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虹豪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不同皮瓣進行修復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患者32例(32指),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臨床資料,其中8例(A組)采取吻合神經血管尺動脈腕上皮支游離皮瓣顯微修復,12例(B組)采取吻合神經血管拇趾腓側趾背游離皮瓣顯微修復,12例(C組)采取指掌側固有神經背側支的手指側方皮瓣修復。分析不同皮瓣修復效果。結果:本組32例患者中,30例均順利一期存活,經探查血管存活,僅2例發生皮瓣靜脈危象。術后經8-36個月隨訪,患者手指功能優良率為93.75%,其中優20例、良10例、差2例。對皮瓣感覺重建情況在術后1年進行測定:A組兩點辨別覺為(7.1±1.5)cm,B組2為(5.7±1.2)cm,C組為(6.2±0.8)cm。結論:應用不同皮瓣進行修復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的臨床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臨床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修復皮瓣,以保障其修復效果。
【關鍵詞】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不同皮瓣修復;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62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083-01
在臨床常見創傷中,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較為常見,其多伴有骨、肌腱、神經等損傷,其島狀皮瓣轉位、局部轉移往往受限,因而處理難度較大【1】。以往針對此類患者,臨床主要采取腹部帶蒂皮瓣修復,但修復后外形差,且患者住院時間長,因而難以達到理想效果【2-3】。因此本文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患者32例(32指),即對應用不同皮瓣進行修復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的臨床效果做了分析,現具體報道如下:
1 基礎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患者32例(32指),回顧性分析其相關臨床資料,其中女性12例、男性20例,年齡17-58歲,平均年齡為(32.5±11.4)歲。受傷原因:機器切割傷18例、擠壓傷14例,其中右手20例、左手12例。缺損面積2.0cm×3.0cm-2.4cm×5.0cm。
1.2 方法
本研究中,8例(A組)采取吻合神經血管尺動脈腕上皮支游離皮瓣顯微修復,12例(B組)采取吻合神經血管拇趾腓側趾背游離皮瓣顯微修復,12例(C組)采取指掌側固有神經背側支的手指側方皮瓣修復。術后采用60W照燈保持30-40cm距離進行持續局部照射,術后7-10d保持絕對臥床休息,注意做好保暖工作。術后待患者病情有所恢復后,則第8w時則需訓練皮瓣感覺,在4w后行肌腱吻合者則需鼓勵其主動進行功能鍛煉,8w后進行被動功能鍛煉。如果患者實施骨折內固定術,則需根據其骨折穩定情況和內固定方式對康復訓練計劃予以合理選擇。
1.3 觀察指標
分析不同皮瓣修復效果,患指功能采取總主動活動度(TAM)測定,兩點辨別覺采用針刺法檢查。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t值可對文中計量資料加以檢驗,卡方可對文中計數資料加以檢驗,以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本組32例患者中,30例均順利一期存活,經探查血管存活,僅2例發生皮瓣靜脈危象。術后經8-36個月隨訪,患者手指功能優良率為93.75%,其中優20例、良10例、差2例。對皮瓣感覺重建情況在術后1年進行測定:A組兩點辨別覺為(7.1±1.5)cm,B組2為(5.7±1.2)cm,C組為(6.2±0.8)cm。
3 討論
在臨床上,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患者的主要修復方式即為皮瓣修復,由于其指動脈、局部皮瓣逆行,加之指動脈吻合支破壞,缺損面積過大等,導致島狀動脈應用受到一定限制。而在行腹部帶蒂皮瓣進行修復時,其安全性高,手術簡單,但術后功能差,外形臃腫,所以效果不理想[4]。而本文中8例(A組)采取吻合神經血管尺動脈腕上皮支游離皮瓣顯微修復,12例(B組)采取吻合神經血管拇趾腓側趾背游離皮瓣顯微修復,12例(C組)采取指掌側固有神經背側支的手指側方皮瓣修復,不同皮瓣修復的效果存在一定差異,其中A組修復方式的功能同B組,但兩點辨別覺最差,外形也較差;而B組功能最好、兩點辨別覺最好,且外形修復第二;而C組功能最差、兩點辨別覺第二、外形修復最好[5]。本文的研究中,本組32例患者中,30例均順利一期存活,經探查血管存活,僅2例發生皮瓣靜脈危象。術后經8-36個月隨訪,患者手指功能優良率為93.75%,其中優20例、良10例、差2例。對皮瓣感覺重建情況在術后1年進行測定:A組兩點辨別覺為(7.1±1.5)cm,B組2為(5.7±1.2)cm,C組為(6.2±0.8)cm。因此可見,應用不同皮瓣進行修復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具有不同的療效。
綜上所述,應用不同皮瓣進行修復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的臨床效果存在較大差異,因此臨床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修復皮瓣,以保障其修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謝統明,羅文君,謝齊群.鄰指帶指動脈逆行皮瓣治療第2~5指中節皮膚缺損效果觀察[J].海南醫學,2014,25(23):3532-3534.
[2] 趙志勝,萬洪武,唐建明,吳禮毛.中節指動脈背側支皮瓣修復遠節缺損21例[J].中華全科醫學,2013,11(10):1576-1577+1661.
[3] 蔡曉斌,蘭益南,吳小山.應用不同皮瓣修復手指中遠節指腹皮膚缺損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2012,6(04):246-249.
[4] 李振,李忠,劉雪濤.局部轉移皮瓣聯合應用在手部多指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2,24(08):40-42.
[5] 江起庭,馮明生,江志偉,劉進竹.同指兩葉皮瓣瓦合修復手指遠節脫套傷[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2,26(07):806-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