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頤
【中圖分類號】R249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8-129-02
婦女的妊娠期相對來說歷時較久,情況也較為復雜,由于胎兒的生長發育和婦女自身的一些因素難免會出現出血、感染、發熱等癥狀,甚至還會產生糖尿病、甲亢、哮喘、婦女舊疾復發等各種疾病。因此,妊娠期用藥在所難免,但若使用不當,藥物通過胎盤屏障,可能會使胎兒受到影響,甚至導致胎停、畸胎、流產等,這不僅對妊娠婦女的身體和心理造成雙重傷害,也使一個家庭陷入痛苦之中。還有一部分女性懷孕初期不慎用藥,但又害怕藥物會對胎兒造成影響,因此在是否引產中糾結。近幾年醫療糾紛時常發生,導致整個行醫環境的改變,醫生在給妊娠期婦女用藥時更要謹慎,合理選擇藥物,因此,醫師深入了解各種藥物對妊娠期婦女的影響是合理用藥的首要前提。
1 妊娠期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點
1.1 藥物的吸收
妊娠期由于胎兒的發育和婦女身體情況會產生一些妊娠激素,如高水平的孕激素等,受這些妊娠激素影響,孕婦的腸胃平滑肌張力下降,腸胃蠕動減弱,導致藥物的吸收率下降,因此,增加孕婦肝臟對藥物的“首關效應”以及對藥物的吸收程度是極其重要的,既能避免藥物吸收弱而積蓄在孕婦體內對胎兒造成影響,也能幫助孕婦改善病癥。
1.2 藥物的分布和排出
婦女妊娠期藥物的分布和排出跟平常人有所區別:首先,婦女的血容量自懷孕后逐漸增加,懷孕32-34周達到最高峰,直至分娩不再上升,血漿容積增加45%左右,故藥物在孕婦體內分布的容積、和藥物吸收后的稀釋度也會增加,因此,藥劑量應比非妊娠期稍高。其次,妊娠期內婦女的單位體積血漿蛋白含量降低,因此,蛋白和藥物的結合能力減弱,血內游離藥物增多,提升了妊娠期用藥效率。再次,妊娠期婦女的雌性激素分泌增加,導致膽汁淤積在肝臟中,也對藥物從肝臟廓清速度有所影響。最后,妊娠期腎血流量比平常增加35%,腎小球過濾率也有所上升,導致藥物從腎臟排出的速度增加。
1.3 胎盤對藥物的影響
胎兒主要通過胎盤從母體內吸收營養,但藥物也會通過胎盤流向胎兒,從而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造成影響。具體來說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藥物既能通過胎盤流向胎兒體內,也可以從胎兒轉運回母體,其中胎盤的血管合體膜承擔著轉運功能,胎盤血管合體膜的厚度與絨毛的面積呈正相關,與藥物交換的速度呈負相關,早期妊娠時的胎盤血管合體膜厚度是晚期妊娠的十倍,而絨毛面積僅為晚期的1/24,這對胎兒與母體之間的物質交換非常不利,甚至會直接促進藥物的運轉。其次,胎盤內有許多活性的酶系統,活性酶系統可以有效降解和合成流入胎兒體內的藥物,因此,一些藥物通過胎盤運轉加速減低活性,一些藥物則通過代謝增強活性。最后,影響藥物濃度和藥物作用的關鍵因素是母體及胎兒循環中的藥物濃度差和藥物的自身特點,非離子化程度高、非結合的或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溶脂性高、分子量小的藥物相對來說更容易通過胎盤流向胎兒。
1.4 妊娠期用藥與致畸的問題
藥物本身的劑量、性質、用藥時間和用藥途徑以及胎兒的胎齡、生長發育狀況、胎兒對藥物的親和性等,是藥物影響胎兒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妊娠初期,胎齡較小,更容易受到藥物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藥物的分子量,非離子化程度高、非結合的或與血漿蛋白結合率低、溶脂性高、分子量小的藥物,例如鎮靜藥、止痛藥等,更容易通過胎盤流向胎兒體內。其次,用藥時間長短以及藥物使用量的影響,藥物使用量小,有時只是暫時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藥物使用量大,則可能直接造成胎停;重復用藥或者用藥時間過長都可能造成畸胎或胎兒死亡。