耐受性要好于對照組,P小于0.001,認為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導尿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護理操作技術,特別是為全麻手術患者的進行尿管留置,既可以防止術中誤傷盆腔臟器,也有助于麻醉醫生在手術的過程中對患者進行液體管理。現在在臨床上一般對手術患者的留置導尿通常在全身麻醉后進行,因為患者如處于清醒的狀態下留置導尿,尿管對尿道引起的疼痛刺激會給患者帶來緊張、煩躁不安等不良情緒因素,從而加重了患者對手術或者麻醉的恐懼。特別是男性患者的尿管留置,因男性患者的尿道內痛覺神經非常豐富,而且男性尿道比女性尿道更加的長,導尿管對尿道的直接刺激使尿道口疼痛加劇患者難以忍受。因此,從人性及優質護理服務的角度出發,一些專家學者提出在全身麻醉后對患者留置導尿,以減少患者對導尿管的應激反應。但是在長時間臨床護理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在全身麻醉后再對患者進行留置尿管,這樣會使患者在全身麻醉的蘇醒期間出現十分明顯尿道刺激癥狀,且大多都是患者無法忍受導尿管對于尿道的刺激而引起強烈躁動,一直訴說想要小便,以至于做出想要自己拔除導尿管的危險動作;不僅如此,過度的躁動除了可以引起輸液輸血管道的脫出,還增加了患者因劇烈躁動而墜床的風險,不僅增加了護理的工作難度和風險。更重要的一點是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健康[5]。
本實驗以需要進行留置導尿的全身麻醉男性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對112例男性手術患者的平行對照研究,針對56例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全身麻醉后留置導尿,56例實驗組患者在清醒狀態下進行留置導尿,通過對在全身麻醉復蘇期間患者對于留置尿管的耐受性進行評估和分析,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患者對于導尿管的耐受性要明顯好于對照組,數據對比P<0.05,即認為有統計學意義。主要是對于對照組患者來說,出現對留置的尿管耐受性水平普遍較低,原因是全身麻醉后,患者此時已處于麻醉狀態,全身的神經肌肉已經松弛,因此此時的導尿管在通過神經末梢比較豐富的尿道時,患者對于尿道的刺激已經沒有反應,相對看來此時如果對患者進行導尿的操作不僅可以利于提高留置導尿的成功率,更體現的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宗旨。但是由于患者對導尿時尿管對尿道的刺激在大腦中未形成而無認知[6],導致患者在全身麻醉蘇醒期對尿道刺激耐受的水平較低,從而加重患者躁動及不耐受的發生率;另外一方面,對于實驗組患者來說,患者在導尿時意識狀態清楚,在尿管留置的過程當中,患者已有心理準備、有認知,并且能夠主動的接受尿管及配合尿管的留置工作,也已經知曉導尿時導尿管對于尿道的刺激,大腦對于尿道的刺激已形成記憶,因而在全身麻醉復蘇期患者對于留置尿管的耐受性相對對照組而言更加的好[7,8]。
4 結論
結合實驗結果,我們對于必須進行留置導尿的男性全麻手術患者,提倡在麻醉前患者意識狀態清醒的情況下進行下導尿,這樣能夠明顯提高患者對于留置導尿管的耐受性,減少患者在全身麻醉復蘇期對導尿管不耐受的幾率,規避因留置尿管的不舒適而引起的各種不良反應[9],值得臨床加以關注與應用。此外,護理人員也應加強對留置導尿男性患者的心理護理,詳細向患者解釋留置導尿的目的、重要性及其注意事項,給予患者鼓勵支持,并且取得患者配合。更要努力加強自己的的操作技術水準,提升留置尿管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重復置管而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為患者提供更優質護理服務。
參考文獻:
[1] 殷磊.護理學基礎[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 316-318.
[2] 苗魯明,周國強,于勇浩,等.不同劑量氯胺酮對全麻手術病人術后尿管引起膀胱刺激征的效果[J].中華麻醉雜志,2007,27(7):660-661.
[3] 汪慧才,聶淑娟,王新梅,等. 導尿時機對手術患者尿道黏膜影響的Meta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16):63-64.
[4] 趙云瓊.全麻病人導尿與術前導尿對尿管耐受性的臨床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4.4::88-89.
[5] 李輝,肖彩霞,王秋紅.拔除術后留置尿管排尿困難原因及措施.實用護理雜志,2003,19:36.
[6] 衛靜.術前不同留置導尿方法及時間對全麻患者蘇醒期躁動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1年13期.
[7] 王志波.導尿時機對男性患者全麻蘇醒期的影響[J].浙江使用醫學,2008,13(3):213-214.
[8] 熊良志,王賢欲,肖峰,等.全身麻醉誘導后留置尿管對成年男性患者麻醉蘇醒期血流動力學機不良反應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刊,2009,11(9):1456-1458.
[9] 汪巖.淺談對疼痛患者的心理護理[J].實用護理雜志,2001,17(1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