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雷江
摘 要:孔子學院是設立在世界各地的推廣漢語教學和傳播優秀中華文化的非營利性教育機構,是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平臺。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充分利用邁阿密國際電影節的優勢平臺,積極探索中國電影加文化推廣的新模式,開拓出一條以電影為媒介的特色孔子學院發展之路。
關鍵詞:孔子學院;特色發展;中國電影
一、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與邁阿密國際電影節
邁阿密達德學院位于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達德郡,是在邁阿密達德社區學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該校共有八個校區,在校生十余萬人,是全美規模最大的公立院校。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成立于2010年,國內的合作院校是江蘇師范大學。從成立之日起,達德孔院就認真踐行《孔子學院章程》,在上好語言課程的同時,積極探索和拓展文化推廣的新思路,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已經成為南佛羅里達州中華語言文化的傳播基地,受到當地社區的普遍認可和好評。
邁阿密國際電影節始于1984年,主辦單位是邁阿密達德學院,電影節的舉辦時間是每年三月份,迄今為止已經舉辦了三十六屆。該電影節是北美最知名的國際電影節之一,也是美國東南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電影節。自從達德孔院成立以來,中國電影單元部分由孔子學院負責,電影節中的中國元素明顯增加,愈來愈成為電影節一道亮麗的風景。
二、借力國際電影節,探索與實踐文化推廣新模式
自從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成立以來,孔院的院長、老師和志愿者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如何把中華文化的傳播和邁阿密國際電影節有機結合在一起,把電影節中國單元部分打造成一個宣傳中國文化的陣地、外國人認識和了解真實中國的窗口,搭建一座實現中西方文化交融互通的橋梁。
1. 公映優秀國內影片,幫助外國學生和觀眾了解當代中國。
優秀影片的公映是每年電影節的重頭戲。孔子學院利用負責中國電影單元的機會,積極跟國內從事電影行業的人士聯系,邀請他們參與電影節,并把作品展示給學生和當地觀眾。
在第34屆電影節期間,孔子學院邀請了朱時春導演團隊,在沃爾夫森校區的多功能廳播放了由他執導的《喀斯特之戀》。電影播放過程中,感人的故事情節把一位女觀眾看的熱淚盈眶。在導演和觀眾互動環節,這位女觀眾動情表示,電影的故事情節非常精彩,感謝導演帶來這么美的作品。當時我作為孔院的教師就在現場,看到這樣的場景我也非常感動。
在整個電影節期間,一系列的中國電影在學院的放映廳和社區的影院放映,中國的服飾文化、飲食文化、鄉土文化、當代中國的發展變化等通過電影這種媒介集中立體地展現在外國觀眾面前,有助于他們了解真實的中國。整個影片放映活動吸引了大量的觀眾觀看,在當地社區廣受好評。
2. 舉辦中國電影與漢語國際教學學術論壇,探討文化傳播新模式。
中國電影與漢語國際教學學術論壇也是電影節的主題活動之一。電影作為一種集聲音、圖像、情節與一體的綜合藝術,越來越多的被用在漢語教學課堂上。因為它可以充分調動學習者的聽覺、視覺和感覺器官,在教學中作為素材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學術論壇分為三個單元,第一個單元為主旨發言。在該單元,組委會會邀請在學術界或相關領域有一定成就的專家作主旨發言。第二個單元是小組討論。在這一單元,與會者會被分為不同的小組,就相關議題展開發言和討論。第三個單元為優秀電影欣賞。與會者在這一單元有機會參加邁阿密電影節的閉幕式與優秀影片展播。電影與漢語教學論壇為漢語教師和相關學者搭建了一個思想交流、經驗分享、學術探討的平臺,通過與會者的分享與交流,有助于孕育出更有效的文化傳播和教學模式,推動漢語國際教育事業的繁榮和發展。
3. 設置中國影片競賽單元,推動中國電影國際化發展。
為了更好地融入邁阿密電影節,從第34屆電影節起,組委會設置了中國電影競賽單元,設立了不同的獎項,邀請內地的導演、演員和優秀的作品來參與這些獎項的角逐。來自中國的電影從業人員和世界各地的電影專業人士齊聚邁阿密,展示作品、交流心得和分享經驗,有力地提升了中國電影的國際認知度,開辟了中國電影國際化發展的新途徑,對中國文化軟實力的國際影響力提升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4. 開展中國電影文化知識問答大賽,通過電影學習中國文化。
在電影節期間,孔子學院還在全校范圍內組織了中國電影文化知識問答大賽。大賽主要以選擇題為主,題材來自于中國的經典影片,題目內容的設置非常多樣化,有的是取自某部影片的一個片段,有的是有關電影名稱的翻譯,有的是有關電影的時代等等。比賽分為一二三等獎,并為獲獎選手準備了證書和獎品。學生們對該項賽事的熱情度和參與度都比較高,并且引起了積極凡響。
通過舉辦該項活動,學生們了解中國電影以及中國文化的熱情得到提升,選修基礎漢語課程的人數有了提高,大賽活動還得到了校領導的肯定和認可。
三、面臨的挑戰與應對的策略
1. 經費不足。
由于孔子學院的文化宣傳活動和語言教學沒有任何創收,一些非常好的創意常常因為資金不足或不到位而不得已放棄。比如,我們幾位老師想拍一個學生記錄片,記錄她學習漢語的成長過程,包括她獲得漢辦的孔子學院獎學金項目在中國的學習和體驗等。我們的初衷是記錄片完成后找機會在學校放映,通過該生的事跡來激勵更多的人選修我們的課程,擴大我們的影響。但是由于資金沒有籌集起來,最后只好作罷。希望孔子學院在以后的發展中,可以考慮跟當地的社區或國內的企業進行合作,多渠道籌集資金,資金到位了,一些好的點子就可以實現,同時也可以適當為企業或社區作宣傳,實現雙贏的結果。
2. 意識形態的隔閡。
美國一些右翼政客,始終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不管我們做什么,總要出來提出發對的聲音。佛羅里達州四所大學的孔子學院就是在一位共和黨議員的一再呼吁下被迫關閉。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雖然沒有關閉,但是也因為這個事件而受到一些影響,一些本來計劃中的工作計劃被迫取消。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只有爭取盡可能多的機會,來闡釋我們的工作性質和使命,同時爭取當地社區民間領袖的支持,通過他們的發聲來支持我們的工作。
四、啟示與展望
1. 走特色發展之路,實現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孔子學院事業歷經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初步完成了全球布局,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已在全球一百多個國家建立了五百多所孔子學院,一千余個孔子課堂。只有根據不同地區的特點,緊密和當地的特殊情況相融合,才能更好的完成我們的語言教學和文化推廣的使命,實現孔子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2. 電影節和孔子學院的文化推廣相結合,會有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與空間,實現多贏的局面。
邁阿密達德學院孔子學院充分利用其有利的地理優勢,借力邁阿密國際電影節,在文化推廣和語言教學方面進行了積極和頗有成效的探索。我們相信在全體孔院人的努力和學校的支持下,隨著國內電影專業人士的不斷加入,這種文化和電影相結合的推廣模式會有更加廣闊的前景,最終形成多贏的局面。
[參考文獻]
[1]王輝.新時代孔子學院的發展路[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9.03.
[2]王添淼,于小珊.美國孔子學院可持續發展標準、影響因素和策略[J].海外華文教育,2018.07.
[3]張毅博.跨文化傳播視域下的孔子學院發展困境及解決措施[J].新聞研究導刊 2018.12.
(作者單位:華北電力大學(保定)英語系,河北保定 071003)