再次,機體的遺傳基因也會影響藥物對胎兒的損害,研究證明,不同的動物或人體對相同的藥物會出現不同的反應,例如沙利度胺(反應停),人類比狗敏感200倍,比小倉鼠敏感60倍。最后,胎齡是影響藥物對胎兒損害的最重要的因素,妊娠的不同時期,胎兒各器官的生長發育也有所不同,精卵結合兩星期內,藥物對胚胎的影響時“無”或者“全”,受精后3-8周是胚胎各器官分化發育的重要時期,細胞開始定向發育,這個時期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最大,一旦產生細胞形態異常就可能形成畸胎,受精后9周至足月是胎兒生長、器官發育、各功能完善的時期,神經系統發育、增生以及分化是在妊娠晚期和新生兒期達到最高峰,在此階段胎兒受到藥物損害則可能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導致早產、低出生體重或者新生兒功能、行為異常等。
2 妊娠期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
據調查,90%以上的妊娠期婦女至少服用過1次藥物,另外還有一小部分孕婦服用過多種藥物。因此,為確保胎兒正常健康的生長發育以及孕婦的生命安全,孕婦科學合理用藥非常重要。總而言之,妊娠期婦女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是:盡量避免在妊娠期使用各種藥物,特別是妊娠初期,另外,麻醉品、煙、酒也會對胎兒和孕婦造成損害,盡量少接觸。具體情況表現在:首先,育齡婦女在平時用藥時應注意藥物是否過期,月經是否正常,在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生是否懷孕或者妊娠期時長,配合醫生合理用藥。其次,應充分做好懷孕準備,孕前檢查不可忽視,有急、慢性疾病的患者應在孕前治療,另外,孕婦患病切不可故意拖延病癥,避免給胎兒和孕婦自身產生不必要的損傷,應及時就醫診治,配合醫生合理治療,必要時可考慮是否需要終止妊娠。再次,孕婦若無法避免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選擇藥效明確,對胎兒影響較小的藥物,可選擇經過長期臨床驗證對胎兒無影響的藥物,并嚴格控制用藥時間和劑量,盡量不要混合用藥。最后,若孕婦已不慎服用某種可能損害胎兒的藥物,應及時就診,根據用藥劑量、時間以及孕婦自身身體狀況、胎齡等因素綜合考慮,是否需要終止妊娠。
3 妊娠期常見癥狀或疾病用藥分析
3.1 發熱 身體發熱是妊娠期婦女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偶爾發熱屬于正常現象,但若出現長期高熱的情況就需要服用解熱鎮痛的藥物,以免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阿司匹林之前認為可能會導致胎兒腭裂和心臟畸形,但通過大量臨床研究證實妊娠初期使用阿司匹林是不會導致畸胎的,但妊娠晚期服用阿司匹林則會影響孕婦血凝,造成羊水過少,胎兒動脈導管過早關閉,胎兒早產,因此,妊娠晚期孕婦應盡量避免服用阿司匹林。
3.2 水腫
妊娠期身體水腫也是常見的臨床癥狀,呋塞米為C類藥,目前并沒有因服用呋塞米而出現畸胎的案例,但若長期服用,會造成孕婦血流量減少,影響胎盤灌注,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速度,應謹慎使用。利尿藥可有效消除水腫、減輕心臟負荷。
3.3 糖尿病
由于糖尿病本身也會增加胎兒畸形的概率,因此,育齡婦女在孕前應及時治療,配合醫生囑咐,科學生育。孕期服用的降糖藥對胎兒影響較大,可致畸胎、流產或胎停,因此,孕期應盡量避免服用降糖藥。孕婦可通過胰島素來控制病情,胰島素分子量大、不易通過胎盤流向胎兒,因此對胎兒影響較小。
4 結語
總而言之,妊娠期對婦女來說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孕婦的身體會產生各種變化,且情況復雜多變,孕婦用藥一定要謹慎,在確保胎兒正常健康生長發育以及自身安全的情況下合理用藥,優生優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